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百度文库是越来越让人讨厌了,想当初刚出来的时候,自己在百度文库上传一点资料还可以挣一点金币,用金币还可以下载别人的文件,感觉还挺好的。真正觉得是资源共享。可是现在需要什么资料要想下载,你还得付费,甚至你浏览一下都不行,只给你显示那么一小部分内容,最让人可气的是我自己上传的文件,现在自己都下载不了也看不了,更不能修改。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出现的全都是在百度文库上面。要是不付费购买的话,你什么也用不了。我就想这些资料都是广大的网友上传上去的,平台并没有花一分钱,现在却成了百度文库的专有资料了。我算是明白他们的套路了,刚开始给你提供一个平台让你上传资料挣金币,用金币可以下载别人的文件,当平台上的资料够多够全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收费,金币也不管用了必须的购买VIP.实在是可恶至极,我现在一看到那4个字,我就恶心。

看自己的文章还要付费,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早上突然想到在大学的时候曾在某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想百度看一下有没有线上版可以看一下,结果一百度差点吐血,这篇文章明明是在杂志上发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收录到了知网上了,更离谱的是,现在想下载这篇文章查看,还得先支付下载费,不然无权查看……
我还以为自己是个例,没想到在网上一查,早有很多写作者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在未获得作者许可、亦未支付稿费的前提下,知网自动上传多个作者的文字作品,但作者下载自己的文章,却要付费。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就曾拿着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和知网打官司,虽然最后赢了,但也是跟西天取经一样经历了不少磨难。
还有一位律师同志也发现自己的文章莫名其妙的就被知网收录,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起诉知网,不过结果并不乐观,最后还是自己撤诉了。他表示:

“它(知网)跟一些期刊社确实有合作,拿到期刊社的授权,但是很多期刊社和作者之间没有任何合同。比如我的文章,我不同意任何报纸杂志授权别人使用。我在《光明日报》上写过两篇文章,明确告诉《光明日报》,光明网可以用,但不允许光明网跟其他数字媒体进行合作。很遗憾,我发表的所有文章知网上都有。”
“同类案件太多,最后多是不了了之了,汪曾祺的《受戒》可以说是十多年来知网侵权纠纷案中为数不多判决的案件了。”
更有意思的是,直接上传拿到自己平台公开售卖的知网并不是个例,百度文库更狠。2011年,贾平凹、韩寒、郭敬明等五十位作家联名向百度文库发出一篇“讨伐书”——
“中国有个百度网,百度网有个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收录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阅读,但它却没有取得我们任何人的授权。不告而取谓之偷,百度已经彻底堕落成了一个窃贼公司,它偷走了我们的作品,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我们的财物,把百度文库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我在百度文库还真搜到了自己的文章,不过目前显示的是“店铺资源已下线”。
再结合一下昨天的热点:
“百度文库回应第三方店铺售卖他人论文:已永久封禁该店铺,将全面排查平台文档”
哦,原来是已经开始清理了。
虽然我的文章并不值几个钱,但还是希望知网能像百度文库学习一下,赶紧收起魔爪吧,不然真的等国家出手,估计以后的学生被问起知网时只剩下一句话了:
“知网?知网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一款万能文具下载器,支持百度,道客,原创力,豆丁,新浪爱问,淘豆,蚂蚁文具等!
其实,支持的还挺多的,以前我也用过这么款软件,后来一打开,就提示升级,一升级,就用不了了,今天看视频,如果这么操作,又能死灰复燃了!
我们打开这个软件前,一定要断开网络,然后再打开,这时就不会弹出更新提示了,等软件已经打开了,再连接网络,这样,软件就可以正常用了。

