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从正职校长到中层管理岗位领导,都应走进课堂上课,以上课为己任、以上课以上课为荣、以上课为事业(后勤岗除外)。
有的老师当上了领导之后,借口管理工作忙,代课意愿就开始淡化了,逐渐脱离课堂、脱离教师、脱离学生,事实上,是对自己教师生涯不负责任。
学校的管理岗位与其它行业不同,不是通过下命令,更不是耍权术落实的,而是靠领导人格魅力、专业水平(即教学水平)影响、带动、激发全体教师倾心向上,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视教育教学为自己的事业。
只要入了教师行当,当上了领导,也应该进班上课,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大资本,因为领导是老师的老师、是老师的标杆。
不带课,怎么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怎能了解学校生命线教学真实情况,又如何指导教学,让老师信服?
同时,当校领导是暂时的,当一辈子老师是永恒的,毕竟能够升迁去当专业行政领导是极少数,领导代课实际上是对自己未来负责。
还说一个高校的情况
那就是,越是好学校,辅导员等行政经历上去的越不太可能走上高校正处级岗位,越是差学校,专任教师教授等越不太可能走上,高校中层干部。
原因是目前的好学校,985高校,“教授治校”,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只有学问做的好,才会走上学院院长,书记之类的岗位。但是实际上在10年前,情况还不是这样的,你在985高校,好好做行政,表现突出,能力强,会做事,一样可以走上党政领导岗位的。但是现在,很难很难,不说正处级岗位,很多高校的副处级岗位,都是学者任职。
除了“教授治校”理念,好学校在待遇方面实际上这几年比不上比它差的学校(原因很好懂,牌子也值钱,更多人愿意去好学校,自然待遇比不上重金招才的差学校),那么很多的人才,在进好学校的时候,往往许以待遇和官职,直接让你当院长副院长,所以好学校的中层干部职位,是用来吸引优秀学者加盟的。
所以好学校现在纯干行政,目前的天花板基本是正科。
但是差学校,反过来了,高职高专二本高校里面充斥了专门做行政做上去的学校一把手二把手,你想想是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