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头条#今天徐州地铁人好多呢!特别是学生都不上学的吗[笑哭]最意外的的就是地铁出口这里有一家小型商场,里面还卖面包呢!老远就闻着一股面包的香味[偷笑][偷笑][偷笑]
徐州机场买的面包,是我吃过的最难吃的面包。没有之一。此外,第一次在机场等飞机起飞时,被特警特意检查机票和身份证,问原因,告知是例行抽查。我看起来很像坏人吗[捂脸]。
徐州特产,最新品种,这种枣子我相信没人见过吧,高蛋白,味道鲜美,一口下去满嘴爆浆,并且无论你吃多少都不会长胖,如果裹上面包糠,炸制两面金黄,隔壁的小孩都会馋哭,优秀的你你值得拥有……
六千块钱的卡,舍不得用攒了好几年,最后高价买了两台空调一电磁炉还有一堆面包,这徐州家乐福,谁还会再去?诚信需要点点滴滴的去积累,一旦垮塌,再起就难了!家乐福知道这道理,或许实在是难以为继了!
大手暖暖de国家中级会计师徐州家乐福到底怎么了?之前有各种传言,家乐福也出来辟谣了:正常营业。说什么不让顾客担忧,感觉看完现场更担忧了。这确定是正常营业吗?#徐州头条#
闲情:我爱吃面包
小时候我们可看的电影很少,就那么几部电影反过来倒过去看,其中一部是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里面有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当时面包于我就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是苏联人爱吃的主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还可怜苏联人,面包当主食而不是馍馍饭,那能当饭吃嘛。面包是什么味,不知道。甚至没想过这个问题。也有点相类没开过荤绝不馋荤。
不知道是哪一年,徐州中心地带开了一家面包店,但面包店还比较贵族,光顾的人稀稀拉拉的。我有时会花两块五买一个里面最廉价的现炸的“牛角”(牛角是我给起的名字,因为形状特像牛角),真实的名字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感觉这面包真好吃啊,世界上还有这等美味。只可惜语言描绘不出来那个味。每次吃过牛角,那味道就一直留在齿颊里,令我长久惦记着。即使喜欢到如此,我还是很少买,嫌贵。有时,路过那里会纠结半天,吃还是不吃?常常是不吃战胜了吃,有时走过去又回过来买一个。
面包真正平民化是徐州第一家大型超市“新一佳”的进驻。楼下有一角专营现烤面包,品种繁多。每次去新一佳,面包特有的香味充斥楼上楼下整个商场,馋人啊。那个时候对于我来说,面包已经不是吃不起,可能是消费习惯一时改不过来,还是觉得价格有点高,几乎未买过,任香味飘过鼻。这时候,街头也多了很多小面包店,卖一些比较廉价的面包。我想吃面包了,就在廉价面包里挑最廉价的吃一个。2007年女儿去北京工作。回徐总喜欢光顾那些高级面包店,而且出手痛快。我心里很不舍的很不习惯这么吃,但因为是被动的,就心安理得的享受。她回京我继续回到我的廉价面包。
面包真正放开来吃是2012年来北京后,超市、专卖店各种面包都品尝过了。每天换样的吃。亦觉得自己过去那种过于节俭的消费方式也有点过。放开来吃,狠狠吃,又能吃多少呢?回忆起来那些个关乎吃的情景,吃就是吃了,仿佛连其时的时光一起享用了。没吃,留下的永远是在门外徘徊的遗憾,遗憾的似乎还 有那逝去的时光。现在,面包已经成为我最爱的食品之一,每天不可少。想吃谁,由我的味蕾来钦点。
老妈送来的蔬菜,刚好婆婆也过来,带了两个面包给我当午饭,然后两人聊了好一会天,现在一起去逛大润发了[憨笑] 关键是一个只会苏州话一个徐州话,不知道怎么听的懂的[允悲]
徐州淮海路的记忆(11)