记住,软件打开前,一定断掉网络,软件打开后才能连接网络的!
软件下载地址:文库下载器 文库下载器by小叶 v1.1.1.1 绿色免费版(附使用方法) 下载-脚本之家
#文库下载# #豆丁文库# #百度文库下载#黄班专注技能分享的视频
#百度# #百度文库# 现在是个什么玩意儿?!!
查标准呢,文库里有,就打开看看,没显示全,下面有点开继续阅读,记得以前是可以点开的。点了一下后弹出VIP会员购买页面了。我以为是我点错哪儿了,后退,重新点击还是这样。再后退才发现下面的小字:VIP用户可继续阅读。
心中万马奔腾而过,无耻不?文库本就都是网友分享出来的资料,你却拿来收费盈利,侵犯了人家资料出版方的知识产权了你知道吗?用侵权的方式给自己谋利,还有下限吗还有点道德吗?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定产任务#@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推出的定产任务计划,按理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按需、定制生产,既能提供高质量文档,也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副业需求,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你就真的太天真了。先看百度定产任务官方发布的文档需求吧,一眼扫过去就发现很多问题:
1、这些文档的分类几乎就是闹着玩呢,每个分类里都充斥着大量明显属于其他类别的文档,这分类的意义在哪?咱做事儿能认真点么?
2、文档的名称=提问的问题?真是秀儿啊,这是从百度知道直接把问题迁移过来当成文档需求了么?平台有审核么?
3、文档的名称到处都是病句、断句,还有很多长句显示不全的,这是挑战创作者的理解能力么?
4、上传文档的名称没法修改,必须按着发布的名称来,所以,对那些自我要求高的创作者来说,这简直就是如鲠在喉,被迫犯错,文库官方都这货色,还能期待提供的文档质量有多高?

5、发布任务部分文档名称里就包含一些敏感词汇,比如有些政府工作报告,网上一搜都能搜到官方发布的权威原文,按理说这是很匹配文档名称了吧,但审核时却会以“标题有敏感词汇”来给你“不通过”,这是什么神操作?钓鱼执法?这不浪费大家的感情么,既然你觉得有些词是敏感词,那就没必要发布在任务需求里,不是么?
@百度文库可以出来谈一谈你们的产品是怎么发布和审核的?
对百度的一系列产品真的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从百度知道、百度经验到百度文库,本来都是挺好的产品,现在都成了杂乱差、劣质、大杂烩、抄袭的代名词了。
不过也得承认,一小部分人利用百度文库确实赚到了不少钱,也是一些人的副业项目,大家都来说说还有哪些比较靠谱的副业项目呢?疫情当前,很多人都迫切需要一个靠谱的副业收入。

#我要上微头条##兼职副业##疫情#
百度确实是越来越垃圾,前有竞价排名导致无良医院夺人命,关键关键词搜索99%是无用的广告,现在打开百度看新闻动不动跳出提示安装百度APP,百度云盘故意限速,控制下载速度100来K,提速就需要额外花钱,百度文库啥垃圾都需要付费才能阅读,估计李彦宏离作死不远了,就这种龌龊的商业素质还他妈的有脸评院士!
夏衍的名作《包身工》大家都熟悉吧,这也是十年前社会上讨论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课文增删的话题之一。
经查询,网上最早出现此话题大约在2007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有人发现此文被删了,随后在2008年在网络引发有规模的讨论,帖子随处可见。
可能大家都没注意到,在2011年教育行业内的某刊物在线版里,出现了对《包身工》新版课文删改的讨论。大意是:虽然删改是为了符合当代语文阅读学习的需要,但这种随意删改原文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

另一个事实是,至晚到2011年《包身工》又回到了中学语文课本里,所以才出现了其后网络很多讨论课文删改时,开始陆续出现说:”包身工“被删是造谣的跟帖,“我昨天刚上过课,你是在开玩笑吗?”等等。
并且,我又查询了因为年审资质每年都会查询的两个考题网。直到去年,《包身工》仍然出现在了考题存档里。甚至在百度文库的内容标题里,出现了“2020版高中语文《包身工》的备课笔记“字样,如果课文都删了,老师还会备课吗?考题还会出吗?
所以,《包身工》当年因何临时被删?其缘由目前并无定论,但直到近两年《包身工》仍在语文课本里,这是事实。
#情感# #头条# #我要上头条#
MIUI隐藏最深的机器猫“传送门”功能,学生党写论文还能白嫖素材
2G MIUI冲浪用户,身为一个5年的米粉有很多使用的MIUI功能都错过了,如果我毕业那会发现MIUI的传送门功能,都不至于花钱开通百度文库的VIP找素材。手持小米手机的学生党赶紧学起来,MIUI的传送门功能非常实用。

