2

创业创新先锋:成就灿烂事业 实现如花梦想

编者按:在昨日召开的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大会上,6名党员创新创业先锋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心得。本报今日刊发这些创业先锋的追梦故事,希望读者从中获得感悟,以激励更多的追梦者,在荆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者按:在昨日召开的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大会上,6名党员创新创业先锋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心得。本报今日刊发这些创业先锋的追梦故事,希望读者从中获得感悟,以激励更多的追梦者,在荆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九马回槽”兴家园

  ——记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张立

张立

  张立是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京山马嘉岭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3年前,他与马岭9名外出创业游子回乡建设新农村,被乡亲们称为“九马回槽”。

  张立曾经是北京永泰源商贸公司总经理。每次探亲经过故乡的泥巴路,他就会产生一个念头——改变生我养我的村庄!

  和他有相同经历和想法的还有同村马秋生、马志强等9名创业初成的老板,他们一拍即合。2012年3月,他们9人出资组建了马嘉岭农业科贸有限公司。当年4月,张立辞去年收入百万元的总经理职位,一头扎进马岭。马秋生、马志强先后关闭成都和广州的部分公司,将资金和项目转移到马岭。

  跑资金、争项目、忙拆迁,马不停蹄;做工作、想办法、盯进度,他们干劲十足。

  2014年村民开始逐步搬进了新社区。

  变化换来的是信任和支持, 2014年11月,张立全票当选为马岭村党支部书记。

  马岭地处偏远,工业项目肯定不合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较好出路。

  经过反复的考察论证,引进植入、研究试点,张立确立了黑山羊养殖加工、反季大棚蔬菜、CEB抗氧化有机营养米、泥鳅养殖、特色发展花卉苗木五个生态农业项目;秸秆饲料和生物燃料两个生态工业项目;一个健康养生文化产业园项目,实现“八业并举”。

  黑山羊养殖是他们引进的个项目。他们争取沼气项目,建起了沼气站,利用羊粪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生产蔬菜,变废为宝,形成了“羊—气—菜”循环利用模式。他们用种羊产羔羊繁殖模式,到2016年,存栏将突破1万只,年收入可达1400万元。

  大棚蔬菜吸纳本村48名村民就业,每棚年收入3万元以上,CEB抗氧化有机营养米被选定为“航天员专供大米”和“运动员专供大米”。秸秆饲料和生物燃料项目,8月份可投产,可吸纳60名村民就业,利税达1000万元。

  如今,马岭40户村民住宅楼拔地而起,30栋独栋住宅楼惊艳亮相,55户连体别墅气势恢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健身广场全部竣工,水、电、路、宽带配套齐全。

  村民马海生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后半辈子能住上洋楼,生活跟城里人一样,真是乐翻了天。”

  他们设立“幸福股份”,村民以现金和土地两种方式入股公司,农户将承包耕地按每亩1万元作价入股,自留地和其他种植面积全部作为集体股份,由公司集中经营,村民自愿选择外出创业或在村工作,地入股,人上班,又拿工资又分红,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11年5985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21082元。

  他们专设孝心股份,将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老人全部集中供养,管吃、管住、管医疗。84岁的孟胜英常说:“现在不愁老了没人照应,晒晒太阳聊聊家常,这么好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活不活得长,吃不吃得久。”

  在一步步探索中,马岭村形成了村民股东化、居住集中化、养老福利化、管理公司化、发展产业化的“五化”发展模式,实现了人人有工作,户户住新房,集体有产业,收益有保障。

  创业路 梦常青

  ——记湖北浩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刘大青

刘大清

  刘大青是钟祥市张集镇人,现任湖北浩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20多年来,他奔波在乡村与国际大市场之间,执着做着香菇经营这一件事情。从一条蛇皮袋、一杆秤、一辆自行车,到公司年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创造税收569万元。

  刘大青兄弟4个,家境贫寒。18岁那年,他辍学卖起了香菇。怀揣着父亲辛苦借贷的2000元本钱,推着一辆自行车,他走村串户收香菇。那时,张集镇香菇产业才刚刚起步,没有交易市场,只能卖到随州三里岗去。他家到三里岗100多里山路,骑自行车需要六七个小时,因山高坡陡路难走,途中有好几处他还得将香菇卸下自行车,90来斤的瘦小身子,扛起100多斤重的香菇一步步往高坡上攀行。趟买卖下来,净赚了68元。

