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走特色发展道路

见习记者 蔡丽琴 文/摄 有着青铜文化之乡之称的泉塘村,早些年曾是环境污染严重,负债累累的落后小山村,在书记曹细民和其他村干部的带领下,一改往日落后面貌,努力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艰难脱贫 还清百万债务 今年51岁的曹细民,1996年曾是铜绿山镇水电安装

见习记者 蔡丽琴 文/摄

  有着“青铜文化之乡”之称的泉塘村,早些年曾是环境污染严重,负债累累的落后小山村,在书记曹细民和其他村干部的带领下,一改往日落后面貌,努力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艰难脱贫   还清百万债务

      今年51岁的曹细民,1996年曾是铜绿山镇水电安装公司的经理,后来又到铜绿山镇经贸办工作,于2002年10月回村工作。“那一年我被选为村支部书记,记得刚上任的时候,村里的情况真的挺困难的。”曹细民回忆道。
“当时不论是主干道还是蜿蜒小道,都是土路,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各家的村民又不讲究卫生,垃圾堆得到处都是,环境污染也特别严重,因为居住的生活质量差,很多村民都去了外地发展。更困难的是,当时村里还欠下了110多万的债务。”
面对这一局面,曹细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的泉塘村,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带动下,建了一座矿山,一家选厂,三家洗矿厂,作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支柱,给村里每年带来120万元的收入,终于偿清全部债务。
“只有先把欠的钱还了,才能确保村工作的正常运行,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发展经济。”曹细民坚定地说道。

多元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要引导老百姓走出困境,还得在“路”上做文章,首先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问题。”
自2009年,还清全部债务后,村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投资150万左右,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4公里的通山村级公路,施行分期分段硬化,这样村民出行再也不是‘一身泥灰’的样子了。”
曹细民告诉记者,“村里正常运转了之后,我们还要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先后投入了20多万建农村卫生室,并对各组级公路及晒场给予补贴和政策扶持。泉塘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有2580人,管理难度还是有的,如今这11个村民小组,都建了垃圾场,并配有11名环卫工。”
“我当了13年的书记,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所以群众的事无巨细,我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

种养结合  昔日矿区谋求新发展

    同样是2009年,为积极响应政策,泉塘村相继关停“五小”企业、矿厂。没有了矿产经济,泉塘村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2011年,自泉塘村第八届换届选举之后,三号坝垦区的土地问题被提上日程。“原来村民在垦区上种田,由于设备不完善,土地又不肥,年年都是亏本。现在好了,垦区内的排洪泵站设备及房屋都更新了,排洪系统也更加完善了。”
目前,三号坝垦区由村统一管理,承包户以每年每亩330元的土地流转费补贴给村民,采用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方式,打造种养基地。“现在以养鱼、养鸡和种莲藕为主,循环利用实现生态养殖。”
“同时,依托古矿冶遗址这个品牌,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农村工作不是一两天能做好的,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今年,预计投入32万,沿村级公路安装87盏路灯,这样村民晚上出行也会安全方便很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4290/
1
上一篇林业行政执法培训班开班
下一篇 罗德济:血战台儿庄的见证者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