大约九十年代中期?“洋快餐”进入徐州。开始就是在百货大楼一楼对外的外观呈半圆形的透明餐厅,一开张就是座无虚席的。一直都不知道卖啥吃的,觉得一定很昂贵一次也没有问津过(现在觉得很对不起闺女),这也说明百货大楼是引领时尚的排头兵。
大约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徐州百货大楼对面多了个新一佳大型购物超市。也是徐州的第一个大型超市。一个同事整天说在“新家”买的这买的那。开始我都不知道“新家”指的啥?后来去了他说的地方才知道是“新一佳”,徐州话读出来就像“新家”。从那看到听到“新一佳”就必然想起来同事的“新家”。新一佳人气那个爆棚啊,每天人群都摩肩接踵的,吃的穿的用的读的……应有尽有。这在当时还是很稀罕的,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一楼面包的香味一直能飘到四楼,那个香啊,而且还是我们鼻子之前很少接触到的那种面包之香,闻了叫人胃口大开。偶尔会给闺女买一个,自己也舍不得吃。那段时间我经常带着闺女去新一佳。还在楼梯拐弯处见到了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玲,我中学十分要好的同学,她带着两个孩子。我已经认不出来她,模样变化太大了。她还给我说了她的电话,我觉得很好记,用心记住。可是没回到家就忘记了,让我那个懊悔啊,刚接上的头又断了。
新一佳的兴起实际对百货大楼是一记看不见的重锤,但是还没有伤到骨,而是形成了以百货大楼和新一佳为中心的徐州最繁华最时尚的商业圈。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那时候我在矿大打工。坐公交车回家,铜山新区高校的年轻人基本都在百货大楼这一站下干净。那时候年轻人秀恋爱的方式就让我跌掉眼镜,在车上不是仅仅依偎着,就是一个睡在一个怀里。和我们六零后秀恋爱可真不一样。那时候我们是把自行车二等座作为秀恋爱的一种方式。有事没事女孩坐着男朋友的二等座满大街的转悠,宣告着携得美人归,宣告着名花有主,宣告着幸福的爱情。
2010年再逛百货大楼,久违的百货大楼变得很萧条了。偌大的大楼见不着几个人,营业员比顾客多。在与旧楼接壤的北二楼的楼梯口处的一家真丝女装专营摊位看中了这两件T恤。一件圆领铁锈红,领口堆满繁复的立体的花朵,那立体花朵直到现在依然叫我爱不释手,最喜欢用手去摩挲。铁锈红那件没有悬念立马拿下。两款纯毛蓝色难以抉择。一件园领,匀称的几何图案是针织出来的,就具有了含蓄耐看的特质。一件鸡心领,前襟对称绣着醒目的梅花。黑褐色的根茎,白色的梅花、粉色的花蕊,鸡心领还用白色边镶嵌出来。两件完全不同的风格都喜欢。一件含蓄、一件明媚。要哪件呢?我陷入了选择的困难。营业员说,带梅花的就一件,要是要就赶紧下单。柜台还有两个结伴来的女的也在选购。听到这句话,一把把梅花拿了过去,直接付款。我觉得这女的有点横刀夺爱,我还没说不要呢,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可是好像也没有多少理,对营业员来说,赶紧卖出去最实在。我又下意识的问一句还有没?营业员说真的没有了,就那一件了。我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毕竟一直在两件衣服中纠结,这女的横刀夺爱,等于帮我做了抉择。纠结的时候我就喜欢有人替我抉择。但是买回来以后,我常常会想起来那件绣梅花的。买回来的仿佛成了“朱砂痣”,没买成的成了“白月光”。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一直还在心里比较着两件衣服究竟哪个更好。结果多是“朱砂痣”胜过了“白月光”,但还是放不下“白月光”。一件衣服上亦可以看出来我的贪心。当时那二件T恤是二百元一件买的,搁现在也不便宜,不可能买两件一个颜色的。
#徐州头条#❄️今日小雪❄️
小雪节气,抑郁多发,多吃这些食物!
