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能源内参: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和2.5%

能源内参: 1月19日下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

能源内参:

1月19日下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华北区域电力供需紧平衡;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2022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新要求,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全力以赴保供电、保民生,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一、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

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一、二、三、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8%、6.0%和2.5%,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第二、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回落。

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其中,农业、渔业、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3%、12.6%、16.3%。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近年来乡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拉动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5.7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各季度增速分别为3.0%、-0.2%、2.2%和-0.1%。2022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9%。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8%,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增速超过5%;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大幅增长71.1%。四大高载能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0.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形势相对较好,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2%和3.3%;黑色金属冶炼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4.8%和3.2%,建材中的水泥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5.9%。消费品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下降1.7%,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以及吃类消费品用电形势相对较好,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其他制造业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3.5%,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7%和9.4%。

三是第三产业用电量1.4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各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2%、0.0%、7.7%和3.1%。第三产业中的8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均为正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批发零售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0%。电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拉动全年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1%。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各季度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8%、7.0%、19.8%和14.9%。8月,全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33.5%,拉动三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12月,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当月全国平均气温为近十年来同期最低,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35.0%,拉动四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

五是全国共有27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中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2022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4%、6.7%、4.2%、0.8%。全年共有27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其中,西藏、云南、安徽3个省份用电量增速超过10%,此外,宁夏、青海、河南、湖北、江西、陕西、内蒙古、四川、浙江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接近50%。2022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6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9.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电力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分类型看,水电4.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4579万千瓦;核电5553万千瓦;并网风电3.65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35亿千瓦、海上风电3046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9亿千瓦;火电13.3亿千瓦,其中,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8%。

二是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7%,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六成。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8.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火电、水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9%、1.0%和2.5%。2022年,全口径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3%和30.8%。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7%,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6.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0.7%,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在来水明显偏枯的三季度,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9.2%,较好地弥补了水电出力的下降,充分发挥了煤电兜底保供作用。

三是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56小时,风电、火电、核电、水电同比分别降低9、65、186、194小时。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687小时,同比降低125小时。分类型看,水电3412小时,为2014年以来年度最低,同比降低194小时。核电7616小时,同比降低186小时。并网风电2221小时,同比降低9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337小时,同比提高56小时。火电4379小时,同比降低65小时;其中煤电4594小时,同比降低8小时;气电2429小时,同比降低258小时。

四是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6.3%,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4.3%。2022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8967千米,同比增加6814千米;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25839万千伏安,同比增加1541万千伏安。2022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76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其中8月高温天气导致华东、华中等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电网加大了跨区电力支援力度,当月全国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7.3%。2022年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1.7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其中12月部分省份电力供应偏紧,当月全国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9.6%。

五是电力投资同比增长13.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87.7%。2022年,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3%。电源完成投资增长22.8%,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为87.7%;电网完成投资增长2.0%。

六是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39.0%。2022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2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414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2%。

(三)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2月,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少数省份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偏紧。7、8月,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极端高温少雨天气,叠加经济恢复增长,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全国有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华东、华中区域电力保供形势严峻,浙江、江苏、安徽、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张。12月,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受前期来水偏枯导致水电蓄能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叠加寒潮天气期间取暖负荷快速攀升,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通过加强省间余缺互济、实施负荷侧管理等措施,有力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守牢了民生用电安全底线。

二、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电力消费预测

宏观经济及气候等均是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方面。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二)电力供应预测

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预计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三)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同时,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电力消费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华北区域电力供需紧平衡;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三、2023年重点工作和相关建议

为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以下重点工作和相关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电力燃料供应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优质产能释放力度,加快推进新核增产能各环节相关手续办理,尽快实现依法合规增产增供。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形成煤矿应急生产能力,以满足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季节性气候变化等对煤炭消费的增长需求。加快推进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严肃性,督促各方落实煤炭保供责任。严格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制止各类变相加价、降低兑现热值等非法牟利行为,释放稳定市场价格的强烈信号。加强电煤产运需之间的衔接配合,保障电煤运输畅通。

二是疏导燃煤发电成本,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科学设置燃料成本与煤电基准价联动机制,放宽煤电中长期交易价格浮动范围,及时反映和疏导燃料成本变化。推进容量保障机制建设,加大有偿调峰补偿力度,弥补煤电企业固定成本回收缺口,进一步提高煤电可持续生存和兜底保供能力。强化机组运维检修和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加大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和评估,确保机组安全可靠运行。

