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深怀晚报情纵论转型路 全国晚报老总齐聚黄石纵论报业发展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左聪 向征 徐洁 王若梦 涂奕)29日,由东楚晚报承办的中国晚协黄石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晚报发展战略研讨总编辑峰会暨东楚晚报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黄石举行。包括新民晚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30多家常务理事单位的40多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左聪 向征 徐洁 王若梦 涂奕)29日,由东楚晚报承办的中国晚协黄石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晚报发展战略研讨总编辑峰会暨东楚晚报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黄石举行。包括新民晚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30多家常务理事单位的40多位老总齐聚黄石,交流各地报业及新闻界发展情况,共商晚报发展大计。
  
  黄石印象:半城山色半城湖
  
  “依山而建、依水而修, 人在城中,城在水中。”这是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原扬子晚报总编辑朱铭佐对秀美黄石的印象。
  28日早上6点,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原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抵达黄石。去酒店途中,丁法章看着一路的美景,忍不住赞叹道:城在山中,湖在城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这真是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水宝地啊!
  中国晚协副会长、呼和浩特晚报总编辑戴春梅是次来黄石。“以前只知道黄石是一个有名的矿冶城市,文化底蕴也很深。原以为矿冶城市的自然环境可能不是很好,来了后却发现黄石有山有水,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祝福晚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石这么好的个地方,难怪会出现这么优秀的《东楚晚报》了。”丁法章对《东楚晚报》的了解,远超过对黄石这个城市的了解。
  早在1999年的中国晚报年会上,他就听说了《东楚晚报》快速发展的事情,2000年晚报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百强,更令他印象深刻。2002年,丁法章还为介绍晚报创业史的《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书作序。
  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会员、原新晚报总编辑叶鸿南对晚报团队勇于开拓、朝气蓬勃印象深刻,当前纸媒面临困惑之际,黄石日报传媒集团采取的一些创新举措,保证了市场竞争力,值得称赞和借鉴。
  作为省内友报,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三峡晚报总编辑马启成经常来黄石。他说,《东楚晚报》是晚报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办得比较好的,可以说是全国地市级晚报中的佼佼者。
  与会的专家嘉宾、社长总编还纷纷向《东楚晚报》创刊20周年表示祝贺。
  
  纵论转型:主动拥抱新媒体
  
  传统媒体备受新媒体冲击,如何走出困境? 叶鸿南认为,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惯性办报思维模式,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政治家办报的同时,可尝试多元化经营,多头并举,通过实业去反哺主业,缓解纸媒危机现状。
  戴春梅认为,纸媒要树立信心,自己不能唱衰纸媒。纸媒在各地的影响力、公信力以及在市民中的知名度、受欢迎程度等,都不是新媒体可以轻易取代的,要主动拥抱新媒体。
  谈及新媒体兴起之际,纸媒的升级转型与未来发展问题,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原福州日报总编辑叶向荣说,纸媒应当与新媒体进行无缝对接,形成融媒体,短、平、快的信息,通过APP、微博、微信发布;而深度报道、特色报道,则仍以纸媒为刊发平台。
  作为一名有着55年工作经验的老新闻人丁法章认为,虽然目前新兴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不能自乱阵脚,而应该“扬它之长,补我之短”。 同时纸媒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长处,多刊发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前沿观点以及高品味的文化大餐,坚持以内容取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6902/
1
上一篇“村村通”带来村村变
下一篇 市消委发布消费警示 “免费”美容 背后有陷阱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