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管住“不靠谱”就比“没谱”强

评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管住“不靠谱”就比“没谱”强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金学思  高考之后,填报志愿自然成为热点。昨天《京华时报》发表文章《大数据填高考志愿咨询费被炒至数万 调查发现大数据分析实为噱头》,对志愿咨询费的价格进行报道。但这样的文章,内容大意已并不新鲜: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往年已有;高价服务,也不是今年才涨起来;姑且大数据算是“新词”,去年也有《天价高考志愿咨询:大数据填报靠谱吗?》等报道;总之较后让专家出场告诉考生和家长:机构咨询,不靠谱。

  这样的新闻内容在当下买点颇具,于是《京华时报》的报道被改成了各种标题传播开来,大有将高考志愿咨询服务批评得一文不值的感觉。但其实稍有点高考经验的过来人心知肚明:历年高考各批次、各高校、各专业录取分数等数据对于志愿填报有没有用?来自于老师、学长的志愿咨询对于填报志愿有没有帮助?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事情由专业机构来做,就一定是“坑蒙拐骗”呢?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尽管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不断在变革,即便到今天全面实施平行志愿,但志愿填报仍然有一定的博弈色彩。加之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必然造成志愿填报成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的“技术活”。让刚从高考中挣扎出来对于专业、职业规划都“迷迷糊糊”的考生完全自己做主,或是让家长一手操办,抑或仅听高校教师或高三老师的一面之词,难道就是科学的做法吗?难道只要不付费,所得到的建议就是理性的吗?恐怕未必。很多高考过来人都曾留下过志愿填报的遗憾,且不论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水平到底如何,广告宣传的“志愿报得好等于高考多考20分”这句话的分量,考生和家长心中自然有杆秤。这也是自出现起就颇受质疑的志愿咨询服务机构这么多年来,市场空间未见萎缩,甚至蓬勃发展至今的道理。当然,针对屡创新高的漫天要价,应该由价格主管部门参与监管;对于从事虚假服务或服务水平低劣的,应由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进行查处。但因部分极端的案例,就断然否定一个行业的存在价值,偏要把急需志愿服务咨询的考生和家长劝回家庭和学校,“闭门造车”填志愿,恐怕只会给更多的学子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行业的自律,也需要消费者的慧眼和理性。对于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行业来说,这条路还很长,各方需要做的还很多,一味拍砖恐怕意义不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683151/
1
上一篇没上过小学读八年私塾 17岁少年成课堂明星讲师
下一篇 天津市消协启动通信行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