三是加快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加快推进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建设,提升重要通道和关键断面输送能力,发挥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余缺互济作用,持续提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规模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强化电网骨干网架,全力提升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条件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四是强化电力负荷管理。完善需求响应价格补偿机制,形成可中断用户清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以市场化方式降低高峰时段负荷需求。加强电动汽车、蓄热式电采暖、用户侧储能等可调节资源库建设,并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拓展实施能效提升项目,推动消费侧节能降耗提效,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

五是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合约调整机制。持续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分阶段推动跨省跨区输电价格由单一制电量电价逐步向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的两部制电价过渡,降低跨省跨区交易的价格壁垒。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度拉大峰谷价差,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发挥调节性作用。

六是持续优化调整电力供应结构。丰富不同种类能源的供应,发挥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的特性互补优势、调剂余缺,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供给。加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明确分省新能源规划目标,引导各地合理优化装机规模、布局和时序,实现各专项规划、国家和各省规划间横向协同、上下衔接。协调推进新能源开发与配套网源建设,确保新能源能并能发,保障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稳步推进东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

七是加快系统应急保障和调节能力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及支撑性调节性煤电的建设,提升系统应急保障和调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推动已开工的项目尽快投产运行。加快确立抽水蓄能电站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推动电站平等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推进多元化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优化储能布局场景,推动独立储能发挥调节作用。

八是加快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电力技术研发与应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研究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先进电网和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技术,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鼓励电力企业围绕技术创新链开展强强联合和产学研深度协作,集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新技术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同时配套提升能源电力技术装备的安全运维和管理创新水平。

注释:

1.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电厂发电量。

2.四大高载能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

3.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

4.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

5.其他制造行业为制造业用电分类的31个行业中,除四大高载能行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6个行业。

6.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文章来源 | 中电联

新能源ETF:

1月1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称,2023年电力消费有望增长6%,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这意味着相关环节的能源保供任务依然艰巨,须进一步优化。

来源:中国证券网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新能源ETF(SH516160)宁德时代(SZ300750)隆基绿能(SH601012)@今日话题

老杨说光伏:

光伏资讯 | PV-info

近日【光伏资讯】微信公众号(PV-info)了解到,1月19日下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2022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6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9.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电力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分类型看,水电4.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4579万千瓦;核电5553万千瓦;并网风电3.65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35亿千瓦、海上风电3046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9亿千瓦;火电13.3亿千瓦,其中,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8%。

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预计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通过计算可以得出,2023年预计新增风电装机超6454万千瓦,2023年预计新增光伏并网装机100GW!

详情见下:

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2022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新要求,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全力以赴保供电、保民生,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一、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

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一、二、三、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8%、6.0%和2.5%,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第二、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回落。

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其中,农业、渔业、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3%、12.6%、16.3%。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近年来乡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拉动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5.7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各季度增速分别为3.0%、-0.2%、2.2%和-0.1%。2022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9%。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8%,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增速超过5%;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大幅增长71.1%。四大高载能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0.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形势相对较好,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2%和3.3%;黑色金属冶炼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4.8%和3.2%,建材中的水泥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5.9%。消费品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下降1.7%,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以及吃类消费品用电形势相对较好,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其他制造业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3.5%,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7%和9.4%。

三是第三产业用电量1.4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各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2%、0.0%、7.7%和3.1%。第三产业中的8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均为正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批发零售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0%。电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拉动全年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1%。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各季度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8%、7.0%、19.8%和14.9%。8月,全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33.5%,拉动三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12月,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当月全国平均气温为近十年来同期最低,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35.0%,拉动四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

五是全国共有27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中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2022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4%、6.7%、4.2%、0.8%。全年共有27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其中,西藏、云南、安徽3个省份用电量增速超过10%,此外,宁夏、青海、河南、湖北、江西、陕西、内蒙古、四川、浙江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接近50%。2022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6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9.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电力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分类型看,水电4.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4579万千瓦;核电5553万千瓦;并网风电3.65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35亿千瓦、海上风电3046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9亿千瓦;火电13.3亿千瓦,其中,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8%。

