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打着伞,冒着太阳的晒去排队买月饼吗?坐落在长沙雨花区,茶园坡桔园路,都市兰亭一栋2号门店的巢娭毑月饼,就吸引成百上千的人,不怕酷署,为了购买那2斤月饼的执着和追求。巢娭毑的月饼除了细腻锦软香气十足好吃外,还有就是实体店价格比网购价格要便宜稳定,这都是人多排队的原因,如果价格上涨三分之一,排队的人立马减一半,所以排队永远都是奔着物美价廉去的。
他们刚到南京就乘坐大卡车统一参观了中山陵和雨花台,我是在2010年46岁那年参观过中山陵后,才切身感受到当时二十岁,来自乡村的父亲所受到的震撼了。
在南京的生活父亲谈论最多的是热和吃,南京是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年轻的小伙子们饭量惊人,一顿饭八个十个馒头地敞开吃。
在学校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技能操作,父亲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他在学校入党了,外交部来校考察的同志一直暗中观察着他,毕业时第一个挑选的人就是他。
八十年代他二哥的儿子冬青在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读书时,有老教员还记得当年有父亲这么个学生。
解放初有个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父亲的学习内容就有收发电报,滴滴嗒、嗒嗒滴交替着的长音短音,技能考察中他一分钟能发多少字……。那时的我还小对此不感兴趣没听懂过,长大后又认为那些都是过时的技能了,也没再细问过。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出差去过南京,我记得带回来的南京特产云片糕很好吃。
昨天走红网络的中科院一博士论文:“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让我联想到父亲的走出去,它并没有带给我们大富大贵,细细想来带给我们的是立足北京: 这块学习、生活、工作的大平台。虽然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从全国来衡量,已经是很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