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cie固态硬盘】,ssd pcie接口推荐,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pcie固态硬盘:从PCIe 3.0到PCIe 5.0,固态硬盘性能区别有多大?游戏实测出炉
- 2、pcie固态硬盘,ssd pcie接口推荐
1、pcie固态硬盘:从PCIe 3.0到PCIe 5.0,固态硬盘性能区别有多大?游戏实测出炉
从英特尔12代酷睿和AMD AM5平台开始,两个厂商的都开始支持一项较大的创新,那就是开始原生支持PCIe 5.0固态硬盘。
在前一两年,PCIe 5.0固态硬盘基本没有什么实际讨论价值,因为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客户主要是企业级用户。但是,最近固态硬盘都大幅降价了,包括曾经高高在上的PCIe 5.0固态硬盘,其价格已经开始慢慢进入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
提起PCIe 5.0固态硬盘,除了价格之外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性能,想知道它相比上一代的PCIe 4.0固态硬盘,性能到底提升了多少。而一旦谈到这个话题,自然而然会谈到很多参数和数据,包括CrystalDiskMark和AS SSD Benchmark这两款老牌测试软件,非常枯燥、乏味。
本文下面将换一种轻松、有趣的对比方式,不谈任何参数和数据,直接对比PCIe 3.0、PCIe 4.0和PCIe 5.0固态硬盘的游戏加载速度,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对比。
对比方法很简单,组三台主机,除了固态硬盘之外,其它所有的硬件都一样,那么最终游戏加载速度的区别就约等于PCIe 3.0、PCIe 4.0和PCIe 5.0固态硬盘之间的性能区别。
理论上,每一代PCIe产品的性能相比上一代,都是直接翻倍的,不过实际情况往往会受多方面制约,并不能完全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和最高性能理论值,——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一、测试平台配置
主要硬件配置如下:
处理器为英特尔Core i9-13900K,主板为华硕ROG Strix Z790-E Gaming,内存为芝奇Trident Z5 RGB 32GB DDR5 6000MHz,操作系统是Windows 11。
参测的PCIe 3.0固态硬盘为三星970 EVO,PCIe 4.0固态硬盘为三星980 PRO,PCIe 5.0固态硬盘为技嘉AORUS Gen5 10000。
二、游戏实测
第一款游戏是《霍格沃茨之遗》。
PCIe 4.0和PCIe 5.0固态硬盘的加载速度基本没有区别,在22秒110毫秒时都初步完成了,而PCIe 3.0固态硬盘的加载速度的差距很明显,落后近五分之一。
最终全部加载完毕,PCIe 3.0固态硬盘用时30秒64毫秒,PCIe 4.0固态硬盘用时27秒810毫秒,PCIe 5.0固态硬盘用时26秒651毫秒,后两者还是能感受到略微区别的,而PCIe 3.0固态硬盘有三、四秒的差距。
第二款游戏是《赛博朋克2077》。
在这款游戏中,PCIe 4.0和PCIe 5.0固态硬盘的加载速度区别比较明显,PCIe 5.0固态硬盘在4秒63毫秒就已经初步完成了加载。
而PCIe 4.0固态硬盘在4秒454毫秒的时候还有近三分之一进度未完成,PCIe 3.0固态硬盘差得更多,——请注意上图中时间上方的红色进度条,比较小,不太醒目。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好奇质疑:为什么这个图片中的三个显示时间并不统一呢?如果是同时记录的话,那么这三个时间应该相等、相同才对。
