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们享受阅读时光
焕然一新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学习辅导室里的学习与交流
图书阅览室里新添置的图书
文体活动室一角
10月10日下午4点,正是漳河镇中心小学放学的时间。不同于往日放学后赶往校外托辅中心时的匆匆忙忙,陈艳妮脚步轻快地转身跟同学走进教学楼旁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学习辅导室里,有老师会辅导他们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
陈艳妮是漳河镇中心小学六(2)班的学生,尽管她家就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漳河卫生院,但因为父母长年在温州打工,60多岁的爷爷李洪印也不知道该怎么辅导孩子学习,从小学一年级起,陈艳妮放学后就在校外的私人托辅中心托管学习,完成每天的作业后再回家吃饭。
陈艳妮生活轨迹的转变,源自于漳河新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我和老伴都不知道该怎么辅导孩子学习,只好每个月出200块钱将孩子的学习辅导托付给私人托辅中心。”李洪印说,得知就读的学校开设了寄宿制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马上将孩子送到学校来,“学校里有老师照顾,放心。”
在漳河新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农村部分中青年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由家中老人或亲戚照顾,孩子教育无法有效解决,日常管理难以到位。为解决这一问题,漳河新区妇联协同新区教育局对辖区留守儿童人数、分布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作了全面调查摸底、一一建档。经调查,全区共有留守儿童106人,其中漳河镇共86人,双喜街道20人,分别就读于辖区十所中小学。而在陈艳妮就读的漳河镇中心小学,就有留守儿童46人。
2014年9月1日,以留守儿童分布以及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漳河新区投资38万元在漳河镇中心小学建起了一所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记者在漳河镇中心小学看到,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由原有的一栋综合楼重新装修改建而成,配置了学习辅导室、心理咨询室、文体活动室、亲情关爱室、图书阅览室和运动场所等“五室一所”功能室,添置了图书、电视、洗衣机、乒乓球、围棋等设施。
漳河新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明告诉记者,中心为留守儿童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作业辅导、文体活动、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活动均由有资质的老师引导进行。放学后的1小时,是一起开展学习的时间,学校会安排语文、数学两科老师留守辅导,而晚饭后的6:20到7:20,留守儿童可轮流着阅览、下棋、看电视、做游戏,还能上网和父母视频交流。
除了“五室一所”外,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还对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改扩建,增加一间学生洗浴室和一间宿管员办公室,更换了标准型学生床铺和安全性能较高的空气能热水器。“经过改扩建,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楼可容纳100人住宿,完全符合留守儿童活动、生活需求。”
“学校里有小伙伴陪伴,有老师耐心辅导作业,完成作业后还能选择看电视或是开展体育兴趣活动。”住到学校宿舍不过两三天,陈艳妮已经喜欢上这个新的生活环境,已经懂事的她还算了一笔经济账,“住在学校里,除了交200元的生活费,住宿、老师辅导作业、娱乐都不用交钱,这也能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在硬件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漳河新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统计报告制度、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家站联系制度、心理援助制度等相关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对全校46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等等。
“孩子性格活泼、阳光。”“说起父母孩子两眼泪汪汪,想念父母。”……翻开心理咨询室的日常管理记载册,许多留守儿童向心理辅导老师刘兴凤倾诉心中的烦恼,卸下心理包袱。针对每个留守儿童建立的心理健康档案,都会详实记载心理课堂的内容,并及时反馈给留守儿童的任课教师和家长,让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
亲情关爱室的免费电话,则架起了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沟通的连心桥。每周二、周四中午,值班老师会帮助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电话联系,汇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学生们想父母了,通过网络视频或亲情电话,及时排解对父母的牵挂,孩子们在学校就能安心学习。”黄亚平老师说,尽管只是一通免费电话,却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发挥了家庭亲情的教育作用,也能解除父母的顾虑。
“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让他们在这儿找到快乐和家的感觉。”李明说,这就是设置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意义所在。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制度细则,把留守儿童“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记者 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