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寺和庙的区别有哪几种】,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寺和庙的区别有哪几种:"寺”和”庙"原来有这么多区别,其实“庙”才是本土产物
- 2、寺和庙的区别有哪几种,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
1、寺和庙的区别有哪几种:"寺”和”庙"原来有这么多区别,其实“庙”才是本土产物
人们常说"寺庙",去寺庙烧香拜佛。其实"寺庙"是一种通称,寺和庙原本是指的不同的地方,而且本身都与佛教无关。
我们先说"寺"。从字面上看,上土下寸,本意是寸土之地,指的是个不大的地方。早在秦朝,"寺"经常用作办事机构或者政府单位,有"官舍"的意思。在较早的一些朝代,整个政府是由"三卿九寺"组成的。譬如,我们经常听到"大理寺"这么个地方,这可不是烧香拜佛之处,而是专门审核刑罚和案件的办事机构,行使着现代社会法院的职责,就是"九寺"之一。而大理寺的最高领导就是"大理寺卿"。
那么寺什么时候开始和佛教挂上钩了呢?基本上和佛教传入中国时间一致。有记载:宋朝《广韵》有云,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就是讲的在汉代时,有高僧从西方而来传经送宝,把接待安置他们的地方就称之为"寺"。后来,古人们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尊重,开始将佛教的场所也称为"寺"。(当然,除了尼姑庵之外)
我们再说"庙"。"庙"字的含义更多,一种是宗庙、太庙,指的是供奉祖先的场所。一种是供奉有名人物及神仙的地方,譬如曲阜供奉孔子的孔庙、泰山脚下的岱庙、山神庙等等。还有一种是有朝廷、朝堂的意思。自古以来最常见的就是第二种用法。
早在汉代以前,比佛教"寺"的使用要早几百年,庙就开始作为祭祀鬼、神的地方,不管这位神仙掌管什么,几乎各路神仙、大小仙人都有庙,譬如土地庙、河神庙、山神庙、龙王庙等等。由此说来,其实"庙"才是中国最早的和神仙、圣人沟通的场所,是真正的本土产物,体现了古人对上天的敬畏。
虽然"寺"和"庙"有很大的差别,但在上千年的不断演化中,由于佛教的盛行,本质上"寺"也是祭祀神佛的场所,与"庙"有相似之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寺庙"一词,通称这类场所。
2、寺和庙的区别有哪几种,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
现如今的人们常说“寺庙”,这是一个汉语词汇,人们将寺庙两个字连起来念,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寺”与“庙”是分开的,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是非常少见的。《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寺庙一词肯定是涉及到了佛教内容。从东汉时期开始,佛教传入中原大地,从此之后,佛教在中原大地中繁衍生息。时至今日,佛教仍然在我国出现,而且善男信女非常多。佛教是起源于尼泊尔,是在汉明帝时期才传入的中国。如今,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寺庙,寺庙的数量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一说到“寺庙”,咱中国人通常会连着一起说,但其实“寺”和“庙”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场合,知道这一点的人们肯定是不多的。也就是说,“寺”和“庙”完全是不同的。想要解释“寺”和“庙”的不同,就需要知道古代的大理寺。古时的大理寺相当于现今的最高法院,掌刑案件审理,秦汉时期名为“延尉”,北齐时候正式改名为“大理寺”。
唐朝时期,出现了九寺,分别是“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太常寺、宗正寺、卫尉寺、鸿胪寺、少府寺、太府寺”,寺其实是官署名。关于寺的解释,在《说文》中为“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正”“寺卿”等是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曹是九卿官署,寺舍指官舍等。
秦朝时有延尉,秦后有“寺”,但法治却是源远流长,“法”的古字即“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寺和庙是完全不同的。“寺”,形声字,上“土”下“寸”,表示寸土之地,精准且不容猜疑变化。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我国就已经有“寺”了,此时它与佛教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寺”与佛教就有了关系。
公元64年的某天,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高6丈,头顶放光、来自西方的金人,在殿庭飞绕,刘庄遂惊醒。作为皇帝,对梦是非常在意的。由此说来,汉明帝让朝中的文武百官解梦。博士傅毅启奏说:“陛下梦见的肯定是佛。”汉明帝听到这个解释,是非常高兴的。
后来西域僧人们也来到我国,当初接待他们的部门就是“鸿胪寺”(当年的外交部)。由于前往汉朝的僧人带来了很多佛经,所以刘庄命人在鸿胪寺旁边修了一座新的官邸,这座官邸叫做白马寺。“白马寺”的出现标志着“寺”在中国有了“佛教的庙宇”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寺”也成了佛教建筑的统一称呼。
“庙”在最早的时候,与佛教也没有关系。《礼记》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文解字》解释是:“庙,尊先祖皃也。”“庙”其实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孔子庙”,在中国、朝鲜、日本、美国等都建有孔庙,而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另外还有关羽庙等。
这些庙都是用来祭祀的。汉明帝在位期间,专门派人去取回了佛经,并且建筑有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寺”字其实来源于“鸿胪寺”的寺字,当时,有二位印度高僧跟着东汉使者到了我国,汉明帝对二位高僧相当礼重,不仅亲自接待了他们,还安排他们暂住在了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
为了纪念那些有杰出贡献并去世的人,就为他们建庙,比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世世代代接受人们的香火敬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时候无论是寺还是庙,都与佛教无关。汉明帝时期,由于僧人前来汉朝,因此白马寺就成为了僧人居住的地方。“寺”是官署、佛和僧侣居住的地方;“庙”是奉祀祖先、供奉鬼神、供奉伟大人物的地方。
可是,随着朝代的发展,寺庙逐渐的结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了与佛教有关的地方。最直白地说,寺就是外来宗教的一个宣讲场所,而庙则是历代炎黄子孙纪念国殇以及忠孝人士的场所。之所以会出现寺庙,只不过是人们的口误而已。这个口误也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约定俗成的说法。
本文关键词:寺和庙的区别有哪几种图片,寺 和 庙 有什么区别,寺和庙的关系,寺与庙有什么区别,寺和庙的区别是什么?。这就是关于《寺和庙的区别有哪几种,"寺”和”庙"原来有这么多区别》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