二是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7%,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六成。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8.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火电、水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9%、1.0%和2.5%。2022年,全口径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3%和30.8%。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7%,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6.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0.7%,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在来水明显偏枯的三季度,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9.2%,较好地弥补了水电出力的下降,充分发挥了煤电兜底保供作用。

三是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56小时,风电、火电、核电、水电同比分别降低9、65、186、194小时。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687小时,同比降低125小时。分类型看,水电3412小时,为2014年以来年度最低,同比降低194小时。核电7616小时,同比降低186小时。并网风电2221小时,同比降低9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337小时,同比提高56小时。火电4379小时,同比降低65小时;其中煤电4594小时,同比降低8小时;气电2429小时,同比降低258小时。

四是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6.3%,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4.3%。2022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8967千米,同比增加6814千米;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25839万千伏安,同比增加1541万千伏安。2022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76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其中8月高温天气导致华东、华中等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电网加大了跨区电力支援力度,当月全国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7.3%。2022年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1.7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其中12月部分省份电力供应偏紧,当月全国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9.6%。

五是电力投资同比增长13.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87.7%。2022年,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3%。电源完成投资增长22.8%,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为87.7%;电网完成投资增长2.0%。

六是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39.0%。2022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2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414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2%。

(三)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2月,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少数省份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偏紧。7、8月,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极端高温少雨天气,叠加经济恢复增长,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全国有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华东、华中区域电力保供形势严峻,浙江、江苏、安徽、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张。12月,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受前期来水偏枯导致水电蓄能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叠加寒潮天气期间取暖负荷快速攀升,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通过加强省间余缺互济、实施负荷侧管理等措施,有力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守牢了民生用电安全底线。

二、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电力消费预测

宏观经济及气候等均是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方面。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二)电力供应预测

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预计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三)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同时,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电力消费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华北区域电力供需紧平衡;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三、2023年重点工作和相关建议

为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以下重点工作和相关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电力燃料供应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优质产能释放力度,加快推进新核增产能各环节相关手续办理,尽快实现依法合规增产增供。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形成煤矿应急生产能力,以满足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季节性气候变化等对煤炭消费的增长需求。加快推进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严肃性,督促各方落实煤炭保供责任。严格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制止各类变相加价、降低兑现热值等非法牟利行为,释放稳定市场价格的强烈信号。加强电煤产运需之间的衔接配合,保障电煤运输畅通。

二是疏导燃煤发电成本,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科学设置燃料成本与煤电基准价联动机制,放宽煤电中长期交易价格浮动范围,及时反映和疏导燃料成本变化。推进容量保障机制建设,加大有偿调峰补偿力度,弥补煤电企业固定成本回收缺口,进一步提高煤电可持续生存和兜底保供能力。强化机组运维检修和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加大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和评估,确保机组安全可靠运行。

三是加快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加快推进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建设,提升重要通道和关键断面输送能力,发挥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余缺互济作用,持续提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规模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强化电网骨干网架,全力提升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条件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四是强化电力负荷管理。完善需求响应价格补偿机制,形成可中断用户清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以市场化方式降低高峰时段负荷需求。加强电动汽车、蓄热式电采暖、用户侧储能等可调节资源库建设,并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拓展实施能效提升项目,推动消费侧节能降耗提效,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

五是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合约调整机制。持续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分阶段推动跨省跨区输电价格由单一制电量电价逐步向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的两部制电价过渡,降低跨省跨区交易的价格壁垒。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度拉大峰谷价差,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发挥调节性作用。

六是持续优化调整电力供应结构。丰富不同种类能源的供应,发挥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的特性互补优势、调剂余缺,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供给。加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明确分省新能源规划目标,引导各地合理优化装机规模、布局和时序,实现各专项规划、国家和各省规划间横向协同、上下衔接。协调推进新能源开发与配套网源建设,确保新能源能并能发,保障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稳步推进东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

七是加快系统应急保障和调节能力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及支撑性调节性煤电的建设,提升系统应急保障和调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推动已开工的项目尽快投产运行。加快确立抽水蓄能电站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推动电站平等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推进多元化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优化储能布局场景,推动独立储能发挥调节作用。

八是加快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电力技术研发与应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研究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先进电网和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技术,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鼓励电力企业围绕技术创新链开展强强联合和产学研深度协作,集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新技术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同时配套提升能源电力技术装备的安全运维和管理创新水平。

