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5制造业会计科目表(制造企业会计科目)

从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11年位居第一。但还有一些问题必须正视,比如大而不强,比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怎么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这是201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从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11年位居第一。但还有一些问题必须正视,比如大而不强,比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怎么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这是201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不久前,#犀牛智造入选工信部创新领航应用名单#,并且是入选的唯一一家互联网平台型公司的应用案例。

犀牛智造在阿里内部也富有传奇色彩,早年间就被认为是马云的神秘一号工程,对外保密三年,直到2020年才对外公布,当年9月份就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三年来,宝马、施耐德、西门子等全球领先的制造企业相继被纳入灯塔工厂,是服装行业第一次跻身榜单。

如今,犀牛智造再一次被工信部认可,这样的认可给未来的制造业似乎也指明了方向。“制造”到“智造”之间似乎只缺少数字化。就比如,传统制造以产定销,要么备货不足,要么滞销积压库存,犀牛智造则用云计算大数据打通供需两侧,以销定产,减少浪费。并且,犀牛智造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付”,对中小商家来说,犀牛智造就可以实现“按需定制服装批量化生产”。

犀牛智造已经初步构建起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制造模式,也通过与淘宝、天猫平台的深度绑定,服务于更多中小品牌和商家。

未来的消费需求会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对制造业是挑战也是机遇,“犀牛智造”不是终点,将会有越来越多行业探索属于自己的智造化之路。

如果汇率不变,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会达到多少?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92万亿美元,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42万亿美元,增长率是26%,以此类推,2012年制造业增加值是2.69万亿美元,增长率是11.2%,2013年制造业增加值是2.94万亿美元,增长率是21.5%,2014年制造业增加值是3.18万亿美元,年增长率是8.2%,2015年制造业增加值是3.2万亿美元,增长率是0.6%,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是3.15万亿美元,增长率是-1.6%,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是3.46万亿美元,增长率是9.8%,2018年制造业增加值是3.87万亿美元,增长率是11.8%,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是3.82万亿美元,增长率是-1.3%,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是3.85万亿美元年增长率是0.8%,10年平均增长率是8.96%,如果按照平均增长率我国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是4.19万亿美元,2025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是5.91万亿美元。

但是这个是正常水平,是假设汇率不变的情况下的。事实上2021年的增长远超正常水平,汇率也在持续增长,到2025年预计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6万亿美元是没有悬念了。

2005年,全国制造业非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有3210万人,到2013年底达到高峰的5257万人,此后逐年下滑,到2020年底还有3835万人,回到2010年的水平。实际上,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从2012年就开始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在2012年达到23241万人的高点,2013年和2014年较上一年均减少71万人,2015年较2014年减少406万人,2016年减少343万人,2017年减少533万人…

经济结构从工业化向服务型转型,去产能、产业转移、环保力度加大,以及自动化水平攀升,工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注定持续减少。

2013年,格力纳税108.7亿元

2014年,格力纳税148亿元

2015年,格力纳税148亿元

2016年,格力纳税约150亿元

2017年,格力纳税约150亿元

2018年,格力纳税160亿元

格力是制造业的代表,制造业代表的是实体行业,与实体行业相对的是电商行业,那么电商行业的纳税金额又能看出点什么名堂?

2013年阿里巴巴纳税70亿

2014年阿里巴巴纳税110亿

2015年阿里巴巴纳税178亿

2016年阿里巴巴纳税200亿

2017年阿里巴巴纳税366亿

2018年阿里巴巴纳税516亿

2019年阿里巴巴纳税?

从这两家公司的纳税额对比,纳税额和企业的营收息息相关,所以从纳税额上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首先我们从时间来看,2013年-2014年格力的纳税额明显高于阿里巴巴,可以看出在这一段时间内格力的发展,在市场规模上的发展要优于阿里。但从2015年开始,阿里巴巴的发展则是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此后纳税规模迅速增长。而格力的纳税规模在2018年止步于180亿的关口,并且2014-2015年的纳税规模没有增长,2016-2017的纳税额也没有增长,所以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格力的发展迎来了停滞期,起码在营收上没有大的增长。

其次从速度上来看,阿里从2016年的200亿到2017年的366亿,增长达到166亿,再从2017年的366亿到2018年的516亿,增长达到150亿。这个增速是非常快的,不过这也契合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调性。

自互联网发展以来,产品的出生迭代十分迅速,2020年3月阿里推出淘宝特价版,它的立足点就在于这是全球首个C2M定制商品为核心供给的新平台,那么它的发展速度有多快呢?上线7个多月就实现了年活的破亿,此外甚至一度占据了各大应用市场的榜首。过去上线一个产品验证它的市场价值或许要几年的时间,但是淘宝特价版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这个验证时间,更充分证明了互联网发展以来产品上线迭代的速度变化之惊人。那么,阿里纳税的增速快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从发展来看,格力的发展从前立足于实体店,后来也搞起了网上销售,其实这就是一种趋势,那就是相互联合的发展趋势,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这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必须要跟上的节奏,因为科技的发展把时间拉快了。企业必须跟上才能跟上节奏,才能实现生存。而这也是现在产品被市场验证的时间越来越快的缘由所在。

那么,你们还从纳税上看出了点什么名堂出来?