启动步骤:点击进入设置页面,在搜索栏中搜索【传送门】即可,你就可以解锁以下3种用途。
第一个:百度文库图片一键OCR识别,把你需要的文章素材截图保存,一键转化成文字即可复制、粘贴使用,白嫖党的快乐加倍!
第二个:ins、小红书图片无水印下载,在APP上对喜欢的图片或文字进行长按,就会出现一个【图片识别】按键,点击按键直接无水印下载,找图的时候再也不用剪裁、去水印了。
第三个:一键识图搜同款,跟淘宝的扫一扫功能类似,但使用MIUI系统扫,可以出现不同的购物平台,例如PDD价格就更实惠一些。
整体来说MIUI实用性还是挺高的,可玩性也很强,还有哪些冷门、好用的MIUI功能,小米手机用户多给大家分享一下。
微博中强力推荐UpToDate-循证医学是完全正确的?对待医学问题是万能的?UpToDate应该如何应用,下面我想说一下我的看法:(下文引用和修改自知乎、百度文库知名文章)2022年7月11日

“UpToDate是⼀个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学信息知识库,一些私立诊所,比如怡⽲健康,推荐他们的医⽣们使⽤的查询⼯具。
这⼏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些专业医⽣在讨论它的使⽤,一些“育儿大V”也在引流建议阅览,强力建议家长们遵循,现在我也说说我⾃⼰的理解。
UptoDate的内容,一般是由国外医生和或医学编辑撰写, 通常以专题形式发布于平台,以循证医学为原则,分享医学相关知识,帮助UpToDate的用户(通常为专业医生)及时掌握的临床信息。其实是对相关医学原始研究数据、证据梳理、整合后的总结和提炼,只是一种工具。
它的好处是对一些临床信息做了归纳,能帮助医⽣快速地了解某个医学问题。坏处是做的总结可能存在⽅法和过程的瑕疵,⽽且有可能在原始证据的基础上做了⼀些主观性的观点和建议,不是很客观,或有些时候相关医学知识并不全面。

应用医学知识,对临床实践应⽤和科普宣教来说,遇到问题是需要要医⽣去把这个领域所有的相关研究全找出来,然后⼀篇篇看,然后总结提炼出结论,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医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尤其中国的医生,除了临床本职的工作,还需要承担上下夜班,论文撰写,行政任务等工作。同时因为提炼归纳总结是⼀项技术活,需要大量时间,⽐如对原始研究的检索,对证据质量的判断,是有门槛的,这也是为什么不是是个医⽣就可以去写指南、教材。
而就循证医学推荐的的UpToDate,临床实践应⽤⽽⾔,⽐如临床诊疗参考、科普宣教我觉得看看UpToDate没有问题,因为UpToDat e本⾝是帮助医⽣较快效率获得适当证据的⼯具,就是医⽣诊疗操作的一个小助⼿,但只是作为参考,UpToDate只是给出医学分级的推荐意见,这些意见是能够运用于临床实践,但只是意见,不代表结果是完全正确的,很多时候需要综合国内疾病诊疗的具体情况,这方面以外国人为主撰写的UpToDate不一定有优势。因为具体病例还需要具体分析和进一步思考,因为医学知识也在不停的更新,有时候还需要学习新版教材,阅读最新的指南、专家共识等,或需要聆听相关医学领域专家的意见。

