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跑街到老板 “水泥大王”张敏钰的躬勤人生

1967年,张敏钰投资兴建的第一项工程,是当时台北第一高楼16层的嘉新大楼。 张敏钰全家福 在宁波帮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只樟木箱。这只樟木箱曾随着他的主人辗转离乡,从北京到了台湾,多年后,它又回到了故土,给人们讲述着一位宁波籍企业家在台湾的创

从跑街到老板 “水泥大王”张敏钰的躬勤人生
从跑街到老板 “水泥大王”张敏钰的躬勤人生

  1967年,张敏钰投资兴建的项工程,是当时台北高楼———16层的嘉新大楼。

从跑街到老板 “水泥大王”张敏钰的躬勤人生

  张敏钰全家福

  在宁波帮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只樟木箱。这只樟木箱曾随着他的主人辗转离乡,从北京到了台湾,多年后,它又回到了故土,给人们讲述着一位宁波籍企业家在台湾的创业成就———它的主人便是有台湾“水泥大王”之称的张敏钰。

  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一说到“兆庆教学楼”,就会勾起很多宁波人的校园记忆。从宁波到北京,从学徒到老板,1949年移居台湾,成为台湾的“水泥大王”。他一生几经波折,但事业之路却越走越宽,并在不惑之年设立了嘉新奖学金,泽被十万余学子。一生情系家乡的张敏钰,为宁波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故乡到异乡

  13岁少年孤身外出讨生活

  1913年10月13日,张敏钰出生于当时属于镇海的霞浦。由于家境贫寒,9岁才上私塾,第二年就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的危险。这时,他向同学的父亲赊来一只西瓜,然后把西瓜放在井水中凉透,再切成16片,拿到郊外的凉亭去卖。每片瓜卖3个铜板,转眼就卖光了,共收入48个铜板。他如法炮制,一天卖出2个西瓜,平均净赚50个铜板。当时的学费是两块银元———一块银元等于300个铜板。一个暑假下来,学费便绰绰有余了。

  到了寒假,张敏钰又动起脑筋继续筹措新学期学费———去佛寺卖米发糕。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张敏钰头上顶着10来公斤米发糕,走上10里路去贩卖。通过一个假期的辛苦劳动,他不但赚到了学费,还增强了对做生意的兴趣和信心。

  尽管如此,13岁那年,张敏钰还是被迫辍学了,他独自坐着货轮去北京做学徒,就这样开始了在异乡讨生活的日子。

 [1] [2] [3] 下一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182/
1
上一篇月湖街道热心单位敬老爱老 老人有了"暖心服务点"
下一篇 5月1日起视力残疾旅客可携导盲犬上火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