#我要上微头条#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首位#】十年来,随着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普遍应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过去十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样突飞猛进。大型盾构机穿山越岭,成为建造地铁、公路、隧道的利器,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更是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十年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居世界首位。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央视财经

【工信部: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据工信微报公众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主题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指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九年保持第一;利润总额达8283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从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增速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2021年利润总额达1.2万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

据媒体报道,中国首条光子芯片生产线将于2023年建成。

据《北京日报》周二报道,中国首条“多材料跨尺寸”光子芯片(或集成光电路)生产线将于2023年在北京建成,这一进展有望填补中国顶级制造业的空白。

与电子芯片相比,光子芯片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功耗。据该报报道,计算速度和传输速率是电子芯片的1000倍。

分析人士说,如果工厂的一切按计划进行,将表明初步的实验研究和开发过程已经到位,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北京日报》报道,该生产线将由北京一家高科技企业新通建设。

报道称,该设施可以满足包括通信、数据中心、医疗检测和其他部门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市场需求。

民生证券9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对光子芯片的使用已经扩展到工业、消费电子、汽车、国防和其他领域。新工厂将填补中国光子芯片代工厂领域的空白,并加快国内光子芯片的更换进程。

独立技术分析师项立刚周二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由于光子芯片的稳定性和低功耗,它将成为芯片发展的下一个主要方向。

他说,这种芯片还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大规模生产,所以新设施将显示中国在这一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通信市场,国内光子芯片市场规模显著扩大。从2015年到2021年,国内光子芯片市场从8亿美元扩大到20.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专家称,制造光子芯片在结构要求上不像电子芯片那样苛刻,因为光子芯片不需要极紫外光刻等极端高端的光刻设备,可以使用国内已经成熟的原材料和设备类型进行生产。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在应用和设计方面的发展比较先进,但在设备和制造等基础方面相对薄弱。该公司将利用其科学成果,为量子计算等核心领域提供实际可靠的支持。

印媒:印度本地公司与欧洲空客联合为印度空军生产轻型运输机 首批16架

印度《印度教徒报》官网10月27日报道:印度塔塔先进系统有限公司(TASL)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合作并由空中客车公司转让技术,将在古吉拉特邦的瓦多达拉市建立C-295运输机制造设施,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将于10月30日为该工厂奠定基础(Th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for C-295 transport aircraft by Tata Advanced Systems Limited (TASL) in consortium wit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Airbus will be set up at Vadodara in Gujarat and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the plant>

这两天正威新材董秘的一篇3000字长文回应,一下子在网上火了。事情的起因是某微博号发了两则视频《睡前消息504:正威压过华为,王文银的十万亿铜矿在哪儿?》和《睡前消息506:你家乡的正威工厂,现在过得怎样?》。在这两个视频中,博主指出正威新材实际控制人王文银的南京大学天文系学历涉嫌造假、企业宣传的3000万吨铜矿资源无法落实并且通过分析正威集团子公司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的2015-1016年财务状况、正威集团下属的40多家产业园经营状况,指出正威集团商业运行存在六个问题。

当视频发布之后,很多投资者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互动平台上向公司提问,询问相关事宜。公司董秘曹亚伟在平台上用很长的文字回应,有些用词颇为激烈,例如“有人生在罗马,有人生为骡马,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偏偏生为骡马的总爱关心在罗马的事情,忘记了自己的投资目的,一点也不清楚他人设局的特定目的”。“殊不知,人家是放牛的,你是打柴的,你不抓紧时间安心打柴,反而跑到那清闲的放牛人面前鼓掌喝彩,并对他的牛企图吞噬附近大户人家的粮食而佩服不已。当那网络剧情谢幕,带货和流量等目的成功实施后,你打的柴在哪里呢?”当引起比较大波澜的时候,类似的表述已经被删除,只留下关于公司事实的一些陈述。

为什么会有博主视频中的质疑呢?因为正威实在是太树大招风了。根据正威集团官网集团位列2022年世界500强第76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5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2位。更是超越华为和腾讯,成为2022年广东民营企业百强第一名。腾讯和华为是什么地位众人皆知,突然冒出来一个谁都不知道的正威把他们甩到后面,无论任何质疑都是非常正常的。再加上部分数据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同样是官网披露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一千平方公里采矿区,一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逾10万亿元。10万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21年中国GDP的8.7%,2021年,中石油总资产为2.5万亿,中石化总资产1.9万亿,中海油356.74亿,总资产合计不到5万亿,等于三桶油资产总和的两倍。