而且在中国法律层面,对于一些疾病的诊疗,医院或医生出现治疗纠纷或是需要医疗鉴定,法律判定等,UpToDate的内容作为法律证据的水平,很不如中国的最新指南和专家共识,尤其是作为权威参考的中国的医学教材。
同时UpToDate的知识是就⼀定对吗?它能作为⾦标准吗?这本⾝就是⼀个伪问题,因为科学知识本⾝是在持续更新的,绝对正确的不是科学,所以说它不是万能的。
在所有的医学汇总性文献⾥,除了UpToDate,还有很多国内的专家共识、最新指南和新版的医学教材,以上这些也是医生很重要的参考,是应用临床实践的必备学习资料。
一些育儿专家的科普宣教相⽐于医生的临床诊疗传播⾯更⼴,UpToDate可以成为了解某种医学问题的⼀个起点,有追求的科普作者(比如以育儿为主的一些作者,非医疗工作者)不应该只局限于参考UpToDate,⽽是应该了解更多的信息源,包括更深⼊的原始研究信息,同时也需要聆听一些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医师意见,毕竟他们是在接触疾病,研究诊疗方法,处于第一线的,是有相当的发言权的。

那撰写医学论⽂能不能引⽤UpToDate呢?肯定不能!
和临床诊疗需要⽤到⾮常⼴泛的知识点不⼀样的是,医学研究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最深⼊的研究,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你必须了解得⽐别⼈更全⾯更深⼊,需要针对某个或某些病案来分析,也包括写指南,写教材的那些⼈。
因为你是做⼀⼿研究,你的研究结论需要临床一线的实际诊疗结果汇总,最后其实也会成为写教材、指南的那些⼈在做总结时应该评估的证据,如果你的证据是基于UpToDate⽽推导出来的,如果UpToDate存在错误,那就是⼀个错误的⽆限循环。所以在研究论⽂⾥,你引⽤UpToDate,顶多只能⽤于呈现某种疾病的背景和现状,⽽不能把他们当成现实或未来更新知识的操作参考依据,也不是具体病例的诊疗经验推广。
最终总结,UpToDate只是一种医学参考工具,好比史学专家参考历代的“二十四史”书籍,是有一定参考性的,但史书记载的很多历史不一定是正确的或真实的,还需要一定时间,考古学者进行考古挖掘,从而发现很多新的曾经未知史学知识,明确真正的历史。况且医学最终目的是解决人的问题,还需要“以人为本”。”

科研文献总结和整理的一点感悟
初入科研圈,一切都是从阅读前人的文献开始的。我想每一个初入科研圈的研究僧们,一定在阅读文献中碰到过许多问题:读不懂文献(晦涩难懂),或当时读的时候印象深刻,可没过多久,就很难记得其中的细节,等自己再想回头去看的时候或写文章的时候,文献又很难找到。你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问题?是不是也在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作为博士三年级的学生,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阅读文献中是怎么找到思路的,怎么去做文献总结和整理的,希望能够为初入科研圈的朋友们提供点些许帮助。另外,我也想通过撰写点材料提高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话不多说,上干货了。
我们常用的文献下载网站有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必应学术、中国知网、百度文库以及ResearchGate,另外学校图书馆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站。这些网站就是你确定选题的基础。我们的研究课题一部分是导师指定的,另一部分则是自己去文献中找、反复思考、然后确定的,无论你是哪一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需要靠自己去查阅大量文献,寻找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内容的。

刚开始阅读文献时,首先,熟悉一下目前有哪些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有EndNote、Mendeley和Note Express,我们目前是用的EndNote和Note Express,前者是我用来写英文文章时管理文献的,后者是写中文文章时,用来管理文献的。学会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然后在不同的文献网站去搜索你的研究方向的文章,将其下载,然后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在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很多新的文章,文献是越读越多。是不是不知所措了?
这个时候,文献总结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文献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看过的文献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其中的要点进行整理并重新在Word 或者PPT中撰写。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的花费时间,但是请你相信我,这种方法虽然“很笨”,但确实是最有效的。当然无需将每一篇文章都做这么详细的总结;有些文章,只需要粗略阅读摘要、结论和图片即可。我常用Power Point (PPT)进行文献的总结,将一篇文章的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写清楚。然后摘要部分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文章内容进行重新撰写。然后就是将文章中关键的图、表、试验步骤进行摘抄或重新排版,通过重新梳理文章内容,原来可能糊涂的内容,一下子就会清晰起来,这就是你解决晦涩难懂的文章的好方法(当然这个过程你可能还要找点参考资料加以辅助理解)。并且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日后你写文章时候的参考,你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都很方便。文献总结的过程就是寻找研究方向的关键突破口。