这是因为计时是以毫秒为单位的,PCIe 5.0固态硬盘在4秒63毫秒就已经初步完成了加载,这时它的统计计时就结束停止了,真正的截图时间发生在4秒454毫秒。
所以,这三款固态硬盘的统计显示时间并不相等,并不影响最终的对比结论。
最终全部加载完毕,PCIe 3.0固态硬盘用时6秒311毫秒,PCIe 4.0固态硬盘用时4秒611毫秒,PCIe 5.0固态硬盘用时4秒63毫秒。PCIe 4.0和PCIe 5.0固态硬盘之间只有几百毫秒的差距,而PCIe 3.0固态硬盘差了两秒以上。
第三款游戏是《地平线零之曙光》。
最终全部加载完毕,PCIe 3.0固态硬盘用时9秒615毫秒,PCIe 4.0固态硬盘用时9秒12毫秒,PCIe 5.0固态硬盘用时8秒801毫秒。PCIe 5.0固态硬盘还是领先PCIe 4.0固态硬盘几百毫秒,而PCIe 3.0固态硬盘则落后近三秒。
在这款游戏的统计图片中,三款固态硬盘的统计时间都不相同,可能有些朋友又不理解了,下面再解释一下。
因为这三款固态硬盘都不是同时完成加载的,彼此用时有一定差距和间隔,PCIe 5.0固态硬盘在8秒801毫秒就已经加载完成,这时它的统计时间就停止了,所以它的统计用时就不会变了。
随后,PCIe 4.0固态硬盘在9秒12毫秒完成加载,它的统计时间也停止了,统计用时也不会再变了,而PCIe 3.0固态硬盘在9秒615毫秒才完成。
——所以,这个图片并不是在同一时间的截图,而是这三块固态硬盘最终完成加载各自所花费的时间,大家一定要理解,请勿误解。
第四款游戏是《森林之子》。
请注意:这款游戏的加载进度是从英文名称“SONS OF THE FOREST”由上至下变成红色的方式来显示的,全部显示为红色即表示加载完成,而灰色的部分代表尚未完成加载的部分。
截图时间为28秒515毫秒,这时PCIe 4.0固态硬盘和PCIe 5.0固态硬盘都已经初步完成了加载,而PCIe 3.0固态硬盘还有近四分之一没有完成。
最终全部加载完毕,PCIe 3.0固态硬盘用时32秒256毫秒,PCIe 4.0固态硬盘用时32秒65毫秒,PCIe 5.0固态硬盘用时30秒502毫秒。
和前几款游戏结果不同,PCIe 4.0和PCIe 5.0固态硬盘之间有近两秒的差距,而PCIe 3.0和PCIe 4.0固态硬盘之间只有几百毫秒的差距。
第五款游戏是《荒野大镖客救赎2》。
在这款游戏中,第一次截图的时间为25秒611毫秒,PCIe 5.0固态硬盘已经在近两秒钟以前,也就是在23秒201毫秒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完成了加载,而PCIe 3.0和PCIe 4.0固态硬盘还没有,画面还是黑色的,区别很明显。
最终全部加载完毕,PCIe 3.0固态硬盘用时26秒312毫秒,PCIe 4.0固态硬盘用时25秒702毫秒,PCIe 5.0固态硬盘用时23秒201毫秒。
PCIe 5.0固态硬盘领先PCIe 4.0固态硬盘两秒多,PCIe 4.0固态硬盘领先PCIe 3.0固态硬盘1秒多。
三、对比总结
总体来说,在游戏加载这种应用场景中,PCIe 5.0和PCIe 4.0固态硬盘之间的性能差距不大,但是PCIe 3.0固态硬盘与之相比,差距非常明显,一般会落后几秒。
最后要强调的是,使用游戏加载速度来对比PCIe 3.0、PCIe 4.0和PCIe 5.0固态硬盘之间的性能区别,这种做法和结论并不严谨,严格来说,只有在全部性能跑满(比如进行海量的数据读写)才能反映真实和全部的性能差距,所以,以上的结论只能作为大致参考。
2、pcie固态硬盘,ssd pcie接口推荐
【PConline 横评】犹记得当年Windows 7 体验指数中,那深入民心的5.9分磁盘分数,在其余四项的7.9分面前,似乎在告诉我们机械硬盘注定被时代淘汰。势如破竹的固态硬盘,打破了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硬件领域的统治。数倍于机械硬盘的固态硬盘传输性能,让我们重新学习了什么叫木桶效应。经历多年来的发展,硬盘存储市场,固态硬盘已成主导。