为什么董秘会那么愤怒呢?其实道理也不复杂,因为质疑的点有问题。例如博主质疑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名下没有矿权,但是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叫正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矿权的正威集团是不同的公司,这位博主做的资料调查不完整导致了错误。

其实历史上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很多,上市公司也经常面对媒体和个人的质疑。让不少投资者不爽的其实是这位董秘的态度,似乎有一些高高在上,对投资者呼来喝去的感觉。但是换个角度想一下,作为公司高管如果被人没有根据的指责肯定也非常不爽吧?万一这种质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出现类似冲动的表述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和监督,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权利,也是媒体的职责之一。但是任何的批评和指责都应该言之有据,不能捕风捉影,如果确实错了,也应该道歉。

如果我们投资者发现某个上市公司在经营上或者财务报告存在问题或者疑问,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1、首先应该进行完整的调查核实,尽量搜集证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避免因为一些不实信息得出了不准确的结论。2、当确认相关信息真实并且掌握有效证据或者是可靠的信息线索之后,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要求调查。目前最简单的举报方式是向当地证监局或者证监会举报,主要可以通过拨打证监会热线12386或者在证监会网站用书面方式举报进行。3、如果发现上市公司某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为了规避可能的风险,应该卖出股票或者不买。4、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在热炒题材的时候积极追高,股票被套了之后不断怀疑并且传播网上一些传言甚至向上市公司质疑,这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我曾经走访过上百家上市公司,实事求是地讲,能让我完全信任的上市公司不多。很多上市公司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有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当然是直接排除。有些问题属于搞不懂,同样也得排除,毕竟上市公司几千家,有什么必要非要选一家可能存在问题的企业呢?

制造业的好兆头来啦!

再开看中国,从2015年供给侧改革逐渐实施之后,我们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到了接近78%的高水平,导致企业的盈利情况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这么高的产能利用率,正常情况之下会带来新的一轮产能的扩张,但是因为贸易战和去杠杆等影响,事实上推迟了中国制造业的资本支出,也让我们制造业的资本支出没有跟上需求的增长,反而是下了另一轮台阶。

所以在这一次疫情发生之后,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迅速的在三季度就恢复到了历史的高水平,我们觉得四季度制造业的产能率可能处于有史以来的最高的一个区间。未来几年时间,中国制造业的利润会有一个相对比较乐观的预期,尤其是出口拉动的制造业,它会给我们整个制造业送来一个巨大的红包。

如今,我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日益彰显,有很多国产品牌开始取代进口品牌。

近年来,东芝夏普等品牌被美的等公司收购,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销量逐年上升,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代步工具。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去年电动车出口猛增300%,超过德美晋级出货量全球第一位。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农业占比重高达84.5%,是典型的农业大国。

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都在为全家温饱而努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拥有一台电视机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时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庭,也只有手表、电风扇、收音机等其中的一样。

然而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达到1934万台,超过日本和欧美等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这个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后来CTR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无论是清晰度、对比度还是亮度,都很让人满意,成为一些家庭的首选。

但CTR电视也有明显的弊端,就是比较笨重,从那时起,我国便开始生产液晶电视,直到现在,液晶电视在市场上仍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就是在这40多年里,我国是发达国家的代工厂,依靠众多工人,赚取微薄的利润,这时我国便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

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人买,连企业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走出国门,从那以后,我国制造业发奋图强。

这时我国不仅抓住了发达国家离岸外包的趋势,在国内开办工厂,快速融入世界分工的格局,还在2001年加入WTO,迅速发展成主要的工业基地。

随后我国便有了稳定的环境,支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消费者们对耐克、阿迪等品牌的依赖性减弱,开始认可性价比高的国产品牌。

去年我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安踏的消费,已经超过阿迪达斯,在我国购物平台上,安踏的消费量增加到一半以上。

此外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有了明显进展,SCI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量等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我国制造业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设备、30万吨级合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装备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我国高铁已实现350公里自动驾驶,从智能型动车号复兴组起,到智能综合调度系统,中国高铁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2015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占比达22%,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与此同时,C919大飞机、第三代“华龙一号”等多个大国重器等奠定的我国自主创新的地位。

今年前四个月,电动车销量暴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9万辆,此时外国品牌汽车的销量大幅度下滑。

但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竞争,各国的竞争优势在不断变化,中国也不例外。

2020年中国50强企业中,营收在1-5亿元的最多,比2019年高出10%,但营收在5亿以上的企业占比18%,比2019年下降了10%,经济增速放缓。

在世界前五百强企业中,平均利润率为6.57%,500强之外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4.37%,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相信在我国各领域高度发展的今天,制造业一定能够早日完成转型升级,这也是更多消费者希望看到的。