1. 菠菜、猕猴桃等富含叶酸的蔬菜水果
2. 全麦面包、谷物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3. 苏打饼干、香蕉也能让人心情平静
徐州淮海路的记忆(11)
大约九十年代中期?肯德基进入徐州。开始就是在百货大楼一楼对外的外观呈半圆形的透明餐厅,一开张就是座无虚席的。一直都不知道卖啥吃的,觉得一定很昂贵一次也没有问津过(现在觉得很对不起闺女),这也说明百货大楼是引领时尚的排头兵。
大约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徐州百货大楼对面多了个新一佳大型购物超市。也是徐州的第一个大型超市。一个同事整天说在“新家”买的这买的那。开始我都不知道“新家”指的啥?后来去了他说的地方才知道是“新一佳”,徐州话读出来就像“新家”。从那看到听到“新一佳”就必然想起来同事的“新家”。新一佳人气那个爆棚啊,每天人群都摩肩接踵的,吃的穿的用的读的……应有尽有。这在当时还是很稀罕的,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一楼面包的香味一直能飘到四楼,那个香啊,而且还是我们鼻子之前很少接触到的那种面包之香,闻了叫人胃口大开。偶尔会给闺女买一个,自己也舍不得吃。那段时间我经常带着闺女去新一佳。还在楼梯拐弯处见到了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玲,我中学十分要好的同学,她带着两个孩子。我已经认不出来她,模样变化太大了。她还给我说了她的电话,我觉得很好记,用心记住。可是没回到家就忘记了,让我那个懊悔啊,刚接上的头又断了。
新一佳的兴起实际对百货大楼是一记看不见的重锤,但是还没有伤到骨,而是形成了以百货大楼和新一佳为中心的徐州最繁华最时尚的商业圈。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那时候我在矿大打工。坐公交车回家,铜山新区高校的年轻人基本都在百货大楼这一站下干净。那时候年轻人秀恋爱的方式就让我跌掉眼镜,在车上不是仅仅依偎着,就是一个睡在一个怀里。和我们六零后秀恋爱可真不一样。那时候我们是把自行车二等座作为秀恋爱的一种方式。有事没事女孩坐着男朋友的二等座满大街的转悠,宣告着携得美人归,宣告着名花有主,宣告着幸福的爱情。
2010年再逛百货大楼,久违的百货大楼变得很萧条了。买了二个真丝T,还很有情节。那时候的徐州百货大楼人气已经很萧条了,偌大的大楼见不着几个人,营业员比顾客多。在与旧楼接壤的北二楼的楼梯口处的一家真丝女装专营摊位看中了这两件T恤。一件圆领铁锈红,领口堆满繁复的立体的花朵,那立体花朵直到现在依然叫我爱不释手,最喜欢用手去摩挲。铁锈红那件没有悬念立马拿下。两款纯毛蓝色难以抉择。一件园领,匀称的几何图案是针织出来的,就具有了含蓄耐看的特质。一件鸡心领,前襟对称绣着醒目的梅花。黑褐色的根茎,白色的梅花、粉色的花蕊,鸡心领还用白色边镶嵌出来。两件完全不同的风格都喜欢。一件含蓄、一件明媚。要哪件呢?我陷入了选择的困难。营业员说,带梅花的就一件,要是要就赶紧下单。柜台还有两个结伴来的女的也在选购。听到这句话,一把把梅花拿了过去,直接付款。我觉得这女的有点横刀夺爱,我还没说不要呢,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可是好像也没有多少理,对营业员来说,赶紧卖出去最实在。我又下意识的问一句还有没?营业员说真的没有了,就那一件了。我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毕竟一直在两件衣服中纠结,这女的横刀夺爱,等于帮我做了抉择。纠结的时候我就喜欢有人替我抉择。但是买回来以后,我常常会想起来那件绣梅花的。买回来的仿佛成了“朱砂痣”,没买成的成了“白月光”。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一直还在心里比较着两件衣服究竟哪个更好。结果多是“朱砂痣”胜过了“白月光”,但还是放不下“白月光”。一件衣服上亦可以看出来我的贪心。当时那二件T恤是二百元一件买的,搁现在也不便宜,不可能买两件一个颜色的。
一万元返乡费不是那么容易拿的[捂脸]//@沉着熊猫V0:江苏中介送来的,不送回江苏,你说送到那里//@孜然羊肉串儿串:谁给你说的都是徐州人的,就四个徐州人//@我是一个小面包:实际内情不是这样的吧,不都是徐州的打工的人嘛
小山衔月今年的网红城市非郑州莫属。网络热度就没低过。为了减轻防控压力大,五天的攻坚战,没想到使出的第一招就是“移祸江东”。这操作太溜了。直接将870人连夜送样徐州。不知道徐州人民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