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恢复中国经济,快拿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吧。知名学者孟晓苏建议老百姓拿三分之一存款买房恢复中国经济。
简直是愚蠢到家了,你怎么不拿存款买房?有本事把你的养老金分我一半,把你的医保分我一半你愿意么?我们老百姓好不容易存点养老钱,你竟然还惦记我们的存款,太过分了!没存款,也没养老金,你给我们养老呀!
#大庆头条#最近我有两个亲戚特别闹心,其中一个是由于最近疫情厉害,他的饭店一直没有正常营业,造成的没有钱付房贷断供了,银行不惯着他,直接把房子收回,然后进行拍卖!拍卖的价格还特别低。
导致的结果就是亲戚这夫妻两的房子不但没了,首付没了,过去三年每个月的还本付息也清零了。这还没完,他俩还要欠银行40万。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竹篮都掉进去了!
房子没了还要还40万给银行?各位条友老爷们,看到这两夫妻的贷款买房,后来断供,房子被银行拿去拍卖的最终结果,你觉得可怕吗?不但房子没保住,还要欠饥荒,弄不好还得上征信,,Ծ^Ծ,,!!
还有一个亲戚比他们还倒霉,房子从买了就没看见过,直接房子烂尾了,不但没看着房子,还得还贷款!!有一段时间,他想不还贷款了,但是马上接到银行通知,不还要上征信黑名单。
我亲戚买了烂尾楼,才知道一个道理,卖地的没责任,卖房的没责任,贷款的没责任,买房的必须承担无限责任,无耻不无耻?
合同到期不交房没人管,开发商停工没人管,开发商表演式施工没人管。我亲戚不还贷了,就立马出来要给上征信,房子又不是我亲戚盖的,凭什么都让他来承担?
有的时候对房子我们真的没什么好办法(ー_ー)!!老百姓永远是弱势团体
#大庆头条#扶弟魔领导来借钱,我该怎么办??
昨天天上班一出门,对面飞过来四个老鸹,我就知道没好事,果不其然同事找我借钱,大家看看借钱记录,兄弟我以前也借过钱,也被借过钱,啥理由都有,买房子买地喝酒唱歌,女友买包钱包被掏~~最可气的还是有找失足女聊天被罚款5000的,但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为伏弟魔借钱的情况。听当事人说完后,兄弟我突然间感觉我家大胖子简直就是贤妻良母,看见乱七八糟没地方下脚的房间也是窗明瓦亮,一尘不染!!。
先简单介绍一下当事人社会我强哥。我们公司部门的一个组长,每月加上技术津贴2w起步。算上加班费和年终奖,年薪估计30多万,工作也比较卖力。没想到这种年薪的人也会到处借钱。而且看他平时穿着非常节俭。基本全身都是单位发的除了内裤,上衣裤子衬衫袜子皮鞋,对了内裤单位不发,只能说放在大街上,绝对看不出是年薪30万的人,洗澡绝对用单位发的洗发香波,推荐他用治疗脱发的都舍不得。
一次在同事婚礼上,看过他败家娘们,感觉是小富婆,雍容华贵,包包是驴牌的。一眼看过去。和强哥站在一块感觉不是一个社会阶级的,但是把老爷们赚钱老娘们花,在咱们东北属于正常现象,本主没说啥咱也不能多嘴多舌不是。
但是今天这件事,也算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后来吃饭的时候据强哥说,他们家的存款都是交由老婆打理,结果媳妇大手大脚不说还给了她家将近100万(包括给她爸妈买车的和给她弟弟买房的,大庆房价比较便宜,创业城的才60多万)。现在一看家里的存款基本三位数了,估计还不是9开头的。按理说孝敬爸妈天经地义,咱们不能说什么,但是打钱给弟弟赌博。
这件事一般人实在不能理解。现在也就是当事人强哥还算是个怕老婆的主,遇到这种情况还在帮她弟弟到处借钱,不过也是光屁股推磨~转圈丢人。换成一般人,估计早就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了,或者打她一个满脸桃花开,让她知道春天不再来,让她去大庆油田总医院多住两天。
我也是嘴贱,告诉他离开这个娘们你还能找大姑娘,你就不能爷们一点,实在不行把她送到大庆第三医院去,估计强哥回身就和她媳妇说了,当晚她家的哪位电话都给我骂的没电了,她的骂功绝对在农村里面都是出类拔萃的!