【宏观数据点评】GDP增长符合预期,稳增长需进一步扩内需、稳外需——2021年12月及全年经济数据点评

【数据】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预期增长3.7%,前值增长3.8%。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9%,前值增长5.2%。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预期增长3.9%,前值增长3.9%。2021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4%,预期增长3.8%,三季度增长4.9%。全年GDP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点评】

GDP: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GDP达到114.4万亿元,不变价同比增长8.1%,完成了6%以上的增长目标。GDP两年平均增长5.1%,逐渐向疫情前的水平回归。(1)从结构上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个、1.1个、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和20.9%,与疫情前的年份相比,净出口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消费的贡献率稳中微升,投资的贡献率明显回落,主要由于外需较强带动我国出口保持较高增长。(2)从趋势上看,四个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18.3%、7.9%、4.9%和4%,体现了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但是,从环比上看,四个季度GDP分别环比(季调)增长0.3%、1.3%、0.7%和1.6%。其中,四季度环比增长1.6%,为全年最高,或说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产生了一定成效。(3)从其他政府工作主要目标上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超额完成新增1100万的目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工业生产: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两年平均增长5.8%,加快0.4个百分点。全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工业增加值的继续回升,主要由于国家出台一系列大宗商品保供问价政策发挥积极效果,此前的限电限产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从市场主体方面看,12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PMI指数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至54.3%,预示着企业预期好转,同时,生产PMI保持在扩张区间的51.4%,为制造业PMI指数的五大构成项目中,唯一一项保持在扩张区间的分项。

投资: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9%,涨幅比前值回落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9%,与前值持平。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涨幅比前11个月微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主要由于国外需求相对旺盛,对我国出口形成利好。房地产投资增长4.4%,涨幅比前11个月回落1.6个百分点。从价格上看,百城住宅价格中,12月环比下跌的城市数进一步增加5个达到58个。本年土地购置面积较大幅度下降15.5%,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11.4%,商品房销售面积微涨1.9%。去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执行进行了纠偏,有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由于销售减弱、回款较慢等原因,部分企业仍面临一定压力,预计会对拿地、开工、施工等形成一定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0.4%,涨幅比前11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从近期来看,年后各地重大项目集中披露计划和开工,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将加快发力。

消费: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涨幅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从趋势上看,12月消费仅增长了1.7%,明显不及预期,为从有数据以来,除疫情爆发和加快传播之外的低点。消费增速的进一步回落,体现了国内有效需求偏弱,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主要消费项目中,除了汽车消费回落仍然较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下降6%,家具类消费下降3.1%,或受地产回落影响。此外,近期个别地区疫情反弹,国内已经发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病例,对服务消费、线下消费形成一定制约,12月的餐饮收入保持回落,下降2.2%。

整体上看,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政府工作目标均已实现。2022年,经济发展工作中的挑战仍然不少,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多,通胀持续升温,发达国家政策转向或引起更大的复苏不平衡和波动性冲击,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增长压力不小。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进一步扩内需、稳外需。从政策上看,各方面支持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实施,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等预期效果明显的政策已经落地,有望靠前发力。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进一步形成合力,一方面在用好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困难增加等关键时点,仍有必要推出更多形式的结构性政策,提供精准支持;另一方面,要应对好内外部各种风险冲击,为经济复苏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温彬,冯柏)

看到九边Pro的一篇关于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正在逃离制造业。他说在制造业打工赚不了钱是原因,这点我觉得是也不是,这只是年轻人逃离制造业的一小部分原因。他说的这是发展的必然道路,并拿滴滴快递外卖作为佐证,作为制造业的从业员工有着不同的理解。我觉得九边是一种站在制造业外围分析制造业的原因。

先说为什么在制造业打工赚不了钱只是年轻人逃离制造业一部分原因。制造业打工赚不了钱大家都知道,还呆在制造业的打工人对自己“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情况也都很清楚,那为什么还要在制造业打工呢?因为多数普通人求的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多数普通人求的就是安居乐业或者说稳定。但不幸的是2013年之后从2015年开始,制造业打工人立足的要求就很难通过工厂打工来满足了,以我呆的苏州为例,13年到15年最低工资涨了100多块,而房价,以制造业基地苏州园区为例,房价从13年的一万多涨到15年的三万多。两年间制造业员工工资没涨多少,但房租却随着房价涨了很多,两年涨的工资还不够涨的房租,住相同的房子,还得再从以前的工资里拿出来补,这使得员工在制造业呆不下去了,或者说呆的更加没意思了。