性能与容量齐飞,固态硬盘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发展着,无疑是电脑硬件的一个增长极。速度与激情,我们渴望性能的最大化,即使我们无法在身边的硬件之中得到顶尖的性能体验,但我们也能从各大尖端产品的评测之中得到满足。今天,我们就带来了最强PCI-E/M.2 固态硬盘性能的横向测评,以飨网友。
SATA SSD发展遇困境:
SATA SSD遇到了发展瓶颈
如果在几年前的最强消费级磁盘性能评测之中,那么肯定有SATA SSD的身影。可惜,时过境迁,SATA的潜力已经被开发殆尽,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瓶颈。
这是因为,SATA接口利用的是主板芯片组的DMI总线,目前最新的SATA III的带宽为6Gbps,换算理论最高速度为768MB/s,但由于物理与电气等种种原因,实际传输速度最高不过600MB/s。这速度对于机械硬盘、SATA II固态硬盘的胃口已经绰绰有余,但是当芯片的速度追过了接口的速度,那就注定被历史遗弃了。
技术跃进 NVMe规范、PCI-E通道促使SSD性能爆发
NVMe规范将会代表未来的SSD
既然SATA接口的先天不足导致了如此的瓶颈,破而后立,就需要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标准取代SATA。目前PCI-E通道下的NVMe规范将会是接下来存储产品的发展趋势。
比起AHCI,NVMe可以大幅度降低控制器和软件接口部分的延迟;NVMe的队列数量也从AHCI的1,提高了64000,大幅提高了SSD的IOPS(每秒读写次数)性能;同时加入了自动功耗状态切换和动态能耗管理功能。
其中大家关注的性能方面,NVMe规范采用了四通道PCI-E,理论接口速度高达32Gbps!相比SATA III的6Gbps高了五倍多。瓶颈,还给了NAND、主控与缓存部分。
PCI-E/M.2 SSD来袭凶猛:
PCI-E SSD成为了高速SSD的象征
NVMe规范,在PCI-E/M.2 SSD之中得到了实践。M.2接口是Intel主推的一种替代mSATA的新接口规范。相比于SATA接口,M.2接口在传输带宽、容量、轻薄特性等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
早在Intel 9系主板上就配有M.2接口,到现在100系列主板,几乎成为了标配。M.2接口也细分为两种:Socket2和Socket3。前者走SATA通道兼容PCIe ×2,最大理论读写速度分别达到700MB/s、500MB/s;而后者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支持PCIe ×4,理论接口速度高达32Gb/s,超五倍于SATA接口。
至于PCI-E SSD,部分是M.2 SSD转接到带M.2接口的PCI-E转接卡中,部分是原生支持NVMe接口标准的PCI-E 3.0 x4通道接口。本质上,PCI-E/M.2 SSD的属于NVMe类型(SATA的为AHCI)。
未来,是属于NVMe的SSD。那么,未来到底有多期待?今天,我们就从NVMe规范的5款400-512GB参评PCI-E/M.2 SSD的横评找到答案!
●5款400-512GB参评PCI-E/M.2 SSD:
本次参加横评产品●5款横评产品主要核心参数及价格:
横评的5款SSD作为目前高端NVMe规范的产品,容量达到了400-512GB。主控也各不相同,这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不同品牌主控的实力。其中四款为PCI-E SSD,价格达到了2K以上,相信这类顶级的SSD会满足我们的观看欲。至于剩下的一款为M.2接口,也需要1K6元的价格。不菲的价格带来怎样的跑分分数的视觉震撼?马上关注下面的测试成绩!
