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三

先行先试 打造“龙头” 三峡晚报记者 何凡 举世瞩目的北京自贸区,不是优惠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高地。地处中部的宜昌高新区,如何率先借“智”北京自贸区,构筑宜昌改革新高地? 自去年5月份以来,宜昌高新区开拓创新、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

  先行先试 打造“龙头”

  三峡晚报记者 何凡

  举世瞩目的北京自贸区,不是优惠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高地。地处中部的宜昌高新区,如何率先借“智”北京自贸区,构筑宜昌改革新高地?

  自去年5月份以来,宜昌高新区开拓创新、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主动学习借鉴北京自贸区可复制的经验。日前,记者走进宜昌高新区,实地探访了该区在行政审批改革、综合执法体系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建设等方面的借“智”成效。

  行政审批快又省

  51分钟办理备案

  即时办结企业“点赞”

  6月20日,高新区经发局窗口办理投资项目备案,用时51分钟,办理完毕。

  7月29日上午8:59递交资料,下午5:42收到规划分局核发的《选址意见书》,办理完毕。

  这是兰台(湖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一本工作日志记录的内容,该公司的项目经理林宏将这份日志晒到了网上,并感慨地说,像宜昌高新区这样的办事效率,真值得点个赞。

  林宏的“点赞”,得到了湖北省润接粘接技术有限公司老总林阳波的“力顶”。 林阳波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名称变更,当天申请当天办结,工商负责登记注册的工作人员更全程贴心服务,感动之余,林阳波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致谢。

  宜昌高新区拥有工商企业80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98家,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对这些企业而言,较头痛的莫过于冗长的审批流程和繁琐的审批环节。为了有效克服这一“老大难”,2014年6月,宜昌高新区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口受理、专人代办、网上审批、限时办结”集中快速审批运行机制。市直各职能部门将所有工业项目的市级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高新区,高新区各职能部门又将行政审批权限充分授权给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人员。经过精简,宜昌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在原法定基础上压缩了82%。

  考虑到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距离城区较远,宜昌高新区在政务服务中心配备了两名专职代办员,企业主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剩下的工作就由代办员完成。

  据悉,宜昌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从2014年6月20日正式启动运行以来,共受理事项6465件,其中已办结6391件,在办事项25件,这种办事的高效率,让许多跑南闯北的企业老总连连感慨在“全国都不多见”。

  服务监管企业满意

  综合执法市场护航

  举措“给力”实在

  在宜昌高新区,行政审批改革、综合执法体系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建设等一系列“借智”举措相继实施,多家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以前,恒安药业公司的压力容器检测需在主管部门指定的中介机构进行,但收费较高。为打破中介服务垄断经营、收费偏高、服务不优的规则壁垒,高新区通过抽签选取择优、建立绿色通道优流程、引入外地高资质中介破垄断等多方式,让企业交口称赞。

  宜昌唯客食品公司经理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交材料的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在政务服务中心,一层楼,8个服务窗口,承担了宜昌高新区全部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事项。高新区通过整合市、区职能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资源,从多头受理变为一口受理,打破了行政审批部门各自为政的组织壁垒。该区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为一证,实行 “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窗发证、三证合一”, 企业设立登记时间由法定15天减至3天,比北京自贸区还快2天。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破职能交叉、执法分散的壁垒。2014年12月31日,宜昌高新区整合全区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执法人员,组建高新区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安全管理等13项行政执法职能。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了监管执法针对性和时效性。2015年春节前,通过提前预警统一调度,高新区妥善化解了6起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事情办理企业满不满意,有电子眼时刻监控。高新区在行政审批网络内同步安装电子监察模块实行全程监督,打破了阻碍行政审批高效运转的内部管理壁垒。企业投资者可通过网络随时查询行政审批进度,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打分。通过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代办评价制等六项基本管理制度,建立大督查工作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对审批过程实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廉政监察、责任追究、绩效考核。

  改革提速创新不断

  企业难题一一解决

  先行先试构建“高地”

  拥有30多项研发专利,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核心竞争力,可无形资产无法作为抵押和担保从银行贷款,专门研制起重机传感设备的中小企业宜昌微特电子发展面临困境。

  企业有竞争优势,遭遇资金瓶颈怎么办?宜昌高新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出由政府联合银行、保险公司签订中小企业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合作协议,建立起“政府+保险+银行”三方共同分担贷款风险的合作模式,为微特电子贷款300万元建立了传感物联实验室。去年11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对高新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给予了高度赞扬。截至目前,已有19家企业从中获益,累计授信额度达5260万元。

  这样的改革探索,只是宜昌高新区学习对接北京自贸区,借“智”构筑新高地的一个缩影。在宜昌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电子审批专用章办理审批业务。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刁炜告诉记者,这种电子章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盖章,为办事企业大大节约了审批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宜昌高新区作为学习对接北京自贸区的先行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执法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一项项改革稳步推进。

  改革提速,创新不止。全员聘用制、企业年报公示制度、企业抽查制度等一系列破解“老大难”的改革新政,正在酝酿、推出之中。

  亮点解读

  阳光审批:高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六个公开”,即公开行政审批目录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投资者可通过网络随时查询行政审批进度,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限时办结:在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流程、时限进行了优化压缩,办理时限在原法定基础上压缩了82%。做到“即办件”即来即办、“承诺件”承诺办结、“联办件”限时办结。

#p#分页标题#e#

  一站式服务:在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了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三类共9个业务受理窗口,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中心受理。凡到高新区投资的项目全部在中心相应窗口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各部门单位不再另行受理企业许可及服务事项。企业只要到中心一次,即可办理相应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

  综合执法: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变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成立综合执法局,整合多个行政执法主体、扩大相对集中执法范围、解决多头重复执法和多层次执法问题、加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劳动监察、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农业、林业、水利、卫生计生、教育、文化、民政等13个领域的行政处罚权等行政执法事项。

  声音

  宜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杨美仁

  拿出非常举措,从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标准方法、能力素质、发展质效上深化学习对接北京自贸区的深度、广度。宜昌高新区将当好全市学习对接北京自贸区的排头兵,打造高新区的制度优势、环境优势和竞争优势,争创全国一流高新区。

  兰台公司董事长 上官东方

  兰台科技园项目签约后,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短期内为兰台公司代办了公司注册、税务登记、土地登记以及规划方案审批等项目建设所需的行政许可审批手续,给我们留下了热情、高效的良好印象。一年多时间,兰台公司真切感受到了政府在服务项目建设上的热忱与高效。

  银河煤化工公司综合办主任 贺谷

  原本打算一周办结的事,结果半天时间就办理完毕。而且办理过程中都有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指导,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让人十分感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7620/
1
上一篇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四
下一篇 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