再说滴滴快递外卖大军能说明是服务业的自然崛起么?我认为不能。接触过不少员工从工厂出去做了外卖和快递。和他们聊天,他们说自由只是一种假象,哪来的什么自由,有几个敢休息也没几个舍得休息的?制造业有加班,他们也是要起早贪黑的磨时长,制造业到晚上八点,他们到晚上十点十二点;制造业压力大,他们压力也不小,一天过万步跟玩似的,吃饭的点他们压根就吃不了饭,经常饿着肚子跑外卖;制造业苦,一般还风出不到雨淋不到,他们却是得顶着烈日冒着雨雪,一边骑行一边看着手机,时不时地还想着要不要闯个红灯。制造业有逢年过节的小礼物有五险一金他们很多都没有。问他们为什么还要去跑快递外卖呢?统一的回答都是厂子里打工存不下了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在这个城市定居,他们出来打工就是为了求钱的。制造业那些所谓的福利他们不需要,所谓他们的高收入,高出来的部门更多的是制造业五险一金等福利的折现罢了。

欧美不是不需要制造业,不然美国也会要求制造业回流了,欧美的服务业发达更多的是因为制造业员工没有过多的生计之忧且节假足够,有钱有闲敢消费,当然需要更多的服务业了。

世界500强史丹利,从中国撤资

世界500强富士康,从中国撤资

世界500强家乐福,从中国撤资

世界500强日东机电,从中国撤资

2015到2020,深圳流失了30%的外资制造业,短短5年时间,就是市区30%,这样的速度,让我们感到心寒与不解。

因为当初引进他们的时候,我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利益,该给扶持的给扶持,该给廉价劳动力的给劳动力,优惠拿地,他们也因此成了世界500强。更扔人难以理解的是,如今我们经济好了,我们的制造业也好了的时候,他们居然离开了!

经过思考,我想,他们离开有3个原因:

1、劳动力不再廉价

2、本土企业的崛起让竞争压力变大

3、响应老M的制造业去中国化

对于他们的离开,曹德旺有过预警,而且十分担心,因为曹德旺是制造业的, 非常明白,对于制造业来说,工人是非常重要的,制造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这些外资企业离开,那么将会有超过100万以上的工人失业!

不过还好,这些企业的离开,也给国内的本土企业腾出了空间,就拿富士康来说,富 士康曾经去了印度建厂,拿出50亿说 要建造亚洲最大工厂,但最后灰溜溜的回来。

而国内的本土企业,比如立讯精密就发展起来了,还在富士康的口 中拿下了iPhone13手机40%的订单,也吸收了大量的工人。

本土企业中还有阿里,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很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我们今年一年一度天猫的双十一依然如火如荼,据我所知,在双十一开始的前两三个月,就有企业在大量招人了,特别是一些快递企业沦为了保证这期间快递的正常运转,还有很多是做生意的企业,为了保证能在天猫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过个好年,有的企业都是成倍的招人。

当然不光是我们本土企业,还有特斯拉,再来中国的上海建厂之前,特斯拉一度濒临破产,因为难以解决量产的问题,但是中国工人,中国速度,用一年时间就建造出了特斯拉超级工厂,并且实现量产,截至今年11月,特斯拉2021年已经量产了41万辆,同比增长了242%!

这些数据和示例,都说明了中国市场的繁荣,那些曾经要想降低成本,而离开的企业,无异于是捡了芝麻,但丢了西瓜!

【热点评述】“2022中国企业500强”和“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表,从中能读出什么信息?

#2022中国企业500强:国家电网排第一#

据报道, 9 月 6 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2 中国企业 500 强”榜单,国家电网第一,中石油、中石化分列二三位,京东位列 15 位,阿里巴巴位列 19 位,腾讯位列 39 位。

该榜单数据显示,今年 500 强的入围门槛为 446.25 亿元,较上年提高 53.89 亿元,增长 13.74%;500 强企业 2021 年营收总规模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大关,达到 102.48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14.08%,为近 10 年来的最大涨幅。

还有,该榜单数据显示,500 强企业“千亿俱乐部”快速扩容,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增至 244 家,较上年增加 22 家。同时,12 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万亿元门槛,比上年增加 4 家。

具体看,其一,净利润方面,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 3,483.38 亿元净利润排名最赚钱榜单第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列二三位。

其二,研发投入方面,2022 中国企业 500 强共投入研发费 14474.67 亿元,占 2021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 51.95%。其中,华为以 1426.66 亿元为中国企业 500 强第一,阿里巴巴以 578.23 亿元排第二。

其三,专利方面,2022 中国企业 500 强共持有各类有效专利 166.80 万件,比上年 500 强增加 21.94 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 67.29 万件,比上年 500 强增加 7.83 万件。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为 40.34%。

此外,我们特别注意制造业的榜单。

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石化、宝武钢铁、五矿集团进前三。

据报道,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到47.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07%,增速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资产总额达到47.65万亿元,增速为7.49%。入围门槛大幅跃升,达到147.78亿元,较上年增加36.87亿元,增幅达到33.26%,

