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运河:城中环绕绿丝带

城中环绕绿丝带 城中环绕绿丝带 水 东山电站往上,运河的水又落了,这是它水涨水退的第55个年头。 5月26日,运河滨,一位老人凝望着远方熙熙攘攘的城,历数着它曾经的沧桑。 老人90岁了,名叫汤大圆,运河开凿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独家记忆,风霜雪雨,斗转星移

新运河:城中环绕绿丝带

城中环绕绿丝带

新运河:城中环绕绿丝带

城中环绕绿丝带

  东山电站往上,运河的水又落了,这是它水涨水退的第55个年头。

  5月26日,运河滨,一位老人凝望着远方熙熙攘攘的城,历数着它曾经的沧桑。

  老人90岁了,名叫汤大圆,运河开凿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独家记忆,风霜雪雨,斗转星移,他和其他5万名开凿者的汗水早已被岁月湮没,只剩下曾经铺就的青石板依旧沉睡在喃喃低语的河水之中。

  在老人的记忆里,运河曾辉煌过,是哺育宜昌儿女的生命之源,是见证宜昌发电业的里程碑;但它也曾被遗忘过,沦为排污沟,成为险象丛生的城市隐患。

  一程山水一程歌,现代人用3年的努力,成就了满眼新风景。

  登高远眺,山的轮廓勾勒出水的轨迹,目之所及,穷不尽30.5公里外的河道起点,只有蜿蜒的线条在山间灵活舒展,像是系在半山腰的飘带。

  驻足河畔,清澈的水悄悄流淌,静得找不到一丝涟漪,偶有漂浮的树叶和零星的花瓣,告诉游园的人儿,它曾经淌过密林,流经花丛,从万紫千红的地方走来。辛区宣 摄

  山

  午后的阳光微烫,工人师傅不得不为焦渴的草坪喷些水。刹那间,热气伴随着轻风拂来,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味道,使人陶醉。

  河堤上,红色步道时舒时缓,时曲时直,把人带向远方。信步其上,左边山水右边城,抬头是青葱的山、静谧的河、红色的路,低头是繁华的街、耸立的楼、疾驰的车,俯仰之间,仿佛能看遍这一城的五彩,览尽这一路的缤纷。

  步道两旁,百余种植物经过一春的滋润和初夏的浇灌,早已吐故纳新,探出新芽、新叶、新枝,簇拥着浓郁的绿。密林间,本地花卉此消彼长,竞相斗艳,绵延不绝,引得虫鸣鸟啼,尽情“欢唱”。

  然而,景到此虽已精致,却并不完整。

  河道另一侧山坡上,仍有来往的车辆,有忙碌的工人,有机器的轰鸣。

  负责运河整治项目的是市住建委重点办主任戴大荣,对于未完的工程,他颇有些“不好意思”。他向记者解释,近来正着手西陵二路快速路建设,忙碌间,运河就滞后了一点。

  不止于此,从北苑桥往汤渡河水库,改造工程仍在持续。或许不久后,这一路的景便可延向更远方,让人看不完、赏不尽。

  

  自然是运河之美的基础,人是运河兴衰的关键。

  老一辈人用勤劳掘出了这条穿城而过的长河,使它成为历史;现代人用智慧雕琢了这片辐射城市的美景,使它成为画卷。纵横50余载,几代人的精诚合作,才有了今日的城市胜景。

  时间易逝,倘使多年后还需要在这里找寻一些人文的痕迹,或许距离东山电站不远处的河道是不错的选择,那里将会有一组发电机组模型,是淘汰后的水轮机,因还未组装完成,暂时散落在河滩上。

  当然,这是乐观的想法,若是它再次被遗忘,这里的“人为”痕迹会到处都是。

  不知从何时起,不落雨的傍晚,红色步道上总是人流如织,无论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懵懵懂懂的孩童,还是其他热爱山水的游人,都找到了理想目的地。

  “只要没有污水横流,没有乱丢垃圾,没有摘花折枝……这里将永远精致。” 戴大荣的心愿是“人不为”多一点,这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本报记者 雷鹏程 本报通讯员 辛区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0032/
1
上一篇政协委员献策 如何永久性保护磨基山自然地标
下一篇 打击高考作弊,省考试院温馨提醒考生和家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