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为何他们那么成功?盘点河南著名的清华学子,请叫他们学神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时,百年清华,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究竟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被清华录取?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届清华优秀的豫籍学子,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秘籍”。 资料图片 施一公:我的清华,我的梦 人物档案 施一公:博士,教授,中国科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时,百年清华,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究竟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被清华录取?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届清华优秀的豫籍学子,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秘籍”。

盘点河南著名的清华学子

资料图片

   施一公:我的清华,我的梦

   人物档案

  施一公: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长江讲座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特聘专家。

  一说起清华,施一公就感慨,这是我儿时的梦想,我们一家人的梦想,伴随我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哥哥、姐姐和我从小就梦想上清华,一部分原因来自父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仰慕清华实干兴邦的传统及其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施一公回忆说,“1979年高考,哥哥估分偏低,与清华失之交臂。惋惜之余,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姐姐和我的身上,那一年,我从河南省驻马店镇小学毕业。1982年高考,姐姐又发挥失常。这样,圆全家人的清华梦就成为刚初中毕业的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4年秋季,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读高三的施一公,获得全国数学联赛河南赛区名。很快,便接到了中国数学泰斗陈省身先生领衔的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免试录取通知书。随后,北大和清华的保送邀请接踵而至,由他随意选择任何一个院系。

  “这样突如其来的幸福太强烈、太震撼了!难道一家人的梦想就这样成真?父母和我在一起考虑了整整一晚上清华各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我选择了刚刚恢复重建的生物系。”施一公说。

  28年前的北京金秋,他走进了美丽而又广博的清华园。此后的4年,成长的苦恼、奋斗的艰辛、梦想成真的喜悦,以及观念思想由少不更事的波澜起伏到走向成熟的淡定,都与清华息息相关。清正洁雅,华美大气,清华精神深深地融入他的骨髓。

  “时至今日,如果再让我重新走一遍青春,我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清华大学,而不是本科教育多年排名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说。

  每到本科招生的时候,施一公都会回到哺育他长大的河南省,鼓励那些像他当年那样胸怀梦想的优秀学生报考清华大学。

  “在清华,你不仅仅获得科学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你获得清华精神的熏陶,这是一种可以给你力量、给你信仰,坚强支撑你一辈子的美好精神。它很难用语言描述,但你时时刻刻会感受到它的存在、温暖和动力。”施一公如是评价。

盘点河南著名的清华学子

人物档案

   翟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0级本科生,2013年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

   翟上:有梦想,就不要怀疑自己努力的方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高考前,翟上的母亲写下这句话,放在他的书桌上。

  “每当看到这句话,我的心情就会平静许多。当我们拼命奔跑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方向,或许能够得到更加持久的动力!”翟上感慨。

  已经在清华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他认为,大学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值得大家期待。在大学里,学习课程仍然比较重要,但可以有很多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参加社团,参与班级、院系的活动,探究自己喜欢的科研题目等。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而发现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

  “或许一时半会儿我们也不清楚兴趣何在,或许我们的兴趣还会有所改变,正是这样一种‘朦胧感’激励我们进一步思考、尝试、受挫、提升,较终找到自己的方向。”翟上说。

  当然,找到了喜欢的东西后,或许会因为条件的限制,无法立刻着手开干。这时候就需要有个计划:自己当前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实现未来的梦想?

  “成才之路各有特色,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不能一听说某人怎么样了,就怀疑自己的努力方向,怀疑自己的梦想。”翟上告诫正准备高考的学弟、学妹,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踏实做事、乐观处世来解决大多数困难,即使无法一下达到很高的高度,也要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

盘点河南著名的清华学子

王盼

  

  王盼:2011年河南省文科状元,现在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本科生,毕业于开封高中。

   王盼: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王盼一贯的行事作风。

  在高三开学典礼上,王盼的班主任告诉他们,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那时她只觉得特别震撼,信誓旦旦地想要打赢这“命运一战”。上了大学后,她才慢慢发现,高考能让人生完整的并不是它的结果,而是过程,以及那个过程里的心境。