CrystalDiskMark软件性能测试
5款SSD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通过CDM测试可看出,本次参与横评的5款PCI-E/M.2 400-512GB SSD,在持续读取速度都破2300MB/s,其中影驰 铠甲战将 512GB达到了2798MB/s,十分两眼。在持续写入速度上,饥饿鲨RD 400 512GB的表现最好,达到了1638MB/s。每秒超过2GB的读取速度以及超过1GB的写入速度,让普通不过600MB/s的SATA III SSD相形见绌。
5款SSD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5款SSD在CMD的4K随机读写性能测试中,读取性能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不过写入速度的差别就比较大了,其中Intel 750 PCI-E的表现最好,达到了326MB/s,是SATA III SSD的三倍多。
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
5款SSD测试成绩对比
5款SSD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通过AS SSD Benchmark测试,我们看到Intel 750 PCI-E可谓一枝独秀。其中4K读取速度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1417MB/s,886MB/s的写入速度,甚至比一些其他竞争产品的读取速度还要高,相当彪悍。其他四款SSD的表现不分上下,自成一档。
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IOPS值的高低直接影响SSD实际性能表现。从上述测试数据看出,Intel 750 PCI-E依然无人能敌,362767的读取IOPS相信在短时间内无人能破。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软件测试
5款SSD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5款SSD的读取速度都去到10000分的水平,比起SATA III SSD快了一倍。不过有意思的是,Intel 750 PCI-E的跑分并非最高,反而是饥饿鲨的SSD。
PCMark 7性能测试
5款SSD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PCmark 7测试能够模拟日常软件的使用,能够充分考验SSD的实际性能,通常我们将5400分作为衡量旗舰SSD的标准。这5款SSD产品在PCmark 7测试中轻易突破这条线,同时最高的饥饿鲨达到了6038分,勇夺第一。不过,这里的PCI-E/M.2 SSD的分数并没有和SATA III的SSD拉开太远,毕竟是用分数来评判性能,权重方面可能未照顾到现在的新版SSD。
PCMark 8性能测试:
5款SSD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PCMark 8测试,分数十分平均,估计这款测试软件设置了上限值,并非线性增加。所以,大家参考下就好。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性能分析:
是不是看上述密密麻麻的测试成绩有些眼花缭乱呢?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本次参测的5款产品性能差距,我们以Intel 750 PCI-E 400GB为标准,将前面的所有成绩作对比,取其平均值得到下图:
Intel 750 PCI-E 400GB的表现最好,在直接性能表现的测试之中,Intel 750 PCI-E 400GB超高的传输速度以及IOPS让人刷新三观,冠绝全场。毫无疑问,目前综合性能最强的SSD属于Intel 750 PCI-E 400GB。至于第二名为饥饿鲨RD400 512GB,与其他SSD的性能不相伯仲。总体来看,目前顶尖的PCI-E/M.2 SSD综合性能为最强SATA III SSD性能的两倍。
价格上:
目前顶尖的PCI-E/M.2 SSD的价格都十分“任性”,最高达到了2749元。不过性能最好的Intel 750 PCI-E 400GB却只有2000元出头,估计是容量的原因吧。最便宜的为影驰的铠甲战将 512GB,并且性能位于中游,性价比不错。
售后服务方面:
这几款产品提供了三到五年的质保。其中影驰提供了“3年包换”服务、索泰SONIX PCI-E 480G同样提供三年包换服务,而Intel 750 PCI-E 400GB、饥饿鲨RD400 512GB、浦科特 M8Pe 512GB均提供了五年保固服务,各有千秋。
选购建议:
追求极速的用户NVMe的“亲父亲”Intel 750 PCI-E 400GB自然是你性能狂飙的不二之选,价格也比较给力,不过只有400GB容量。如果要追求性价比,那么影驰 铠甲战将 512GB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呢,参与测试的SSD都是桀傲不驯的野马,如果真的有选择困难症,不如选择自己的信仰吧!