注释:

1.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电厂发电量。

2.四大高载能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

3.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

4.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

5.其他制造行业为制造业用电分类的31个行业中,除四大高载能行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6个行业。

6.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

相关链接:

20230118:87.41GW!2022年光伏装机量发布

— END —

广发基金:

行情回顾

A股虎年行情今日收官,三大指数震荡上行全线飘红,两市超3800只个股上涨,北向资金继续大幅净买入。从指数全年表现看,三大指数均收跌,但临近年关迎来虎尾行情,各大指数在权重股带领下展开强劲反弹。盘面上,数字经济方向信创、数据要素、数字安全等题材走强,有色、教育、稀土等板块涨幅居前;证券、电子、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

(数据来源:WIND)

A股震荡上涨,多数板块翻红

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两市成交放量至7491亿,北上资金继续净流入超92亿,盘面上,多数板块上涨,有色、煤炭等部分资源板块涨幅靠前,此外,电信板块高开高走强势领涨,近日表现积极非银金融、美容护理等板块承压调整。近期在政府稳增长表态积极、国内疫情冲击达峰时间快于预期的共同影响下,国内经济预期有所改善,经济预期的修复也将为A股的分子端提供正面支撑,市场表现积极。此外,经济预期的改善与资产性价比优势驱动以外资为代表的长线投资者仓位开始出现回补,今年以来外资净流入超千亿,是2017年以来同期最快的流入速度,成为了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

春季行情或继续,建议均衡配置

我们关注A股的配置价值,结构可能重回均衡,后续结构行情更依赖于基本面的兑现。无论是成长还是价值,当前的估值都处于过去3、5年相对偏低的位置,春季躁动期情绪的改善或不会那么快面临估值的约束。行业配置方面,建议维持均衡配置,顺周期的细分方向、景气超预期的高端制造(光风、电动车、汽车零部件)以及政策重点支持的自主可控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本公司对以上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表述意见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报告称,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报道称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

消费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文件以及近期防疫思路的转变与防疫政策的优化,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通过拉动内需来刺激经济恢复的决心。目前,疫情第一波高峰或已过去,大量康复人群逐步外出旅游和消费,各一线城市已基本进入客流恢复阶段,消费行业的景气度或有超预期的边际改善。在政府稳增长、拉内需政策刺激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消费板块或有明显的估值修复机会。

港股

短期,港股受益于近期海外流动性的宽松。港股在各新兴市场中的显露的Alpha主要源于国内经济预期的上调:一方面,国内的“第一波冲击”剧烈但短暂,冲击后复苏的确定性得到了市场认可,2022年12月的数据或大概率为底部,23Q1将进入环比回升的阶段;另一方面,政策端持续偏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非政策利好出尽的时点,同时,对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有了阶段性定调。多因素均明确利好恒生科技的风险偏好修复和未来业务营收。

上证指数(SH000001)创业板指(SZ399006)

雪球出品的@蛋卷基金可一键把握热点投资机会>>

链接:网页链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及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 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竿子营:

//@王利群Alex:【中电联:2023年预计新增光伏100GW】
1月19日下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

RANSOM_J:

京沪高铁(SH601816)

收入:本线由客流驱动、跨线由车次驱动

本线旅客运输:驱动力为本线客运量*票价,其中票价可以进一步拆分为单价和平均运距。票价市场化改革不用上报审批,只需和各方协调清楚。本来22年就会推出一版更好的票价改革方案,因为疫情搁置了。当初京沪高铁建设的时候,定价是参考航空经济舱的60%为二等座票价,这个区间内,理论上票价改革都无阻力。

跨线路网服务:属于国铁集团制定的全路统一的内部定价方式,驱动力为京沪跨线车与京福安徽公司的列车班次数量*清算单价。16年至今,清算单价仅在17年7月上调一次,近六年调整频率低。京沪高铁的清算收入对应的是地方铁路局的成本,清算单价实际上是双方利益的分配比例。考虑到疫情以来地方铁路局普遍亏损,国铁集团对各铁路局一碗水端平,上调收入清算单价的可能性较低。

22-24年的主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疫情消退后客运量的恢复以及客票涨价的力度。而京福安徽可能受益于中部高铁路网贯通带来的增量需求(见前文:京福安徽:从出行链估值修复到深度价值挖掘)

