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彭辉 与老同学聚餐,这本是件高兴的事,但菜还没上齐,人却跑了一半,其余的人则边吃边沉默。13日晚上,宋樵与几位同学就参加了这顿“较尴尬晚宴”。宴席由前不久才办完婚礼的新郎裴同学发起,受邀参加的4位同学都是当天没去参加也漏送礼金的。为了打破席间的沉默,包间一度打开电视播放新闻联播。
你一定经历过或听说过这样的场景,一位多年未见的同学或朋友要结婚了,希望你参加他(她)的婚礼,但是你因为工作等原因实在去不了,然后,话锋一转,话题转移到银行账号上,在网络如此便捷的时代,大家都相互理解,表示人不到礼金到其实也是一样一样的。
如果你已经开始了工作,是否也经历了很多同事或朋友的婚礼?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你特别想吐槽的情况?赠送份子钱时,你是否曾经因为送得少而被“鄙视”过?类似“较尴尬晚宴”的场景,你是否很熟悉?
随着结婚礼金不断地水涨船高,“红色炸弹”在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不断蔓延。婚礼于大多数新郎新娘而言,都希望可以热闹又排场,宴请更多的亲朋好友来捧场,自己也有“面子”。而对于参加婚礼的人来说,礼金当然是衡量友情、表达诚意的较直接表现,太少,你自己都会不好意思,但太多,你可能又承受不了。所以,在“可有可无”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倾向于选择逃避,但,就算你逃避,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把你特别找出来,这在技术上早已不是一个问题。
这些年,有关婚礼的奇葩事迹,几乎已经可以出一本“奇观”类的专门书籍。有婉拒参加婚礼却被对方要求打礼金的,有结完婚收完礼金退出同学群拉黑未婚好友的,有嫌参加婚礼的人送礼金太少直接打电话劈头盖脸大骂的,以及,尽管结婚当事双方都不想举办仪式,家长却很不愿意,原因是这么多年四处送的礼金难道不回收了?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送多少合适,不要害怕,还有人会给你提供“标准”价码……
在已知曝出的众多有关结婚的奇葩事里,婚礼似乎成了一场敛财的游戏,这个游戏不希望落下每一个人,或者说,一个也不能少。很多人都喜欢将自己的婚礼分成好几部分,广邀天下客,大肆收礼。这些都使得原本传统的亲戚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不断变质,一切的同学情谊,同事之情,在晃眼的礼金面前,其重要性似乎早已经大降。人情世故的不断庸俗化,使得婚礼与其说是收获大家祝福的时刻,不如说是“人情债”的收割时节。
但因为礼金而分道扬镳,就像新闻事件所描述的那样,在现实中相信并不在少数。那些围绕婚礼的功利性算计,除了降低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和友情,大概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