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14年驾考失败 放弃是一种担当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学车这种事,真的是不能强求啊,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开车。你决定不学了,我也放心了。”日前,武昌某驾校的张校长,握着学员王女士的手,松了一口气。据了解,王女士今年40岁,2001年在这家驾校报了名,很快通过科目一考试,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学车这种事,真的是不能强求啊,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开车。你决定不学了,我也放心了。”日前,武昌某驾校的张校长,握着学员王女士的手,松了一口气。据了解,王女士今年40岁,2001年在这家驾校报了名,很快通过科目一考试,但科目二怎么也过不了。14年来,王女士已经交了5次学费,教练换了好多批,校长也换了,“惭愧的是,我这个‘较老’学员依然还在。”王女士决定放弃学车。

  学车14年较终无缘驾照,有人嘲笑王女士太笨,朽木不可雕;也有人替王女士的放弃感到惋惜,离成功一步之遥却轻言放弃,14年光景付诸东流落得竹篮打水。无论如何,校长和王女士都“解脱”了,尤其王女士14年坚持学车、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感动,值得学习。更应点赞的是,14年拿不到本,王女士或可以更换驾校,或拉点关系、找些路子,在学车路上疏通疏通,考场之上打点打点,“灵活”些,拿驾照没那么难也不用那么拼。而王女士闭门学车的“教条”选择,是对“马路杀手”的拒绝,也是对自身和公众安全的负责,用行动坚守着公共道德和社会良知。一心求学、严格自律的精神显然不应被嘲笑,从这个角度看,14年拿不到驾照,真的难能可贵,值得尊敬。

  其实,从技术层面看,并非人人适合开车。交通和心理学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开车除了体格、体力、感官能力、身体内部器官等生理因素外,驾驶人还应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据王女士介绍,多年来无法学成,一方面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练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方面是因为方向感差,遇到紧急情况丢掉方向盘就捂眼睛,教练也是一声叹息,爱莫能助。很明显,缺乏良好的驾车素养是多年来王女士不能逾越的鸿沟,成为挥之不去的困扰。

  在德国,考驾照每人仅有5次机会,如果3次不能通过,就会被送去参加智商和判断力的心理测试。如果不能通过,就会被认定为“不适合开车的人”。或许,王女士就在“不适合开车”者之列。让学车者提早了解自身情况,并有所参考和借鉴,则显得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守好交通安全的“道关”,不但能婉拒一些“不适合学车”者,还可让他们知难而退,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相较之下,我们驾考的流程以及有关测试还有很大提高和探索的空间。

  不管怎样,无法学会驾驶技能难免令人遗憾,但放弃并不意味着胆怯,也不是逃避,而是对自身不足的充分认知和了解,明智的选择基于理性和现实,反映了责任与担当。当然,放弃是痛苦的,一时的挫败之感也会有,但性命攸关的事,殊不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01/
1
上一篇评论:大学招"博士保安"是人才浪费?
下一篇 帮办回音:23日 留言已解决2条处理中8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