在疫情反复,世界局势不稳定,世界上达到国家经济疲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局势下,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都创出历史新高,这是非常难得的,这表明了中国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极强韧劲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而且,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1.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4.47%;净资产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1.30%和3.12%,较上年分别增加1.06和0.19个百分点。净利润增幅比较好,而净利润率和营收利润率也不错,在近期的局势下,要保持制造业健康发展已经很不容易,中国制造业能有此成果,已经很好了。

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相比,表现出增幅继续领跑,创新成色更充足,结构逐渐优化,企业加快壮大以及开放水平继续提升的基本特点。

具体说,一是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而且类别仍在增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在增长。

二是创新能力继续提高,2020年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2015年上升15位,这两年又继续靠前。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分别达到14.4%、32.5%,分别比2015年提高2.6个、0.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这两年比重增加更高。

四是优质企业加快壮大,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尤其是在信息通信、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五是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对外合作在加强。一般制造业有序放开,比如,汽车、船舶、飞机相关领域正逐步取消股比限制,高铁、核电、卫星等成体系走出国门,增强对外合作,增加销售额。

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既能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又能使中国制造业的门类更齐全,实力更雄厚。

头条热榜

#官方谈普通高中招生#1月24号,陕西省人大代表周苏萍建议将普高招生比例提高到70%-80%,将中职招生比例降到20%-30%,以解决中职招生比例必须占50%导致的中考比高考还难的问题。但我认为,如果真这样做了,也许可以解决部分家长未来5——10年的焦虑,但可能会迟滞中国未来50年的制造业发展。

2015年,我国颁发了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拉开了中国制造强国“三步走”的序幕:第一个十年规划(2015-2025):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个十年规划(2025-2035):整体达到世界强国中等水平;第三个十年规划(2035-2045):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而周苏萍代表的建议,只是关注当下,而忽略了长远。若按她所说的实施,那我们的第一个十年战略都难以实现,而后面的第二个、第三个十年……又怎么实现?

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重要手段。现在,虽然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创新不足、结构不优等差距。为什么会如此?这跟我们现在人才不足、技术不高、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缺乏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才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然而近年来,虽然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校越建越多,但效果似乎差强人意,造成了很多人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质疑。对此,我是这么看的:

1.输出与需求的矛盾,突显职业教育模式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对蓝领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每年有大量的中职、高职毕业生,但很多企业却存在着招工难的困境。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更多地还停留在模式化、课堂化、理论化,学生甚少有机会真正深入工厂、企业进行实践。即便有些职校开展了订单式培养,但往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比如:有的刚开始时搞得轰轰烈烈,但因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两三年后就偃旗息鼓了;有的企业本来效益不错,但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弱势,甚至被淘汰了……

2.现实与传统的矛盾,让职校生难以享受应有的社会地位。

在现实中,随着学业的推进,约有50%的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一方面是,在初三第一学期结束时,很多地方的学校(老师)就会“动员”成绩差的学生放弃中考,“劝”其就读中职学校;另一方面是,中考落榜无缘普通高中的学生,只有15、16岁,绝大多数家长不可能让其过早进入社会,抱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心态,只得将孩子送进中职学校(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如此一来,职校生就成了差生的代名词,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哪里读书,更不要说享受较好的社会地位了。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让中职生的生存空间变小了。

大家只知道,德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德国读职业学校并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恰恰相反,在学生读初中、高中时,学校和家长就会根据孩子的兴趣与性格(而不是成绩分数),为其规划一条最适合的路。没有人歧视读职校的学生,他们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领域,所以在学校能快乐学习,并最终成为“匠才”。

说实在的,我国的中职生并不是他们不聪明,也不是他们太笨,而是“十根手指有长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或适合解方程式、做研究,有些学生的兴趣是在动手、拆卸、操作等领域。但由于披着素质教育外衣的应试教育,让所有的人都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孩子兴趣爱好和内心的真正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有不少孩子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但他们其实并不快乐,生活中郁郁寡欢,甚至后来走向了极端。他们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所以,“将普高招生比例提高到70%-80%,将中职招生比例降到20%-30%”,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短视行为。要知道,成绩不好的初中毕业生到了高中,大部分仍然很难“会学”,最后即便勉勉强强考了个二本,除了好听一点,其看后面的路并不见得就比职校生更走得更平坦。现在的问题,不是因噎废食地去改变普高和职高的招生比例,而是必须改变教育评价体系、改变职高培养模式、改善职高办学条件、监管职高办学过程,从而培养出真正的职业技术人才,让学生拥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去除社会对职校生的偏见。

2016年,美国高通开价380亿并购恩智浦,并试图控制半导体行业,就在该计划进行得顺风顺水之时,却遭到了中国的坚决反对,这是为何?