通过阅读文献,找到研究点并经过反复思考确定最终的研究方向。之后就是围绕这个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文献总结仍旧可以依照上面的文献总结的过程,将每一部分的研究内容的参考文献单独建立一个PPT。多个PPT的分类方便你及时找到你要找的研究内容,切记不要将所有的文献总结放在同一个PPT中,否则你还会陷入文献的汪洋大海。
然后就是文献的整理了,将你看过的文献在Endnote做好已经阅读的标记,同时对你看过每一篇的文章进行一个简单说明(在notes中记录),方便你看的时候,立马知道这篇文章将的内容。
文献总结和整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文献总结就像是树的根须,帮你寻找学术土壤中的营养;文献整理就像是树干,帮你立马观察到这个树的类型。两者并驾齐驱,才能行稳致远。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公开课不紧张的秘诀!
缓解紧张和焦虑的秘诀就是:准备充分,心中有数!
下面给大家理一理准备一节公开课的程序!
1教材过一遍,然后结合教参,确定这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
2写教学设计,不是详案!主要是呈现大致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要讲哪些知识点,用什么方法来突破这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
3狂刷优质课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B站,一师一优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研网,公众号,都能找到优质课视频,百度文库,还有教学期刊上有大量的优质教学论文。一边刷,一边要在自己现有的教学设计上做批注,重点关注这位老师的导入,怎么突破教学重难点,怎么和学生互动,还有她的过渡语,衔接语,对学生的评价等等,觉得好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可以加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

(先自己写教学设计再刷优质课视频,我们才会有对这节课的思考,这种思考越痛苦,越深入,我们的收获就越多,因为先入为主,如果我们先看别人的课,就很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相当于是复制别人的课,没有灵魂,和我们自己也能很好地融合,很死板!)
4试讲(真的很重要★不是在要上公开课的班级试讲!)
有了教学设计,做好课件后,就可以试讲啦,一试讲,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问题,千万不要焦虑,在正式上课之前,发现的问题越多,我们的进步就越大,所以要控制好时间,保证我们在试讲第一遍以后有充足的时间修改,并且在另外一个班试讲第二遍!不试讲,永远都是纸上谈兵!我们的焦虑很多时候就来自于课堂上的不可控性,但试讲后,我们已经预设了学生的问题并且准备好了解决方案,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也会胸有成竹!
5一些小细节

把自己打扮得美美哒,心情也会很好!录像也更好看!视频可以以后用来参赛!提前去上公开课的地方试课件
小蜜蜂和翻页笔提前充好电,如果是有收音设备的录播室,不戴小蜜蜂效果更好!
上课前可以跟着运动手表或者手机做一分钟深呼吸训练,效果很好哟!
一节好课,要注重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不要怕学生暴露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教师解决问题,才是一堂好课!
#公开课# #教师# #老师# #班主任# #教师日常#
科研文献总结和整理的一点感悟
初入科研圈,一切都是从阅读前人的文献开始的。我想每一个初入科研圈的研究僧们,一定在阅读文献中碰到过许多问题:读不懂文献(晦涩难懂),或当时读的时候印象深刻,可没过多久,就很难记得其中的细节,等自己再想回头去看的时候或写文章的时候,文献又很难找到。你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问题?是不是也在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作为博士三年级的学生,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阅读文献中是怎么找到思路的,怎么去做文献总结和整理的,希望能够为初入科研圈的朋友们提供点些许帮助。另外,我也想通过撰写点材料提高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话不多说,上干货了。
我们常用的文献下载网站有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必应学术、中国知网、百度文库以及ResearchGate,另外学校图书馆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站。这些网站就是你确定选题的基础。我们的研究课题一部分是导师指定的,另一部分则是自己去文献中找、反复思考、然后确定的,无论你是哪一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需要靠自己去查阅大量文献,寻找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内容的。
刚开始阅读文献时,首先,熟悉一下目前有哪些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有EndNote、Mendeley和Note Express,我们目前是用的EndNote和Note Express,前者是我用来写英文文章时管理文献的,后者是写中文文章时,用来管理文献的。学会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然后在不同的文献网站去搜索你的研究方向的文章,将其下载,然后导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在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很多新的文章,文献是越读越多。是不是不知所措了?

