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指尖上的“农谷智慧”——中国农谷“智慧塔”发展剪影

当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人力为主的阶段,作为中国农谷核心区的屈家岭已通过延伸智慧农业的两极(提升农业机械化、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构筑了带有农谷印记的农业智慧塔 指尖上的农谷智慧 中国农谷智慧塔发展剪影 11月,阳光依旧明媚,屈家岭管理区何

  当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人力为主的阶段,作为中国农谷核心区的屈家岭已通过延伸“智慧农业”的两极(提升农业机械化、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构筑了带有农谷印记的农业“智慧塔”——

指尖上的“农谷智慧”

——中国农谷“智慧塔”发展剪影

  11月,阳光依旧明媚,屈家岭管理区何集办事处曾畈队棉花全程机械化试验基地里,随着采棉机开进棉田,雪白的棉花瞬间从棉梗上卷进机器。机器在地里来回奔跑,不一会儿,一亩地的棉花收完了。

  9月,水稻收割前,作为屈家岭智能监控建设项目基地1000亩田的管理员、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邹余冬每天上班件事——打开电脑,进入监测平台,了解当前稻田里的温度、湿度……并根据数据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5月,黄桃还没有成熟,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月宝山队农工曲荣坡的手机就显得异常忙碌,“桃子还没有熟,网上的客户就急着下订单,手机上QQ、旺旺就没有停过。”

  这是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建设“智慧塔”发展“智慧农业”的几个“镜头”。

  建塔基:“机器换人”,不可忽视的跨越

  今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制造业“机器换人”运动正在全国铺开。而早在50多年前,五三农场就开始了“机器换人”运动。发展到2003年,屈家岭的农机手开着收割机转战大江南北。

  “一台机械抵几十个工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时间更充裕,收入就更高。”曾畈队农工武强国说,自从买了各式农机,一个人种200亩地不再是梦想。

  如果你9月来到屈家岭,随处可见大型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山人海抢割抢收的画面,只能在老照片中看到了。

  “现在夏收或秋收,只要3天就可全部收完。”管理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郭垸成说,到2014年,管理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15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06台,大型收割机580台。机耕、机播、机收率达90%以上,比10年前增加十多倍。

  农业科技不断发展,机器势必取代人工。屈家岭人高瞻远瞩,在与各大专院校合作推广新技术的同时,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为屈家岭发展“智慧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与大专院校、上级农业部门合作,在辖区内开展试验示范。2002年,与市农机管理局合作,推广示范水稻机械插秧。2013年,与市农业局合作,试验示范钵体秧苗移栽机。2014年,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喻树迅及其专家团队合作,试验示范棉花全程机械化。

  近三年来,积极联系跨区作业业务,累计发放跨区作业证460张,作业地点从东北、河北一直延伸到四川、广西,每年跨区作业收入达3000多万元以上。

  土地上,插秧机、收割机、采摘机;泥土下,滴灌管网、探测针……各种农业机械在屈家岭出现。

  从点到面,从单一到多样,一个由各种机械构筑的“智慧塔”基座已经形成。

  筑塔身:口袋里的“智慧”,管理无处不在

  农业机械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农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作模式,使农工更像是现代的“产业工人”。而“智慧农业”的发展,使农工的身份再次变化,他们像管理者,通过互联网发出一个个指令,操控着田间机械,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

  凭着较高的农机化水平和屈家岭人顽强的拓荒精神,2年时间里,一个涵盖了大田生产管理、农机调度管理等多种生产管理模式的远程管理平台建立起来了。

  没技术就引技术,没资金就挤资金。2013年,屈家岭吸引中信集团技术投入,挤出农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在何集办事处曾畈队“隆平高科”千亩高产水稻试验示范田内配套建立智能监控系统。1000亩的农田里,田块间架着巨大的太阳能电板、360度旋转摄像头、田间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孢子捕捉器等设备,从水稻秧苗插下去的一刻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田间的温度、湿度、雨量、田间墒情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专家平台,农工根据专家平台分析的数据,决定当下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

  大田监控管理的成功,让屈家岭人看到“智慧农业”的前景,也看到依托外力的弊端。通过一年的自主研发,2014年7月22日,中国农谷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在屈家岭正式上线试运行。

  这天一大早,联想控股佳沃有限公司的蓝莓基地技术员邹佳明并没有早早地赶到基地,而是打开手机,登陆平台,查看田间土壤水分,根据专家系统的判定,10个区域有3处土壤水分含量过低并发出红色预警。通过智能系统,邹佳明打开了基地滴灌系统的电磁阀,与此同时,基地里6条滴灌线开闸灌水。两个小时后,当邹佳明到基地时,手机显示3个区域土壤水分含量已达适合的26%以上,电磁阀自动关闭。

  同一时间,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月宝山队黄桃基地的农工们则利用手机观察果树上病虫害情况。

  智能化让屈家岭农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层次。1人种200亩地,1人打理一个果园,40人管理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猪场……

  “智慧农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到屈家岭农业生产过程,安全可靠的农业原料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屈家岭。仅2014年,屈家岭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就达16亿元,同比增长29%。

  从智能收集数据指导农业生产,到收集、管理全面智能化;从依托外力示范发展,到自主研发突破创新,屈家岭人用拓荒精神构建了“智慧塔”身。

  亮塔灯:传统与现代融合,熠熠光彩射向全球

  “中国农谷建设是观念革命的过程。”而构建农业发展“智慧塔”,则是屈家岭人观念革命的具体表现。

  “农业的全产业链,除了生产还有销售。仅仅只把科技融入生产是不够的。”湖北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东平说。

  发展电子商务成了“智慧塔”尖上的明灯。屈家岭提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两步法”,即引进传统销售聚合体,打造电商平台推出去。

#p#分页标题#e#

  2012年,温州商人投资近6亿元打造出一个集运输配送、现代仓储冷藏、包装加工、物流信息、商贸交易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区——农博城,以传统销售为依托,结合电子交易平台等科技手段,打造以屈家岭为核心,辐射京山、沙洋、钟祥、天门、东宝、掇刀等周边县市区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地。

  “传统的销售是实物买卖,我们希望把特色农产品聚集在一起,整合各地购买力,提升中国农谷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农博城营销总监谢添说。

  在“引进来”的同时,屈家岭更重视“推出去”。

  早在2004年,湖北白鹿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公司网页上建立了销售平台。2012年,落户阿里巴巴,在其平台上全力推介特色鹿产品。

  2013年,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月宝山队农工曹玉平在QQ群里开始卖黄桃,高品质的黄桃被朋友们迅速接受,当年,曹玉平带动月宝山队农工通过QQ销售黄桃120万公斤,销售额达300多万元。“较近我在研究微商,打算试试这种新的销售方式。”曹玉平说。

  2014年8月,湖北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荆门广电传媒集团合作,在中国农谷官方网站在线推广和售卖农谷特色农产品。

  “目前,我们正在对辖区内企业群摸底,计划制定电商发展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构建电子商务园区公共平台。”邵东平说,预计至“十三五”末,入驻电商平台经营的商户达500家以上,农谷特色农产品将通过该平台销往世界各地。

  塔已建成,明灯待亮。“智慧”之光,必将引领中国农谷核心区农业进入一片更加灿烂的天地。(记者 杨传彬 彭文洁 特约记者 陈文萍 李文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179/
1
上一篇农民进城买房 政府帮忙砍价
下一篇 屈家岭精心规划布局秋游农谷景观带建设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