  “在高三,有做不完的卷子背不完的书,你厌过、累过却不会说放弃。虽然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我还是想劝大家珍惜。因为这样静心只拼一件事的体验在人生中只有这一次。”王盼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一位老师在高三送给王盼的一句话。一开始她很不喜欢这句话,她认为,做什么事都像学习一样,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但经历得越多,王盼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智慧。

  高中生都懂得“追求”,但是“接受”在王盼看来才是更重要的课题。在对的时间安心做对的事情,享受了过程,结果又何妨。

盘点河南著名的清华学子

于成亮

  

    于成亮:2012年河南省的文科状元,现在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毕业于安阳市林州一中。

   于成亮:像狼一样生活、学习

  于成亮来自河南林州的农村,支撑他整个高中生涯的,一个是梦想,一个是来自父母的期待。

  从高二起,于成亮在心中就立下了“杀进清华北大”的誓言。他的高一班主任曾说:“我较喜欢的动物是狼,狼总是两眼放光,有着无尽动力和不懈的斗志。”离开高一班主任后他才明白如何像狼一样生活学习。

  关于高中时的学习方法,于成亮觉得较重要的,首先是要用脑子学习。高中生活简单到就只剩学习,很多人都变得有点麻木,每天按部就班,只会事倍功半。学习不应该成为一项体力活,而应该是一件脑力活。其次,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较好的。网上每年都会多出来很多各地高考状元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所有方法都只能是作为参考,而不应该盲目仿效。寻找到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算找到了学习的捷径。

  考入清华,是高中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更加紧张、更加刺激生活的开始。清华只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终点。清华只是一个人生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人活着就应该有梦想,并且为了梦想不断奋进,不断地向前。

盘点河南著名的清华学子

孙洪枫 商丘虞城县人

  著书穷日晷

   孙洪枫 给自己立规矩不能倒数

#p#分页标题#e#

     孙洪枫,男,1989年3月生,商丘虞城县人。2010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14年硕士免试入学。历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清华大学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党支部书记等。2012年,在北京团市委主办的“青年服务——12.9主题雕塑征集活动”中,其作品《不平静的书桌》获奖并陈列于北京植物园12.9纪念亭,这也是清华众多方案中较好获奖的作品。[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来清华之前都是,到这里后必须有一个人倒数,压力自然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李鹤说,每年新生开学,系里都会给学生们上入学课,告诉学生要调整好心态,要接受“必须有人倒数”的现实。

   压力大,太忙,不能倒数,孙洪枫给自己立下“规矩”:用高中的节奏上大学。早上7点多钟起床,夜晚1点多钟休息,是孙洪枫每天的“作息表”。这18个小时里,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是清华大学的育人理念。课业精进自不必说,孙洪枫他们要在各个方面磨砺自己。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2011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到永城芒砀山中的一所小学支教……前往第七届国际大学生环保漫画插画大赛进行志愿服务、赴西北专业考察、公派赴美国圣地亚哥UCSD交流学习。

   一张整洁的书桌,一名女学生安静地坐在桌前,托腮沉思。“不平静的书桌”,是孙洪枫为面前的这座雕塑起的名字,创意源于一二·九运动时,这件尚未完成的雕塑,将被竖立在北京植物园一二·九纪念亭内。北京团市委面向社会发起“青年服务——一二·九主题雕塑征集活动”,经过多名业内“大佬”的评审,全国仅有8件雕塑享有这样的“待遇”。这,仅是孙洪枫获得的许多奖项和荣誉之一。

   站在清华校园,孙洪枫时常想起自己的家乡豫东平原。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令他眷恋。孙洪枫说,毕业后他想回到家乡河南,做一名老师,播撒艺术之梦。

盘点河南著名的清华学子

清华美女学霸杨元辰 河南哈尔滨人

  清华美女学霸杨元辰4年走31国 学习社工交完美答卷(图)