成本:稳定、透明

21年公司的营业成本包括:委托运输管理费(27%)、折旧支出(27%)、动车组使用费(20%)、能源支出(16%)、高铁运输能力保障费(5%)

~23%的营业成本(动车组使用费+少量委托运输管理费)属于国铁集团制定的全路统一清算定价,与京沪本线车的列车运行数量挂钩(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8.69元/辆公里,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7.53元/辆公里,公司全部适用第一档)

注:公司不购买动车组,不拥有车的产能,所以按照动车组行走距离*列车节数给铁总交使用费,这样的模式在疫情期间避免了车辆的巨额折旧,且具备灵活性。目前以8和16辆的车居多,客流差就开短的,客流多就开长的,因为车不是自己的固定资产,所以完全可控。

~24%的成本(大部分的委托运输管理费)按~6.275%的年化增速增长。委托运输管理费属于公司与地方铁路局的协商定价,地方铁路局为公司提供高铁代运营服务,向公司收取委托运输管理费,公司最终承担铁路局实际人力成本。16-18年,委托运输管理费的单价复合增长6.1%;19-21年合同约定的单价复合增长6.5%;公司与地方铁路局于22年初签订了新一轮关联交易合同。合同约定:22-24年委托运输管理费采取“综合单价+复合增长”计费方式,其中:综合单价以21年度单价为基数,复合增长率按照人工费增长(权重75%)、物价增长(权重25%)确定。人工费增长以人社部公布的19-21年中央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指导线,三年平均增幅为7.5%,物价增长以19-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年平均增幅2.6%,测算复合增长率为:7.5%×75%+2.6%×25%=6.275%。

~16%的成本(能源支出)与运输总周转量和电价相关。公司能源支出主要为动车组运行牵引用电和车站用电支出。公司与中国电力在2022年1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深度合作。在同等条件下,中国电力优先为京沪高铁下属用电企业供电,同时京沪高铁优先选择中国电力作为电力供应商,煤价高位运行与电价市场化的背景下,公司能源支出可能上涨。

~5%的成本为运输能力保障费,属于国铁集团制定的全路统一清算定价。现行定价标准自2017.7起执行,按主营业务收入的4%收取,即(旅客运输服务+提供路网服务收入)*4%

~27%的折旧费用保持稳定,每年~50亿,公司未来无重要资本开支计划,这意味着财务费用也将一同逐年摊薄

附模型拆分:

cuilouis小满:

韦尔股份(SH603501)中微公司(SH688012)特斯拉(TSLA)#价值投资##新能源##芯片#@雪球活动@今日话题@雪球访谈

我的投资会金融、投资、228篇原创内容

虎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了,大家收成怎么样?2022年做股票确实是高难度的一年,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年。

1月20日,A股、港股派发“过年红包”,主要指数均以红盘报收!沪指涨0.76%,深证成指涨0.57%,创业板指涨0.56%。本周,上证指数涨2.18%,深证成指涨3.26%,创业板指涨3.72%,均实现周线4连阳。

盘面上,“中字头”股票大爆发,消费旺季来临,黄金股集体走高,信创概念持续发酵,机器人概念走高,煤炭股表现突出。

券商股深度回调,医美板块大跌,摩托车、白酒、CRO、医疗器械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看,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600股上涨,合计成交7491亿元,继续放量。

北向资金今日继续大幅净买入,全天净买入92.56亿元,连续13日净买入。北向资金本周加仓达485亿元,单周净买入额创历史次高,仅略低于2021年12月创造的488亿元历史纪录。1月以来北向资金已累计净买入达1125亿元。

应该说外资还是比较坚决,一路扫货,记得当年内资南下港股市场,号称要拿下港股定价权,结果铩羽而归,定价权没拿到,港股一直跌。这回反倒被港股拿下沪深的定价权了,内资机构还需努力啊!