 

半导体是全球最赚钱的行业,也是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而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制造商。

 

但自从三星、苹果和华为等智能手机企业有了自主芯片研发和设计能力后,高通的未来发展就愈发堪忧。就在这时,荷兰恩智浦公司进入了高通领导层的视线。

 

这是一家高性能、混合信号半导体电子领域的领导厂商,并且在汽车、微控制器、安全识别、网络处理以及射频功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此外,恩智浦还在汽车资讯娱乐、网络和安全系统领域位居前列。

 

在2015年时,恩智浦还收购了美国半导体公司飞思卡尔,一跃成为全球车载芯片系统的佼佼者。

 

只要高通能够把恩智浦并购,便可以从手机领域拓展至汽车领域,并在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等产业中找到了立足点。

 

而且,高通的员工只有33000名,恩智浦却达到了44000名,一旦并购计划完成,高通的企业规模至少能扩大1倍。

 

经过商务谈判,两家公司都认为如果实行并购,在未来的两年内,定会减少5亿美元的成本,而营收却能超过300亿美元。

 

10月27日,高通宣布将开价380亿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为了让各国反垄断机构“放心”,高通承诺将在未来8年内,继续对外授权恩智浦的技术。

 

高通并购计划可谓是顺风顺水,到了2018年,该公司已经获得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可就在世界各国以为中国政府也会放行的时候,高通却碰壁了。

 

众所周知,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本就起步晚,长期依赖于外国的芯片,而且美国政府一直在指责中国以市场换技术之名,剽窃美国高新技术。

 

而且在2017年时,高通在中国市场取得年223亿美元的营收,并与小米、OPPO、vivo、联想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试想,一旦高通与恩智浦强强联合,势必会对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造成垄断。

 

在中国政府审批这一并购案期间,高通还公布了在自动驾驶和物联网领域的收费模式和标准,这一举动侧面向中方展现了其在物联网和车联网领域的实力。

 

2018年7月25日23时59分,高通没有收到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允许”收购的答复。

 

当然,高通也可以不管我国的反对,坚持进行并购,但如果它真的这么做,就会触犯我国的《反垄断法》,从而影响在华的经营,甚至会失去中国市场。

 

考虑到多方面原因,高通不得不放弃并购恩智浦的计划。

 

收购固然是一种捷径、方法,但是不把自己的研发搞上去,收购到手里的东西很快就会落后。

 

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引进芯片方面的人才,但是芯片是现代制造业的顶尖科技,我国决不能让别国卡脖子。

 

光靠人才引进是很难彻底解决问题的,归根结底,我国还是需要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建立人才评估体系,让真正搞研发的人和团队得到应有的认可。

 

现在中国芯片行业虽然落后,但随着国家大力支持和投入,迎头赶上也是可能的。总有一天,中国会打造出集成电路产业的良好生态,实现我国半导体产业使用“中国芯”的理想状态!

东芝三星走了,把工厂搬去了越南;阿迪耐克走了,把工厂搬去了越南;如今苹果也蠢蠢欲动,继iPad生产线接近完全搬去越南后,又准备让与中国同时生产iPhone14。这些外企的离开都有一个共同理由,那就是中国人工成本太高了,印度、越南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其实这只是小部分理由,它们更多还是害怕“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过去几十年,在中国大部分工厂都是做代工,做白牌产品的出口,处在制造业曲线的低端,挣的都是辛苦钱。另一边,进口品牌靠着贴牌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自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后,这8年间中国制造产业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已经得到提升,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产业迫在眉睫。美国有芯片,德国有汽车,日本有精工机械,中国在这些领域都要靠自己。

当下国内有比亚迪、紫光展锐、大疆、华为等自主研发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有了竞争力。这与西方品牌保持高额利润形成了冲突,通过降低成本来降维打击中国制造,搬走生产成了最好的选择。美国更一边提供搬家费,一边联合东南亚、印度、日韩等国组建“亚太经济框架”,打造与中国平行的产业体系,就是在想办法限制中国制造的发展。

搬到印度的企业也并不好受,印媒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这7年时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因为它们认为在印度生产产品,新产品保密性、供应链、工人素质、突击检查等不确定因素太多,整体成本反而更高了。美媒《彭博社》更是直言,虽然iPhone在中印生产时间在缩短,但不会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同步生产。

中国市场向来开放,你要搬走不强留,你要投资我欢迎。同时,我们自身也在未雨绸缪,像阿迪耐克走了,安踏、特步立马顶上。三星走了,小米立马顶上。今年上半年手机行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手机出货量1.36亿台,国产占比84.5%。来自国内平台唯品会的数据也显示,小米、荣耀、VIVO等国产手机在7月呈现数倍增长,且在8月继续保持势头。单量还主要来自95后,增长10倍。同时,我们的家电、汽车更远销欧洲。从这个角度来看,部分外企搬走,反而给了部分国内企业成长的机会。

当前国内还有不少强实力弱品牌的企业,国家也出台了不少“创品牌”、“提质量”的品牌建设计划。这些品牌都需要市场,正是从进口品牌在海内外市场中拿回来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同比增长17.3%。这说明,虽然中国制造的崛起给部分外企带来了压力,但看好中国市场的外企依然很多。市场就是这样,有竞争才能加速进步。搞好自己的发展,别人来去随意!