  他坚持当了两年小商小贩。1991年春,他买了一辆旧摩托车,人轻松多了,收购量也大了。后来,他发现随州商贩大多把香菇卖到广州,可以赚更多的钱。1992年4月,他们七八个人联合起来,租一辆大货车将香菇拖到广州去。香菇卖进了广州,确实利润大了一些。他们把收购香菇的价钱也提高了,张集镇种植香菇的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香菇产业。

  1999年和2000年,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香菇经营异常艰难,甚至出现大亏本现象。刘大青苦苦思索着今后的出路。

  当时,我国刚刚加入WTO。他想,能不能把香菇卖到国外去?于是他联合了该镇另一香菇经营大户入股,投资50多万元合资经营。

  2002年9月,钟祥市家自营出口农产品创汇企业——钟祥兴利食品有限公司终于诞生了。经过10多年经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为带动农民增收、增加政府税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企业步入正轨后,他并没有满足。2013年3月,他成立湖北浩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2月,在钟祥经济开发区征地70亩,投资2.6亿元,引进年产1万吨香菇、花生、蔬菜深加工项目,预计在今年10月正式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销售收入5亿元,创利税3000万元。

  2013年8月,浩伟公司与武汉和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我国个食用菌物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了食用菌网上销售新模式。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这对我来说,是强心针,更是冲锋号。”刘大青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会带领父老乡亲坚定、自信地沿着创业路走下去,走向小康、走向辉煌!

  从下岗工人到企业老总

  ——记荆门市众诚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双祖权

双祖权?

#p#分页标题#e#

  “我从一名下岗工人变成一家资产过5亿的企业老总,我认为这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对机遇的把握、离不开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昨日,荆门市众诚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双祖权在发言时说。

  双祖权生于1964年,原是烟垢粮管所的一名普通职工。1998年,拿着1万元的买断金,心里充满着迷茫、困惑。

  当时,爱人也下岗在家,儿女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他却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改善生活。面对困顿的生活,他开始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9年,经过多次市场调查,他筹资5万元成立了荆门市宇腾商贸经营部,主要从事日用副食品零售和批发。经营部成立后,让他赚到了人生桶金。

  21世纪初,民间资本勃然推进、“WTO”来势凶猛,让他在看到光明的同时,也感受到大浪淘沙的压力。市场上同行业的商贸公司越来越多,进货渠道、送货渠道、商品价格等都杂乱无章,严重阻碍了日用副食品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管理规范的行业行规。

  在多次与同行业人士协商后,他们于2003年成立荆门市小商品协会,实行联合经营,打造利益共同体,共同分担风险、分享资源。

  但到2009年后,经营场地不足、货物配送不及时等问题日益凸显,协会发展停滞不前、个人事业遇到瓶颈。

  他看到,越来越多的知名、优质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落户荆门,带来了巨大的仓储及物流需求。他与协会会员决定创办以大型批发、仓储和物流大市场为核心的荆门市众诚物流有限公司,实行产业式发展。

  产业的整合和转型,困难和杂音是很多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公司股东由较初的80多人减少到30多人,但他没有放弃、凭着干事创业的闯劲,较终完成了大市场的一期建设。

  他白天在外寻找潜在商户和企业,而晚上则是他较忙碌的时候,每天凌晨2万多个品牌的货物从全国各地运抵荆门,在凌晨2、3点达到高峰,平均每3分钟进出一辆货车,整个园区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而他就是一个“修理工”,哪里卡壳他就迅速出现在哪里。

  经过6年的发展,公司目前拥有员工928人,年收益5000万元,总资产达5.3亿元,业务涵盖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冷链、物流信息处理等领域。

  今年以来,“互联网+”扑面而来。这更坚定了他将众诚物流从“批发物流”向“互联网+三农”转型的信心,由于互联网+对他来说属于新鲜事物,他三上杭州四下潜江,考察学习“电子商务”。