明天国内就开始春节假期了,这几天聚会比较多,没保持连续更新。今天也简短解说,还有几个重要信息:

一,风电光伏的好消息。1月19日下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照此来看,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1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光伏逐步成为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了7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处于世界第一;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当年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这个比例非常高。

二,小鹏汽车1月17日官宣将调整售价,整体降幅2万-3.6万元。继问界跟进特斯拉降价后,小鹏也坐不住了。

特斯拉率先大幅降价,必将在2023年的电动车市场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目测今年会倒闭几家造血能力欠佳的电动车厂商。

我们去年9月文章就谈过,投资日记921,门槛越低的事情越难做,整车市场未来会是血雨腥风,投资需谨慎。

三,有人说特斯拉生产成本大降54%?特斯拉中国回应说没有得到相关消息。这个感觉不太可能,估计也是价格战过程中的心理战。

四,这周芯片股表现不错。其实芯片巨头业绩连续暴雷,卓胜微和韦尔股份利润都大幅下降,但股价却很坚挺,带动板块走出一波行情。可以说,芯片已经底部反转,以前抢跑了。我们一路坚守芯片,应该会迎来一轮行情,不过好饭不怕晚,不会轻易退出的。

五,和芯片暴雷不同,光伏大公司业绩剧增,1月19日晚,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大全能源等多家千亿市值“光伏巨头”同日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受行业景气度高企影响,头部光伏企业业绩均表现不俗。

硅料硅片龙头公司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润252亿元至272亿元)、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190亿元至192亿元)2022年业绩均超过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


五,前几天刘鹤强调:有的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包括外商在内的企业家都将发挥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财富的逐步积累,共同富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实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这个论调已经确定,但很多人不信,这次鹤总官方再次确认,是有利于提升信心的。也基于此,自2022年年底以来,高盛、大摩等华尔街投行便已经不断为中国股票“摇旗呐喊”,一致认为,中国资产在2023年的表现将超越全球其他股指。其中,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均预计,MSCI中国指数将上涨逾10%;花旗全球财富投资更是预计,涨幅将达到约20%。

股市爬虫:

2023-01-23 星期一

读报:
1.t至2022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亿人、2.9亿人。
2.t《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全媒体累计触达110.11亿人次,新媒体和海外传播创历史新高。
3.t2022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
4.t节前春运15天,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近1.1亿人次,同比增加2348.6万人次,增长27.3%。
5.t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
6.t人社部:2023年1至3月“春风行动”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7.t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2月6日起试点恢复。
8.t“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位于东南印度洋蒂海沟最深点完成深潜作业。
9.t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侵财类案件424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539人。
10.t春节档总票房突破15亿!《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分列春节档票房前三位。
11.t太卷了,白酒军团霸屏央视春晚!经销商:高端酒大卖,忙得饭都顾不上。
12.t重庆首次超越广州,成为GDP第四城。
13.t2022年美国汽车品牌销量出炉:吉利跻身前15(含沃尔沃)。
14.t在德禁止使用ES6、ES8命名,蔚来回应被判侵权。
15.t华为美团入围全球工程界“诺贝尔奖”决赛。
16.t云南西双版纳酒店住宿价格被指“疯涨”,当地已发文规范。
17.t内蒙一男子吃饺子用金属探测器找硬币 网友:科技改变生活。
18.t正月初二至十五可赏“五星并见”:黄昏天空木星、金星、土星、火星和月亮“同框”。
19.t苹果部分零售渠道开始裁员。谷歌母公司将裁1.2万人。微软VR/AR多个团队原地解散。
20.t中方亮明态度,若北约扩张至亚太决不会示弱,将视情况采取措施。
21.t态度转变!德国称不会阻止波兰向乌提供豹式坦克。
22.t俄国家杜马主席:欧美军援乌克兰迫使俄使用更强大武器应对。
23.t欧盟官员:欧盟已不再依赖俄罗斯能源,价格已回到战前水平 。
24.t世卫组织:“混合免疫”提供保护期可长达一年。
25.t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法国频道账户被封禁,俄方将采取报复措施。
26.t希普金斯将成为新西兰第41任总理。
27.t瑞典爆发多场抗议活动,《古兰经》被焚,近期瑞典和土耳其摩擦不断。
28.t日媒:岸田文雄考虑2月访乌,或与泽连斯基会谈。
29.t美国制药商辉瑞试图“威胁印度政府”,迫使印度接受新冠病毒疫苗损失赔偿条款。
30.t向鸿蒙看齐?印度自研操作系统IndOS来了。

今日星语: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钱钟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0862/
1
上一篇华昱高速(01823)通告
下一篇 新鸿基地产(00016)收盘上涨0.46%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