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冶就是自己的家

[db:摘要]

本报记者 蔡丽琴 文/摄

三十多年前,年仅24岁的宋庆莉,离开生活多年的城市来到大冶生活。面对不一样的地域环境,不一样的生活习俗,不一样的语言习惯,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如今的完全融入,宋庆莉见证着大冶的发展。
书信往来渐生情愫 
新疆女孩嫁到大冶
今年61岁的宋庆莉,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塔尔族人。她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一个新疆名字叫热亚,代表庆祝胜利的意思。“1955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日,家人给我取名‘热亚’,应该是为了纪念这一年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十出头的宋庆莉,经当时在新疆法院工作的姐夫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大冶丈夫。“因为我的姐夫是湖北人,而且他对我姐姐很照顾,所以家里人对南方人的印象很好。当时介绍人说他的家庭情况还不错,我的母亲让我试着与他相处一下。”宋庆莉回忆道。
一开始,宋庆莉的态度是拒绝的,她认为语言不通是较大的障碍,而且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人相隔较远,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担心恋情会不长久。当她把想法告诉母亲的时候,年迈的母亲却开导她,先尝试接受他。
由于交通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两人见面很难,也没法经常打电话。他们开始书信往来。回忆过去,宋庆莉有些腼腆。“说起写信,可是有故事哩。虽然我当时在学校读维汉翻译专业,但对汉语了解的还是很少,他不懂新疆语言,我又不懂汉语,每次收到他的来信,都是让汉语好的同学帮忙翻译和写回信。”
一来二去,宋庆莉渐渐对这个远在湖北大冶的男人产生好感。自己写回信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汉子,会用拼音和图画代替,而这个收信的男人会默契地读懂她所要表达的意思。
终于,在1979年9月,这个新疆女孩不远万里来到湖北大冶。“刚下火车的时候,他在车站接我,看到我穿了一身长裙,还带着新疆特有的帽子,他笑得合不拢嘴。”宋庆莉笑着对记者说。
相濡以沫37年  
见证铜都飞速发展
相爱容易,可这条路并不好走。初到大冶,一切对于年仅24岁的宋庆莉来说都是陌生的。“一下车,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冶的环境很差,而且也很少看到高楼大厦,就连马路都是破的,更别说绿化这一块了。”
生活习惯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这些都可以慢慢地去适应,但是语言的障碍对宋庆莉来说是个拦路虎。“较开始,我在当时的金湖乡小学教书,丈夫在铜绿山矿工作,因为对汉语还不够熟悉,都是我老公晚上教我,第二天我再去教学生,当时年轻,学习能力比较强,所以学起东西来很快。”宋庆莉讲述着,自己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汉语和说普通话。
由于当时地方上要选举一名少数民族当人大代表,1982年,这个少数民族老师经过推荐被当选为人大代表,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人大常委,而一当就经历了12届的换届选举。“真的很感谢大冶的领导对我的关照,那么多少数民族,选中了我,是对我的信任,对我的重视,趁着年轻就应该多做贡献。”
宋庆莉说,刚来的那些年,多亏了爱人对自己的包容与理解,和一些关心自己的人。她继续说道,现在的大冶发展变化真是惊人,和较初的样子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现在的大冶建设的比以前好多了,道路都宽敞了,绿化也做起来了,还添了不少的高楼。”宋庆莉说,来到大冶三十多年,在她心里,大冶就是自己的家,反而回新疆还有些不习惯,而且看着一座城市慢慢的越建设越好,宋庆莉的心里很是欣慰和自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691390/
1
上一篇“一根筋”
下一篇 新冶社区 包粽子 送温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