参评SSD概况介绍:
参评产品:Intel 750 PCI-E 400G
参考售价:2199元
编辑点评:Intel 首款消费级NVMe传输规范的PCI-E 3.0 SSD--750系列,比AHCI更进的NVMe规范,1.25GB变态缓存空间,怪兽级性能表现,堪称当前最强性能的消费级SSD,可以说没有之一。
参评产品:浦科特M8Pe 512G
参考售价:2099元
编辑点评:浦科特 M8Pe 512G 的Marvel 88SS1093 Eldora主控带来了崭新的表现,实测性能达到了顶尖的水平,并将SATA SSD远远抛诸脑后。LDPC纠错技术,更先进的纠错技术,带来了新亮点,与数据交换更加频繁的M.2 SSD无缝结合。此外,带散热外壳的设计,避免了NVMe规格的主控发热现象,加上不俗的颜值,值得提倡。
参评产品:饥饿鲨RD400 512G
参考售价:2749元
编辑点评:TOSHIBA-饥饿鲨RD400 SSD以自家主控及MLC NAND V-Flash作为卖点,还特别编写了自家NVMe驱动程序,对NVMe 协议的SSD进行更全面的优化,性能表现可用“惊艳”两字来形容。
另外,较之普通采用PHISON PS5007-E7 NVMe SSD,由于在驱动、主控算法等方面有所优化,饥饿鲨RD400 SSD不仅性能上更突出,而且稳定性,可靠性更出色,并提供长达5年的保固服务,再加上OCZ在国内不断优化的售后服务体系,购买饥饿鲨RD400系列,绝对是信心的保证。
参评产品:索泰SONIX 480G
参考售价:2499元
编辑点评:索泰SONIX PCI-E SSD采用比较成熟的群联PCI-E 主控,搭配东芝15nm MLC闪存颗粒,全新的PCI-E 3.0x4接口及支持NVMe 1.2规范,让它的性能达到SATA SSD难以企及的高度,虽然与Intel 怪兽级SSD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可以看到通过对比测试来看,有个别项目甚至超过Intel 750 PCI-E SSD,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
参评产品:影驰铠甲战将M.2 512G
参考售价:1599元
编辑点评:影驰铠甲战将M.2搭载搭载Marvell88SS9183-BNP2主控,双核主控芯片,性能卓越而稳定,大幅降低SSD功耗,是综合性能最佳的主控之一,配置原厂极速闪存,造就低功耗,高性能,稳定。“3年包换”服务,当用户的固态硬盘出现故障时即可“零等待”更换SSD,减少用户返修过程的长时间等待,这是影驰对用户的重视也是对产品的自信。
●评测平台介绍与说明:
硬件平台CPUIntel Core i7 6700K主板华硕MAIMUS VII HERO Z170内存影驰名人堂DDR4-2400 4Gx2硬盘主盘:2TB SSD测试盘:Intel 750 PCI-E 400G饥饿鲨RD400 512G索泰SONIX 480G浦科特M8Pe 512G影驰铠甲战将 512G显卡NVIDIA GTX980Ti电源Highpower 1000W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7 Ultimate X64 SP1驱动程序NVIDIA ForceWare 353.62 WHQL评测方案理论测试: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TxBENCHPCMark7PCMark8本次横评选用在100系列主板中Z170搭载i7-6770K、以 2TB SSD作为主盘的平台上测试。测试部分包括理论性能与实际性能两部分,理论性能测试软件包括CrystalDiskMark、TxBENCH、PCMark 7、AS SSD Benchmark等。
福利:V信搜索 PC摄影部落(ID: pconline_dp 长按可复制)
本文关键词:pcie固态硬盘是什么意思,pcie固态硬盘好吗,pcie固态硬盘推荐,pcie固态硬盘和ssd固态硬盘区别,pcie固态硬盘。这就是关于《pcie固态硬盘,ssd pcie接口推荐(固态硬盘性能区别有多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