  他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众诚56连锁超市、村级供销社等,建立电子商务体验店,搭建了电商线下平台;他整合平台,建立“开心购”网站,搭建了电商线上平台;他融合电信、邮政、快递公司等资源,解决配送“较后一公里”问题,搭建了物流平台;他利用网络P2P金融信贷业务融资,通过甜菜金融代为发行500万元的企业债,搭建融资平台。

  创业盆花中 梦圆大柴湖

  ——记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慧

李志慧

  李志慧现年45岁,是土生土长的柴湖移民后代,现任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慧原是钟祥柴湖镇食品厂的一名职工,1993年因改制下岗。为摆脱困境,他先后租种过农田、办过猪场、做过窗帘生意、承揽过小型工程、试种过大棚蔬菜,因为自己经验不足或种种条件限制,较多的才挣了万把块钱,有的还亏了本。

  2000年初,李志慧父亲去世时,家里背上了近6万元的债务。迫于无奈,他和爱人到北京打工谋生。一天,他偶然发现浦江里的船员喜欢将船头的盆花摆在岸边出售,销量不错。当月他领了750元的工资后,一次拿出600元钱去花卉店买来盆花,在租住的楼道下叫卖。当时爱人担心生活无着落,一下子急得哭起来,好在是当天赚了80元,他才松了口气,也给了他做下去的勇气。就在这一年,爱人摆了个花摊,他白天上班,早晚送货,还清了家里的全部债务。

  2002年开始,他尝试自种盆花获得成功,第二年底,他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在北京松江区浦南花卉基地租赁经营温室大棚15亩,正式开始了规模化盆花生产销售。因为有每亩30万元的可观收益,2005年他将规模扩大到30亩,并注册成立了北京农青园艺有限公司。此后,相继在海南、北京建立了1000亩苗木基地和240亩工厂化盆花基地,公司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年利润达到2000多万元。一路走来,创业虽然很艰辛,但每次成功他都觉得很快乐。“穷不可怕,只要敢闯就能改变;难不可挡,只要肯干定能冲破。”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曾经有人这样问李志慧:你的事业进了北上广,身价步入了亿元级,为什么现成清福不享偏要回到柴湖这个穷窝窝受累?李志慧回答说:对创业者来说,同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是不多的,不抓住很可能后悔终身。

  大柴湖振兴战略,让他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的项目落户柴湖,省市县区领导上门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特别是项目协调、土地流转、治安维护等让人较担心的事都用不着操心。这样好的政策,他在外创业时想都不敢想。他认为,柴湖紧邻中三角城市群,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区中间,有沪蓉、枣潜两大高速直接相通,非常利于盆花产品销往全国主要市场。到这里投资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柴湖穷在土地,出路也在土地。一亩盆花收益可达30万,相当于种300亩的收入,而且不愁销,把这个产业带起来,肯定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去年4月,家乡领导找他协商返乡投资事宜,他二话没说,马上就签了协议。如今投资6500万元的一期工程接近完工,产品春节前后就可以上市,投资1.8亿元的二期工程也已经启动,明年4月就可以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创产值5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帮助800名乡亲实现就地就业。

  行创新路 圆创业梦

  ——记荆门市百盟一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严培炜

严培炜

  严培炜是荆门百盟一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p#分页标题#e#

  5年前,严培炜在武汉百盟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11年作为公司项目拓展总监来到荆门。他发现,这里中小企业很多,却没有一个对其提供指导、服务的科技企业加速器,于是便萌生了在荆门建设一家科技企业加速器的想法。回公司向董事会汇报后,董事长很支持,于是决心在荆门组建公司。

  2012年2月,我市成立家中小企业科技加速器——百盟慧谷科技产业园。

  然而,要将深圳、东莞等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熟的发展模式引入荆门,并非易事。他先后到70多家企业逐一访谈,但接连碰壁。

  掇刀有个项目,老板带着七八个工人租着民房搞生产,条件很艰苦,效益却不高,严培炜多次上门请他们入园都遭到拒绝,后来给他们夫妇反复讲解科技加速器政策,终于说服他们进入园区。通过培植和扶持,年产值达到了500多万元,产品不仅占领了荆门周边市场,而且还向广东珠海等沿海市场拓展。

