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岩话闽南人能不能听得懂】,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龙岩话闽南人能不能听得懂:福建第三城龙岩市,市区和郊县方言不相通,但融合得很好
- 2、龙岩话闽南人能不能听得懂,福建龙岩新罗居然妥妥的闽南范儿
1、龙岩话闽南人能不能听得懂:福建第三城龙岩市,市区和郊县方言不相通,但融合得很好
福建省过去因为山地众多,交通闭塞成为“兵家不争之地”,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不争”使八闽保留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而且彼此自成一体,这在其他省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福建省的城市并不多,位于闽西的是龙岩市,它是省内面积第三大的城市,190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人文景点和自然风景区。
龙岩市大多数郊县的人民以客家话为母语,不过市区民众却以闽南话为母语,口音虽然和厦门、泉州、漳州略有不同,但沟通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反而和长汀、永定等地的百姓沟通需要使用普通话,各个族群之间融合得很好,如果时间往回追溯四五十年,因为普通话尚未真正普及,一般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实即便是同一个县,各个乡镇之间的口音也不尽相同,用同一种方言沟通也是半听半猜,似懂非懂。
龙岩市管辖的各个县之中,个人比较喜欢的是长汀县,客家人聚居地的第一个府-汀州府就在这里,随汀州府建造的汀州古城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还是唐代福建五大州之一,历史上地位超然。
汀州古城保留着浓郁的唐风宋韵,安静的氛围更加增添穿越感。
古城内的卧龙书院是龙岩市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点,这里是汀州八县历史最悠久的一座书院,也是一座南方风情浓郁的古典园林。
书院内还有一栋国际影星成龙捐赠的徽派建筑龙学宫。
据说卧龙书院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个人认为夜景比白天的景色更加好看,不过这座书院大多数晚上好像是不对外开放的。
长汀县最有代表性的商业区是店头街,反过来读是“街头店”,虽然意思变了,但也读得顺口。
店头街全长466米,是汀州古城最早的商业街区,除了分布着各种传统商铺,还有张宅、王家祠、兰氏宗祠等明清古建筑。
“店头”在客家话中的意思为最好的集市商铺。
沿街游览,发现两边都是砖木结构的古典建筑,店铺前方彩旗飘扬,街上没有嘈杂的叫卖声,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浓浓的古典韵味。
其实长汀县的年轻人也能够听懂一些闽南语,但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能够听懂的并不多。我既不会说闽南语,也不会说客家话,但两种话都能够听懂个大概,不管在龙岩市区,还是在长汀县城,感觉都很亲切。
2、龙岩话闽南人能不能听得懂,福建龙岩新罗居然妥妥的闽南范儿
龙岩方言属闽南话的次方言,龙岩人与厦门人基本上可以听懂对方讲话的大意,词语相同的约占百分之八十。龙岩话区与客家话区毗邻,在几百年的交流、融合中也形成了许多相同词语,其中大部分是共同来自于汉族中原祖地,也有少部分形成闽西人共通的特色俗语。而且龙岩地处山区,历史上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 保存的古代汉语成分也会多些。全国八大方言区,新罗区(原龙岩县)境内通行着两大方言,92%的人讲龙岩话,8%的人讲客话,所以龙岩话区成为了全国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语言表达着不同时空、不同族群的情感与思维方式。龙岩话中沉积着一些极具特色的方言俗语。
比如盛宴,龙岩人叫“丰蔬”,即丰足的菜蔬,由于龙岩历史上属贫困山区,办宴时以蔬菜为主,鱼肉较少,所以盛宴不叫喝酒,而叫食丰蔬,当然也有可能是主人的自谦之词。中国人称“老公”为“丈夫”,喻为高大伟岸可以依靠的意思,但龙岩话中连小男孩也称为丈夫婴仔,说明对男性的特别肯定。当然,也有的词语是带上低俗烙印的。 比如肚子,龙岩话有称“腹肚”“肚囊”,但不少人也叫“屎肚”,“肚子痛”称“屎肚疼”, 外地人听起来免不了要调侃几下。
龙岩保存古代方言俗语比起闽南话区(以厦门话为代表)其他片区显然会多些。这里举以下一些词例:
露,指雾气,也指露水,龙岩话可以将雾说成露,蒙雾说成“禽露”。厦门话雾与露是明确区分的,古代汉语露就是指地面水汽夜间遇冷凝聚的水珠,但也指水汽, 比如《诗经秦风兼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苏东坡《赤壁赋》有“白露横江”, 这些都是以水气为露的用法,与今天龙岩话相同。
当,时间副词,现在。“现在就走”,龙岩话称,“当就行”,厦门话“当”不能单用, 现在称为“现时”“即站”。《左传襄公九年》“当今吾不能与晋争”,“当”就有现今之意。
旦旦,时间副词,经常,天天。《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孟子告子上》“亦犹斧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厦门话经常称为“逐时”。
下昼,下午;昼,指白天,龙岩话称上午、下午、中午为上昼、下昼、当昼,厦门话 则称为上晡、下晡、下昼。《诗经豳风七月》就称白天为昼:“昼尔于茅,宵尔于绳。”
择,选择,龙岩话称选为择,如择物,择婿郎(女婿)。厦门话则称“选”。先秦汉语 “选”多用“择”,如《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物”水,没入水中潜泳。厦门话称沉水。“勿”“沉”本为同义词,但龙岩话不用沉水,而用物水。西汉贾谊《吊屈原赋》“沏深以自珍”。
总之,由于龙岩话比起厦门话发展较慢,像以上这些词例都属龙岩话仍然保存的古语成分。至于整个闽南话区都还保存的古语的词例还有不少,如:鼎(锅),箸 (筷子),涂(泥土),清气(干净),天光(天亮)等。也有些词语在龙岩话与厦门话中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比如:钱,龙岩话称“纸字”,厦门话则称“镭”;阴天,龙岩话称“乌暗天”,厦门话称“厦门话称“乌阴天”;扫墓,龙岩话称“醮墓”,厦门话 称“巡墓”……
闽、粤两省多是从中原南迁的移民。由闽粤再迁至台的,台湾省对一百个大姓 统计,有63姓总户口的80.9%都称其族祖从中原固始迁来的,而今天闽南话保存与固始话相同成分最多的要数龙岩话了。比如北方官话区以北京音为代表,有声母21 个,而固始是17个,与闽语“十五声系统”相一致。
以上是龙岩话主要特色,它成为一份特别珍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阿艳说旅游
本文关键词:龙岩的闽南话,龙岩话到底是不是闽南语,龙岩话闽南人能不能听得懂呢,龙岩话方言,福建龙岩讲闽南语话吗?。这就是关于《龙岩话闽南人能不能听得懂,市区和郊县方言不相通》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