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清华交响版《小苹果》听后感

《小苹果》的原作只是一首歌,旋律简单至极,但经过曹博士的改编、再创作,增加了许多内容,要表现的东西相对复杂了一些,于是,它便具有了一定的交响性。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韩晓波 最近,一则名为“清华大学交响版《小苹果》”的视频在网络世界中十

  《小苹果》的原作只是一首歌,旋律简单至极,但经过曹博士的改编、再创作,增加了许多内容,要表现的东西相对复杂了一些,于是,它便具有了一定的交响性。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韩晓波  较近,一则名为“清华大学交响版《小苹果》”的视频在网络世界中十分火爆,只见一支由数十人组成的庞大管乐队,在一名年轻指挥的率领下,以排山倒海之势演奏起了《小苹果》。据查,编曲者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曹建勋,他也就是这支乐队的指挥。这段视频来自清华的2015年校内新年音乐会。

  网上的评论,五花八门,有人说“原本俗气的歌曲顿时高大上了”“从平淡慵懒的市井小调儿变成了振奋激昂的嘹亮战歌了”……不过也有人冠之以“神奏”“变态”之类的头衔,表现出了某种不习惯。

  严格地说,这个还不能叫做“交响版”,而是应该叫“军乐版”或者“管乐合奏版”。演奏它的乐队,是一支军乐队,而不是交响乐队,因为乐队里只有管乐和打击乐,没有弦乐声部——也就是各种提琴。一支真正的交响乐队,弦乐声部通常要占到全体演奏员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一定是分成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五个声部的,每个声部都有固定的人数和固定的座位。在此基础上,再按一定比例加上木管乐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等)、铜管乐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和打击乐组(定音鼓、三角铁等),有时还要根据需要加上其他个性化乐器,才能演奏交响曲、协奏曲以及歌剧、清唱剧等大型的交响化作品。

  不过,不是交响乐队,并不意味着它演奏的乐曲不具有交响性。所谓“交响”,其本意差不多等于“一起响”。但是,这种“一起响”,不等于齐宣王的三百人吹竽大乐队那种“一起响”,那种乐队里之所以能容得下南郭先生那种滥竽充数者,皆因演奏的作品是单声部的,是大齐奏,三百人吹同一个调调。而“交响”却意味着乐队里的人都有不同分工,这种分工就叫“声部”,也就是各吹各的调,该谁响谁响,该谁静谁静,全看谱子上怎么写和指挥怎么挥,丝毫不能出错。这样合在一起,就不但不会是乱哄哄的一片,而且是高度复杂的错落有致,用于表现相对复杂的思想感情。《小苹果》的原作只是一首歌,旋律简单至极,但经过曹博士的改编、再创作,增加了许多内容,要表现的东西相对复杂了一些,于是,它便具有了一定的交响性。

  纵观当今世界音乐界,“交响音乐通俗化”和“通俗音乐交响化”,已经渐成潮流。先说前者,比如S.H.E演唱的《我不想长大》,其旋律来自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一交响曲乐章,属于将原本严肃的交响音乐进行了通俗化改造,让自己走红的同时也让听众享受到了古典大师们的恩泽(尽管大众可能并不知道这种恩泽是谁给的)。再说后者,比如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波尔卡等,原本就是给舞会伴奏用的,是当时标准的通俗音乐,但经过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们的多次再创作,已经登堂入室,成为高度交响化的音乐了;再比如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配乐,曲曲堪称经典,除去原封不动演奏古典音乐以外,将通俗音乐进行孜孜不倦的交响化改编和一丝不苟的精致演奏,也是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交响音乐通俗化”和“通俗音乐交响化”,是使大众接近音乐文化的两条重要渠道。

  因此可以说,这个清华交响版的《小苹果》,也是一次“通俗音乐交响化”的有益尝试,很值得肯定、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7255/
1
上一篇评论:能让男人怀孕的医院
下一篇 评论:无节操的抗战神剧 该亮红牌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