希望强哥一路走好吧!!扶弟魔
听说西电要搬迁到高新区了!那莲湖怎么办?原来的厂区怎么处理?会不会建成纪念馆或者公园什么的?
大学上学就在大庆路劳动路路口的西安理工大学莲湖校区,现在这里的校区已经取消了,变成了一个高考补习学校。
在大庆待了三年,这三年的学生时光,从第一次来西安,在西安学习,再到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西工大实习,总共在大庆路生活了五年多,感情还真的有。
在互联网上看到西电要拆迁到高新区,虽说西电没有算入GDP的范围,但是多少在西电上班的人在莲湖买房居住,考虑的不是为了上班方便吗?厂区搬迁后,原来工人的居住问题能解决好吗?
最主要的也是最受人关心的搬迁后莲湖原来老厂区怎么处理,难道只要成为房地产公司挣钱的小金库吗?不能建成公园或者教育或者科研基地吗?
西安的老铁,你觉得莲湖老厂区会怎么处理呢?
有人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形容我。@兔爷儿读书 “精致穷”。说我是被困在消费陷阱里的人。
买了房子,装修完,我就是一个负债四十多万的人了。
我这个人看上去,有个体面的工作,还做过生意,实际上是个负债累累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分析了一下:
首先,我从小对存钱、消费、支出、收入、理财等没有任何概念和规划。糊里糊涂地过了前半生。
我非常清楚,我这样一个看似很努力的人,因为不善于理财,没有积蓄,是很难过好这一生的。
我深知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我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其次,我不是聪明的人,即使钱是挣回来了,因为不善于管理,依然是月光族。现在负债买房装修,虽然实现了梦想,也深知未来的日子丝毫不允许我懈怠。
今后,我要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要学会开源节流,不乱花钱。多赚钱,多存钱,积累财富,也要为未来存下一份生活保障。
老妈常说,手中有钱,心中不慌。我就是不听我妈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就是我吧!
我妈那妈这一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过得衣食无忧。而我半点也不像她。
很多时候,活得越是清醒的人,越是好命,以前我常嫌弃我妈没文化 ,不识字,我一直以为我妈很多东西都不懂,现在我才明白,我妈的好日子不是天生的运气,而是她应得的。
@兔爷儿读书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对你人生影响最大的话#
图片是作者在大庆市文化宫学习《优雅体态》形体管理课程@兔爷儿读书
为什么黑龙江人很少说“黑龙江”这个省名?到了南方,你碰到黑龙江人,问他老家哪的,他一般会说东北的,再补充一句,会说哈尔滨。如果细聊,他就会说哪个市,是靠近俄罗斯还是内蒙,因为像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双鸭山、鸡西、牡丹江都很有名,包括黑河、鹤岗更是闻名全国。黑龙江人可能对黑龙江省没有深厚的省域情节,往前数三代,大多都是关内移民过去的。走遍全国各地,你会发现黑龙江人,在哪都愿意扎根。南方确实很热,华北人去了热的往回跑,他们说还好啊,照样摆摊卖烧烤,就像广西人夏天热的反而不愿意摆摊。黑龙江人说的很现实,老家实在太冷了,能出来总比回去有奔头,恋家的夏天回去几个月,好多人直接买房定居了。
#农村的房和地,该卖该留#
我是70年代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从小见证过农村人那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过来的,村里没有闲人没有闲地,大家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村里谁家有事,都过去帮忙,各尽其能。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曾经的炊烟袅袅再也见不到了,都是留守老年人儿童,地里面也是杂草丛生,一片萧条景象,最近几年虽然村里通了公路燃气,却没了那么多人。我觉得袁隆平老先生说得对,农民还得种地,种地有粮食起码不会饿肚子,不受拿钱买不到进口食品的威胁!那些花钱在城里买房的户口在农村的人,在城里没有稳定工作稳定收入,是不是也会感叹城里待不住,农村回不去啊?所以我还是认为按照中国落叶归根的习俗,在外面在城市里漂泊到老了,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养老吧!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农业的发展,为了农村老年人养老,最好还是留住土地的同时有个自己的窝!
