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业内人士教你做个会提问的用药者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与医生、药师打交道,也因此经常会受朋友、亲戚之托,向他们咨询一些治病用药的问题。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与医生、药师打交道,也因此经常会受朋友、亲戚之托,向他们咨询一些治病用药的问题。对于这类“帮忙”,笔者总是感到比较头疼,不是因为怕麻烦,而是这种“传话筒”的方式实在不适合用来寻医问药。

  前两天,笔者的一位老同学打来电话,寒暄之后,他提出要我帮忙问问专科医生:“抗过敏药盐酸西替利嗪能持续吃多久?”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于是我马上向熟悉的专业人士请教。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后回答说:“不同疾病各自要求的治疗疗程不一样,就药品本身来说,没有限制。像过敏性鼻炎,如果一直不好,就可以一直服用,服用数年的都有。”

  得到这个回答后,我又打电话如实转告了老同学。谁知老同学听完后,接着又有了第二个问题:“那我有时感觉乏力、胃不舒服,跟吃这个药有关系吗?”原来,老同学的主要问题在这里,他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在次提问时,他却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出,或者在得到个回答后,他才想起第二个更具体的问题。于是,我不得不再次请教专家。

  解答第二个问题时,专家说:西替利嗪有这方面的不良反应,乏力是嗜睡不良反应的延伸,出现几率较大;胃部不适肯定也会有,一般不严重,饭后服用会减轻些。紧接着,他又强调: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别需要综合考虑疾病本身表现、用药方案、用药的时间与反应之间的合理时间顺序,以及该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再次用药是否重复出现相应症状等,有一套专业的判断流程。专业的问题总是很复杂的,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较好的办法还是请这位患者当面咨询专科医生或药师。

  虽然老同学在得到这些回答后已经很满意了,但笔者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如今,药物种类繁多,同一种药物成分也会有好多生产厂家和商品名;即便是同一个厂家的同一种药物,用在1000个人身上,便会有1000种情况。用药者如果为了省事,只靠简单的一个提问就想解决所有问题,对专业人士来说,这是很难回答的。要么,他们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让咨询者自己做选择,要么只能泛泛而谈,再反复叮嘱咨询的人务必亲自打电话或面对面咨询。只有在充分了解用药者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用药习惯等各方面情况后,他们才可能有针对性地为咨询者提供个体化的答案。

  用药后想到问问题是件好事,说明大家重视用药安全,但同时也需要学会提问的技巧。比如,提问前先要把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做个介绍,特别是对哪些药物过敏、正在服用什么药等。而首先亲自坐到专业人员的面前,才是这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70/
1
上一篇用药也有性别之分 盘点“性别专一”的药物
下一篇 胃肠镜检查有助发现早期消化道肿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