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郭沫若去世的8个月后,他的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因是她整理郭沫若遗物时,发现了一封信,在信里她看到了不堪的事实,原来自己亲姐姐早就怀上了丈夫的孩子,自己竟然嫁给了“仇人”!
于立群出身名门,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
祖父虽是科举出身,却支持洋务运动,他大力主张废除科举、创办学校,是位洋务派。
民国后,于家渐渐衰败,立群的父亲甚至一度沦落到变卖遗产为生的地步。
为了兄弟姐妹的学费,擅长书法的大姐于立忱,不得不去北京和平门外摆摊子替人书写春联赚取学费。
后来大姐于立忱考上大学,于立群母亲则带着她去上海投奔外祖父家。
于立群健康貌美,少年时天真活泼,才14岁便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后又进上海电影学校,演过话剧,也拍过电影,艺名黎明健,是上海有名的明星。

与此同时,郭沫若因为不满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婚后第五天就离家出走了。
后来,郭沫若在日本与佐藤富子相识相爱,两人先后孕育了4个孩子。
1934年,于立忱被派去日本当记者,正巧住在郭沫若家附近,两人经常见面,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郭沫若又是个有才华的浪漫诗人,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但这个时候郭沫若是有妻子的,可两人都不在乎这些,就这样搞了三年地下情。
1936年,于立忱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满心欢喜地将这个消息告知郭沫若,但是此时,她凄然地发现,昨日还是满口情话的情郎,此刻变了脸色。
他要求于立忱去医院打掉孩子,于立忱心灰意冷的选择了堕胎,但也因为此事一直郁郁寡欢。
当时《大公报》的社长也在追求于立忱,知道她和郭沫若在一起后,直接表示,不再承担她在日本的费用。

郭沫若也是个吃软饭的穷小子,更不可能养活于立忱,无奈下她只好在1937年返回上海。
因为和郭沫若分开,又被疾病缠身,一直抑郁的她在5月份选择自缢身亡。
关于这一点,谢冰莹(冰心)曾在自己发行的文章《于立枕之死》中提到过。
她是于立枕的生前挚友,1937年谢冰莹前去医院看望正在产房当中的于立枕,此时感情激动的于立枕刚刚打掉腹中胎儿。
而这胎儿的生父,正是始乱终弃、不负责任的郭沫若,而后面对着郭沫若的滥情抛弃,孤立无援的于立枕无奈之下选择了自杀。
同一年,因为战争爆发,郭沫若抛下了日本的妻儿秘密回国,全力支持抗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由诗人林林等介绍,他认识了刚刚20岁的于立群。
第一次见面,于立群给郭沫若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一般女明星的轻浮与浅薄。

郭沫若对于立群一见如故,还因为于立群是于立忱的胞妹,郭沫若从于立群的脸上仿佛又看到了于立忱的面影。
因为姐姐的缘故,郭沫若对于立群格外照顾,于立群也以为他是姐姐的挚友,所以对郭沫若也格外放心。
从此以后,郭沫若和于立群就经常见面了。郭沫若是功成名就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年长于立群24岁,又加之是胞姐的挚友,所以于立群对他是十分敬重与爱戴的。
于立群出身旧时官宦之家,虽然家道中落,但也是上过学堂读过书的人。特别是于立群写得一手漂亮的颜体字,这让精于书法的郭沫若更是喜出望外。
随着接触的增多,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1939年初,郭沫若与于立群在香港举行了婚礼。
而婚后的生活中,于立群更是将重心都放在了丈夫的事业之上。
就在战争取得胜利,丈夫郭沫若声名日隆,远在日本的佐藤富子在与郭沫若中断了11年的联系后,终于打听到了他的消息。

于是佐藤富子带着4个孩子,远渡重洋来寻找杳无音信十多年的丈夫,而此时的于立群与郭沫若早已有了四儿两女,对富子避之而不及。
富子看到丈夫有了新的家庭,她心酸的又带着孩子返回自己国家。
后来在那个动荡时期,郭沫若失去了两个儿子,自己也接受不了刺激,在1978年6月份时去世,享年86岁。
于立群接连失去儿子和丈夫,心如刀绞,精神状态当时已经很糟糕了,但她还惦记着帮亡夫整理文集。
既然要整理郭沫若所有文集,自然要翻阅他的旧物,也就是在整理这些东西时,于立群发现了一封信件,这是姐姐于立忱和郭沫若的信。
她知道了大姐和郭沫若之间的关系是不正当、不道德的,也知道了,原来姐姐之所以绝望去世,竟然和郭沫若也有关系。
郭沫若的一生中总共经历过三段正式婚姻,期间还夹杂伴有着风流情史。
他的原配夫人张琼华在他游学至日本后为其坚守68年,在日本的郭沫若随后又寻至了第二任妻子郭安娜(佐藤富子)。
结婚之后,郭安娜为郭沫若诞下了四男一女,但他又和于立忱保持着地下恋情,间接造成了于立忱的死。
后来郭沫若一言不发抛弃郭安娜和几个孩子,十几年不和他们联系,转身回国结识了于立群。
知晓一切的于立群彻底崩溃,她选择了和姐姐于立忱一样的方式,永远结束了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