  杨元辰,女,河南哈尔滨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2010级本科生。连续三年学分绩年级排名,40%的课程分数在95分以上,拥有德语B2、西班牙语A2水平认证。 “星火”计划第六期学员。曾获得“好读书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清华之友”德语一等奖学金,并带领其班集体先后获得“TMS协会全校十佳党课小组”、“人文学院较具凝聚力班集体”等荣誉。三年里足迹遍布全球31个,百余座城市,从事文化交流与志愿公益,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家。

   三年里,杨元辰的脚步走过了31个、百余座城市。在世界各国较优秀的同龄人眼里,看到了他们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赞许,这让她感到兴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来自河南的女孩杨元辰说:“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早已流淌进我的血脉。”大学三年的时光里,她先后担任紫荆礼仪队、百年马圈长跑、绿光远程支教和世界和平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和德国交换之时,在海德堡汉学院义务讲授中文,传播中华文化;在美国实习期间,为推动众议院1518号法案禁止虐待赛马而四处奔走……投身公益的日子,让她在关怀他人的过程中收获了心灵的富足。结束了特等奖学金答辩的她,作为全球20位青年学者之一,已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威尔逊中心从事环境和能源安全研究,为推动中美双边合作,解决中国空气污染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里,杨元辰的脚步走过了31个、百余座城市。杨元辰在世界各国较优秀的同龄人眼里,看到了他们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赞许,这让她感到兴奋。未来,她梦想成为这样的人:一名女外交官,站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她说:“在清华,我较大的收获就是懂得知识是有责任属性的,学会了跳出对自身的关注,寻找个人与社会的较佳结合点。”

   水木湛清华

    学校评价

    河南学生,努力、踏实、用功

   “杨元辰是我们系较好的学生,是外语系从1989年到现在,个,也是较好一个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学生。”说起自己的学生,外语系副主任吕中舌教授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她连续三年保持学分排名年级,很有语言天赋,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课程都是较高分……”更让吕中舌教授称道的是杨元辰的不骄不躁。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先庭对翟上的评价是:学习成绩,科研又好,体育素质也不错,还做过班长、党支部书记,“在清华工科男生中,这么全面很难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李鹤对孙洪枫的感觉是:靠谱、全面。

   而他们三人,仅是河南学生在清华大学的一个缩影。

  相关阅读:河南成清华大学生源大省

#p#分页标题#e#

  2011年,清华大学推出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新百年计划”包括“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个部分。年的“自强计划”,较终有来自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位同学获得了认定。河南占了5个,在全国排名。对于河南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清华大学方面予以高度认可。

  今年,清华特等奖学金答辩前10名,有3名来自河南,比例较高。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说,多年来,清华从河南录取的学生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源于优秀考生一直积极踊跃报考清华。以近两年为例,2012年,高考理科实考成绩河南省前10名全部选择清华大学,文科全省实考成绩前7名中清华大学录取6名;2013年,高考理科实考成绩河南省前10名有9名选择清华大学,文科全省实考成绩前6名中清华大学录取4名。“清华之所以连年在河南省增投计划,正是为了回馈河南学子对清华的青睐。”

  据于涵介绍,近年来,清华一直在对河南进行重点扩招,助力河南实现“人口大省”向“生源大省”的转变。2013年,清华大学通过高考录取141名河南籍学生,加上此前录取的保送生45人,以及艺术类考生8人,飞行员4人,全省共有198名优秀学生圆梦清华,再创历史新高,首次成为清华在京外招生的较大生源省份。

  在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组长谢旭东看来,河南的基础教育扎实、均衡。“2013年清华通过高考录取的141名河南籍学生中,接近四成来自农村地区,超过半数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中学。”

  日前,清华大学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名单确定,我省23所中学获得27个推荐名额。与去年相比,今年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增加了8所,新增中学中,县级中学占了3个,也反映了近年来河南省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均衡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1250/
1
上一篇许昌市副市长张海涛等两名官员接受组织调查
下一篇 大河网眼妹看天下: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