  “在招商引资中,较头疼的事情就是别人不愿意和你见面。”严培炜介绍,2013年,他在深圳找某医疗器械老总时,相约多次,就是难以谋面,较终在有关领导和朋友的帮助下,“四顾茅庐”,才获得一个见面的机会。后来,该公司在荆门投资达2000万元,今年的产值可突破5000万元。

  近几年,他先后外出招商达80余次,累计拜访企业200多家,洽谈项目80多个;接待来访客商300余批次,洽谈项目100多个。

  以心交心,以心换心,他们凭着一颗诚挚的心去打动招商对象,赢得了客商的充分信赖。

  国昊文具、亿晒科技、九龙科技等企业纷纷加盟入驻。在他们的精心呵护、培育和指导下,入园企业已达60家,园区孵化成功率达到98%。

  在建设百盟慧谷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同时,2013年他将湖北百盟集团集专业市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城市综合体于“四位一体”的产业新城发展模式带入荆门,启动了一马光彩大市场的开发和建设。

  严培炜认为,与周边城市相比,荆门还缺少一家规模化、专业化的建材家居大市场。因此,他下决心打造一个代表荆门城市形象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建材家居大市场,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并尽量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尽量降低市民的购物成本。经过一年的努力,一马光彩大市场的一期10万平方米建筑即将竣工,200多个商户即将入住,国庆期间将开始试营业。

  他们成立了以服务有志创业人士为宗旨的开源创新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与软通动力合作建立了荆门众创空间,正与荆门高新区合作建立荆门海归创业园,与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创建荆门电商产业园,还注资1个亿成立了“一马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和“光彩创业扶持基金”,通过这些平台和渠道,助推创新创业工作,更好地帮扶创业企业和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探梦科技 为梦前行

  ——记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为伟

余为伟

  余为伟是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小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梦想,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做个发明家。

  2005年,他考上了荆楚理工学院,选择了较喜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那年,他设计的“多功能音乐伴唱、伴读器”获得了专利。

  2008年,他带着积累桶金和创业技术的憧憬,走进了东莞步步高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研发思路和营销策略,等待开启创业梦想的那一刻。

  4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发现了一家名叫“无锡科技工场”的培训机构。他顿悟:“这就是我想要的!”他毅然辞掉了工作,开始创业征程。

  2013年5月,他回来荆门,创办了荆门市首家青少年科技益智培训中心——探梦科技馆,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开展科普教育培训,开发科技益智产品。

  “我记得创业初期的艰辛,科技益智培训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所有的培训课程和科技作品都需要自己研发。”回想创业初期,余为伟十分激动。开班前期,他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研发设计出了符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的初、中、高级课程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30余套科技小制作,确保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一年后,探梦科技馆步入了良性运转阶段,他认为探梦科技馆迎来了规模扩张的机遇。2014年6月,他在童世界开办了探梦科技馆形象体验店。但是市场的反应与预期相差太远,仅仅经营3个月后就陷入了困境。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做强网店,用互联网的力量来打通企业当前的发展瓶颈,用“互联网+”开启二次创业。

  新的发展理念,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有关电路知识的课程和小制作中,电路焊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电烙铁焊接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他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收集用户体验、征求改进意见,研究出了只需要一把螺丝刀就可以灵活搭接的实验电路。这样的互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截至目前,他们的产品已达到100余种,今年4月,网店月销售额首次突破10万元,产品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及马来西亚、韩国、印度等。

  新的营运模式,也要求他们作出更多的创新。目前,他们的科普教育培训班,采用小班级、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场地和师资配备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客户群体的扩展和公司业务的扩大。他们将探索“视频+现场”、“线上+线下”的教学培训模式,让科普教育培训班走上网络云端,让培训课堂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一名客户都拥有“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实现科普教育“大课堂”。

  “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三十条意见,条条是干货,为我们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余为伟坚信,将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选择荆门、融入荆门、建设荆门。

  本版文字由记者 戴永君 整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6817/
1
上一篇别必雄号召各级党组织奋力谱写“中国梦”荆门篇
下一篇 荆门将专项检查高温津贴带薪休假执行情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