#如何看待有些农村、乡镇大量的空置房无人住#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每次有空和发小回农村老家水库钓钓鱼,总难免不调侃一下,现在的农村老家可以说毫无烟火人气,我们村也是大村户,全村上下都是丁姓的,加起来有将近两百来户,按照一户平均六人算差不多将近一千两百多人,但是现在全村上下,愿意留在农村的不足两百人,也就过春节的时候农村才能看见点人气。
二十多岁的时候技校刚毕业和同学去过昆山打过工,和同学一起租住的是农村的民房;价格便宜、环境整洁,周边大量的稻田,草木花果新盛,鱼儿欢快地在鱼塘里游着,颇有一番世外桃源般的感觉;城里人也爱住在农村,周边的工厂离农村不远,坐上公交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农村通上了天然气、马路边上的绿化修剪得精致,每天都能看到环卫工人在村口的道路上清扫卫生,以前年轻刚步入社会看见这种理想化的生活不以为然。
过了十多年后,随着县城的搬迁,村口几个大的烧砖窑的厂被叫停,大量的开发房地产吸引着一批批农村人去城里市里买房,去城里打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乡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慢慢 人去楼空,有些老人不愿意随子女住在城里,被生活物资所迫,柴米油盐都得去城里买,老人也无奈地离开了村里。
振兴乡村走出村口有城里人一样的工作,是鹭港城乡的关键,改善农村面貌,平衡开发城乡,农村乡镇估计也不会再有一间空房。
希望自己多年后也能过上早年前理想化的乡村生活,农村人还是住不习惯城里家家户户闭门的生活,习惯乡村虫鸣鸟叫,每天早晨鸡叫打鸣的自然生活。
#报告:中国居民人均财富36.6万#一看到"平均″这两字就头大,有时甚至愤愤不平。计划经济时代公有制,商品社会,八级工资,有人挨饿,有人不饿;有大寨有大庆的无私奋献,也有小岗式的懒汉。结果被平均为了一个"饿″一个"懒"。这两个字一时曾含概了前三十年。
市场经济私有制,实际平均主义(实际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正如恩格斯所说,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会绝对平均)不存在了,数字平均主义却风行了起来。于是,有人嘲笑这是打工者和马云在平均。
前些日子看到我国人均债务达到了13万元,超过了人均GdP(8万元)。瞬间疑惑起来,这GdP莫非是债务堆积成的?后来一琢磨债务是个长期累积的过程,GDP一般指当年。
本人所在驻地为一个说不上几线的城镇,但也高楼群体,房价平均在5~6000元左右。闲来转一转,发现凡高层楼群低层都是高大气魄的商铺,四周一圈。但往往只有正门一排及相邻的不多几家在营业,至少一多半空置在那里。
这可也是GdP呀,再加上不大的城镇还有几栋同样气势不凡的商用烂尾楼,这些不也在人均GDP里混过一段日子吗?
数字平均主义抹掉了贫富悬殊带来的差别,抹掉了社会地位的差别及工作报酬的差距,突出了整体形象。但是,人均财富36.6万,这个标准其实并不高,3口之家有一处像样的房产就差不厘了。这还是在中小城市,在一二线城市那就更别提了。所以,房价千万不能降,否则,财富就会缩水。
不过,现实中有房子没有房贷的年轻人很少。中年人又往往面临着儿子结婚买房和逐年高涨的彩礼,不得不还了旧债借新债。个人平均债务中这些人占了大头。
许多老年人是独生子女,面对的是疾病和养老以及人手不够和孤独,房子值多少个36万都如远水解不了近渴。生活本来就不易,财富只有使用价值的时候方能显出它的可贵,而住房不管它价值几何,到头来也不过是个"住"。
对于大多数下岗职工和来城市安家的农民工来说,36.6万财富更是奢谈,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就是他们最大心愿。他们的关切不是财富有多少,而是诸如延迟退休等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