格力董明珠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企业想赚大钱,就应该搞房地产,但是格力并没有,因为格力不想“不务正业”。五大家电公司里,格力电器是唯一一个不做房地产的企业。

那么董明珠说的到底对不对呢?

1、海尔集团

2002年,海尔地产正式成立。

2009年,海尔地产首次跻身全国百强行列。

2011年,海尔地产位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三十六位”、成长性TOP10第二名。

2015年,海尔地产初步完成全国布局,进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无锡、杭州、哈尔滨、乌鲁木齐、海口等一二线40多个城市。

2018年,海尔地产提出“产城融合”生态圈模式,全面布局工业、住宅、商业、养生、文化五大地产类别,“海尔地产”改名为“海尔产城创”。

2021年4月,海尔地产再次更名,由“海尔产城创”变更为“君一控股”。经过多次更名,如今已经慢慢没有了“海尔”和“地产”的痕迹。

2、美的控股:

美的置业成立于2005年。但早在1998年,美的就开始涉及房地产了。

2015年,美的置业销售额111亿,基本完成全国布局。

2016年,美的置业新增项目31个,全年销售额突破200亿。

2018年,美的置业销售额再创新高,达到790亿,提出了2919年突破千亿计划。

2021年,美的置业销售额达到1371亿。

目前,美的置业已经成为5家“示范房企”民营开发商之一,拥有遍布全国60个城市的337个物业开发项目,土地储备总建面约为4294万平方米。

3、海信电器

五大家电公司里,海信是最早涉足房地产的企业。1995年,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海信地产厦门公司成立,第一次走出青岛。

与同城兄弟海尔地产的全国扩张不同的是,海信地产的业务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的青岛、厦门、烟台、潍坊、威海、东营等地。其中厦门和烟台是海信地产除大本营青岛外最大的两个市场。

4、四川长虹

作为中国最老牌的家电公司,四川长虹创建于1958年的长虹机器厂。90年代之后,长虹从军工雷达转型彩电生产。

2005年,长虹置业有限公司成立,第一个地产开发项目位于大本营四川绵阳。但这十年时间里,长虹的地产版图一直扩张缓慢,直到2015年,销售额才突破100亿。

2016年,长虹的房地产业务营收下降到仅仅9.89亿元,同比减少了45.11%。

今年8月份,陷入资金流动性困境的“彩电大王”四川长虹还发布了关于对外出售房产的公告,通过卖房回血。

5、格力电器

那么董小姐说的格力不做地产,但2009年上市的格力地产又是怎么回事呢?真的是董小姐自己打脸而不自知么?其实不然。

2015年1月前,格力电器和格力地产都属于格力集团旗下公司,两者并列为兄弟公司。

2015年1月12日,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格力地产股权无偿划转给珠海市国资委,格力地产正式脱离了格力集团,格力电器和格力地产从亲兄弟变成了表兄弟。

从这点来看,董小姐执掌的格力电器确实没有涉足地产。哪怕是在2012-2015年暂代格力集团董事长期间,她也是醉心于家电制造业,不待见地产板块,导致格力地产在这个时间段发展非常缓慢,营业收入徘徊在十几亿左右,不到格力电器的5%。

而在2015年以后,格力地产更是和董小姐半点关系都没有了。虽然之后格力电器又是造手机,又是造新能源汽车,甚至还要进军芯片行业,但始终在制造业范畴内发展多元化扩张,始终没有涉足地产业务。

所以,董明珠才自信满满地说出,“在家电行业里,格力电器是唯一不做房地产的企业”!

其实在这轰轰烈烈、卖北上广深几套房就能顶上一个上市公司一年净利润的十几年里,搞房地产的制造业企业何止只有家电行业公司,包括鞋服行业的雅戈尔、波司登、鸿星尔克,食品饮料的娃哈哈,工程机械的三一重工,汽车行业的吉利等等,举不胜举。

从这一点来看,董小姐能坚守制造业,不赚房地产快钱,确实值得尊重!

#我要上微头条#

与 t

追风少年T1zS

今天看到电脑右下角日期2022/1/16,蓦然回首,北漂已经13年半有余,。2008-2015从事制造业,在电子厂呆了7年整,没有感觉浪费青春,反而感觉无忧无虑。2015-2016跑了一年滴滴,2016-2020做写字楼租赁,2021年做二手房租赁买卖,从事了服务业才感觉北漂不易,看尽人间冷暖,期间想过数次逃离,计划一年之内解甲归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24986/
1
上一篇2015初级会计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汇总)
下一篇 2015安徽省会计从业模拟系统下载(安徽会计管理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