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期不吃早餐患上胆囊结石 体检让"顽石"无处遁形

【保健指南】易晓雷介绍,胆囊息肉泛指胆囊壁向腔内隆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彭群 粟青梅

  指导专家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易晓雷 肝胆烧伤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 军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改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据长沙市第八医院本部体检中心今年9月的报告显示:当月体检人数近5000人,上述三类疾病检出达152人,其中四成没有任何症状,为初次检出者。

  A 长期不吃早餐,患上胆囊结石

  【体检信息】51岁的罗女士,较近在单位体检中查出患有胆囊结石。虽然她没有任何症状,但结石已有蚕豆大小,在医生建议下,她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三天即病愈出院。经了解,罗女士因工作繁忙,家务琐碎,养成了十几年不吃早餐的习惯。

  【保健指南】“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大多数人没有症状,在体检中意外发现。”易晓雷介绍,部分人因进食过量或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等,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来就诊。主要病因是胆囊的慢性炎症、胆固醇的代谢失调,但长期不吃早餐、不爱运动等生活习惯,也是发病因素。

  临床上,胆囊结石常见于女性、体型肥胖者。对于没有症状,B超检查结石<1厘米的患者,建议3至6个月后复查。虽无症状,但结石超过1厘米,则建议手术切除,酌情可做保胆取石术,也可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易晓雷建议,对于胆囊切除术者,在饮食上应尽量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应食用植物油,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鱼子、蛋黄、动物内脏等。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多喝水。忌吃糯米饭、糍粑等,及刺激性、产气食品,如辣椒、洋葱等。禁烟酒,还应规律进食、少量多餐,坚持吃早餐的健康习惯,适当锻炼,保持标准体重。

  B 从不体检,却意外发现胆囊息肉

  【体检信息】42岁的楚女士,和丈夫一起在星沙打工,平时从没做过体检,今年9月在丈夫劝说下,来长沙市第八医院做了一次常规体检,发现胆囊内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息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保健指南】易晓雷介绍,胆囊息肉泛指胆囊壁向腔内隆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近9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右肩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

  假性息肉主要为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固醇摄入过多,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所致。有些患者在B超定期复查时,常发现息肉数量时多时少,除检查因素外,原因是个别息肉脱落,脱落的息肉随胆汁排出了体外。

  真性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恶变率30%。目前,胆囊息肉临床处置一般为:单发胆囊息肉如大于1厘米且蒂粗大,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或合并胆囊结石,建议手术切除。单发胆囊息肉<1厘米,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或配合服用消炎利胆片等药物3至6月。如息肉渐小甚至消失,考虑为胆固醇性息肉或炎症性息肉;如息肉短期内增大明显,多为腺瘤性息肉,应尽早切除胆囊。

  C 不爱喝水,泌尿系结石病找上门

  【体检信息】36岁的饶先生是位公司职员,10月17日在长沙市第八医院体检时发现,右肾中度积水,CT扫描后,发现右输尿管上段可见一大小为13mm×11mm×17mm的结石。经询问,饶先生无任何不适。医生建议先行体外碎石术,必要时再进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

  【保健指南】“泌尿系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张军认为,其发病与环境、生活习惯、水质等多种因素有关。有些人因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喝水少,体内尿液浓缩,或久坐憋尿,引发结石病。该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

  张军指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一旦形成“顽石”,将对肾脏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尿路梗阻,继发感染和上皮病变。在治疗上,一般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喝水、服中药、运动等方法排出。大于6毫米的结石,用以上方法自行排出的机会就少了,且结石的位置越高,排出机会越小,需采取碎石术或手术治疗。

  B超检查能发现人体内大多数“顽石”,是种方便、快捷、经济、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对于一些特别隐匿的“顽石”,可运用X片、CT等方法检查出来。建议人们平时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以增加尿量,利于体内多种废物如尿酸等的排除。同时注意饮洁净水,避免饮用含钙过高的水。在体力可耐受情况下,可进行原地跳跃、爬楼梯等活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344/
1
上一篇广东登革热疫情呈缓慢下降趋势
下一篇 广东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7545例 呈缓慢下降趋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