这个时候,文献总结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文献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看过的文献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其中的要点进行整理并重新在Word 或者PPT中撰写。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的花费时间,但是请你相信我,这种方法虽然“很笨”,但确实是最有效的。当然无需将每一篇文章都做这么详细的总结;有些文章,只需要粗略阅读摘要、结论和图片即可。我常用Power Point (PPT)进行文献的总结,将一篇文章的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写清楚。然后摘要部分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文章内容进行重新撰写。然后就是将文章中关键的图、表、试验步骤进行摘抄或重新排版,通过重新梳理文章内容,原来可能糊涂的内容,一下子就会清晰起来,这就是你解决晦涩难懂的文章的好方法(当然这个过程你可能还要找点参考资料加以辅助理解)。并且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日后你写文章时候的参考,你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都很方便。文献总结的过程就是寻找研究方向的关键突破口。

通过阅读文献,找到研究点并经过反复思考确定最终的研究方向。之后就是围绕这个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文献总结仍旧可以依照上面的文献总结的过程,将每一部分的研究内容的参考文献单独建立一个PPT。多个PPT的分类方便你及时找到你要找的研究内容,切记不要将所有的文献总结放在同一个PPT中,否则你还会陷入文献的汪洋大海。
然后就是文献的整理了,将你看过的文献在Endnote做好已经阅读的标记,同时对你看过每一篇的文章进行一个简单说明(在notes中记录),方便你看的时候,立马知道这篇文章将的内容。
文献总结和整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文献总结就像是树的根须,帮你寻找学术土壤中的营养;文献整理就像是树干,帮你立马观察到这个树的类型。两者并驾齐驱,才能行稳致远。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太难过了!6月17日下午,西安九龙潭景区附近,两名男子游泳溺水,一死一重伤。
九龙潭的水特别清澈,到了夏天,成了游客们的避暑胜地。西安高温40度左右,很闷热,有些游客就到水里游泳。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当时旁边有人看到这两个男子飘在水面上,于是赶忙拨打了110的报警电话。长安大队接到了报警后立刻出警,其中一人被发现时已经身亡,一个重伤,送到医院抢救。
(消息来自 看咸阳)
听到这样的消息,实在太令人惋惜了,身亡的男子也不知是谁的父亲?谁的儿子?就这么走了。
天气逐渐炎热,尤其马上中小学也开始放假了。希望朋友们,也要看紧自己家的宝贝,以免发生意外,酿成悲剧。游泳时可以选择室内的游泳池,尽量避免到陌生的水域。
这里小编也找到了一些游泳自救的小方法,大家可以作为参照。

1.调心态
一旦出现疲劳,要马上调整心态,避免恐慌造成无意义的体力消耗和挣扎,看清岸边方向,向岸边方向漂浮。
2.仰头漂
尝试仰头,不要指望可以让整个头部全部露出水面,只要保证让口鼻露出水面即可,嘴吸气,鼻呼气,避免水吸入肺部。放松身体,让腿可以配合仰头的动作和身体一起漂浮在水中,让身体呈现大字,用脚和手向着岸边轻轻划水。
3.抱膝漂
可以用双手抱住膝盖,在头部没有入水前,大口吸气后,憋住气,尝试让身体漂浮起来,争取让头部可以有空间进行吸气换气,这样可以给救援争取时间。
4.找浮物
可以在落水时候观察附近,是否有可以漂浮的物体,有的话,可以抱住物体,让自己可以漂浮在水面。
(以上步骤来自百度文库)
祈祷逝者安息。唉,真希望夏天不要发生溺水伤亡了![流泪][祈祷][祈祷][祈祷]一旦发生事故,背后毁的可是一个家庭。#西安# #西安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