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浦二手房出售(月浦二手房源)

儿女移民国外一定是好事吗?

从我身边人的经历来看,未必是好事。

邻居吴先生财运好,

上海房价还没有大涨时,

他在市中心黄浦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后来月浦老街动迁,

他又拿到了几套安置房。

最后宝钢还照顾他,

分给他一间几十平方米的门面房。

所以退休后的他可以彻底躺平,

光靠租金收入便足以潇洒的享受生活。

吴先生有一个女儿,长相平常,但读书却是聪明绝顶,成绩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以后她在浦东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结果认识了一个美国人。

说起来也奇怪,许多中国人认为的长腿细腰大美女,美国人却不喜欢。

偏偏眯眼晴塌鼻梁圆脸盘的女人,

外国人却当成是东方美女。

吴先生的女儿被美国上司狂热追求。

她女儿回家后征求父亲意见。

吴先生说,只要你觉得幸福便可以。

听到父亲没有反对意见,

吴先生的女儿便答应了美国人的求婚。

一番热恋后,吴先生的女儿决定随夫移民美国。吴先生也不反对。

但自从女儿离开了身边,

他总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

有时他看到别人家儿孙满堂,

就更感觉到孤独与冷清。

他是个基督教徒,经常去教堂。

他把市中心的房子捐给了教会,

自己则住到了教堂里,这样教友们经常在一起,还能体会到一点集体的温暖。

但友情始终无法取代亲情。

连上帝也解决不了他的思女之情。

有一天,他在手机里对女儿说,他想到美国去,打算跟女儿一起生活。

但女儿对他说,美国人各管各生活,邻居们之间也很少有交集。他去了美国,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

吴先生是个喜欢钻进人堆里的人。

吴先生闻言便拿不定主意。

所以一拖再拖,到现在也没去成。

说心里话,吴先生现在真有点后悔。

当初女儿如果找个中国人的话,一家人天天可以碰头,其实幸福指数会更高。

所以现在吴先生对年轻人出国相当反感,他总是劝别人,国外千好万好,总归没有一家人团聚在国内一起过日子好。

所以千万不要让家里的独生子女出国。

#上海二手房价格核验新政#

首先说明一点,上海实施的是二手房源“价格核验”,是之前核验挂牌真实房源政策的延续,与深圳指导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并非指导价。

现在有些区域,一些核验过的价格,绝大部分和之前出入不大,比如“汤辰一品”22万已通过,只有很小一部分较高者未通过,此次无非是把不成心卖扰乱者扫出局,其实挂牌较高者本身中介也不会主推,中介要的是成交。

哪怕单纯的指导价对市场的影响犹如狙击步枪影响有限,威慑大于杀伤,除非如果动用信贷,好似动用龙卷风火炮,大面积毁伤,当前房价涨跌,从逻辑上其实是看信贷。

二手房“价格核验”对于未来房价,不构成实际影响,可能更多人选择观望,但长期看还是需求决定市场,如果供应减少与日益增加的需求跟不上,上海的房价核心区位依然看涨,稀缺且有使用价值,就会有价格;当然区域的差别也会更加明显,有些事真涨,有些是被平均。

哪怕没有价格核验,买房的人也不会傻到,仅看一套房,溜一圈下来就会有大致的了解,这毕竟不是菜市场买菜,买卖双方都会较为谨慎;

房产中介更倾向于价格较低的房源进行推荐,房产中介要的是成交,太高的价格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但当然如果某房东执意要求挂高房价,中介也会照办,但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房子都是充当炮灰。

月浦一套3居室市场价320万左右的房子,挂到380万,5年过去了,还是在挂盘,来看的人,更多是看户型。

猜测上海近期内不会实行指导价政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活法,可以欣赏不一定可以照搬,深圳的成交量和地盘区域相差甚远,何况上海区域房价并不是全都高不可攀,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当前的经济实力,寻找合适的定位;

非市中心或者外滩周围房产不娶,的确是贵,但我觉得合理,有钱人就让他们去疯狂,房价20万+,再降个10万、8万的我们可能还是买不起,那不是普通人该考虑的地方,就那点地方,稀缺就有无限价值;

外环边上找找,A30郊环线看看不可以吗?如今地铁四通八达,比别人早起来1小时,省下200万难道不好吗? 拿最近火爆的杨行举例,A30旁,又加即将配套新的上海北站、较好教育、较好医疗机构加入,未来可期,但这个地方的房价还赶不上上海的均价,相隔3公里的盛桥房价平均不足2.5万/平,离上海市中心,大约22公里,算是近郊,但该区域的房价一直是下探态势,去年的火爆,并未让该区域房价带来多大的起色。

但如果上海也实行指导价,可能会有如下影响;

1、银行

上海2020年二手房成交30.2万套,一手房8万套左右,可以看出上海的房产市场是以二手房为主,房贷业务对于银行而言,是最优质的资产,如果缩小房贷,银行需要重新调整存贷业务,这是动了银行的蛋糕。

2、刚需

上海总人口2487万,里面包括许多转沪籍的新上海人,不在沪籍的外来人口也达到1048万,15-59岁占比66.8%,输入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这就是最显眼的需求;

如果指导价内包含信贷,可能部分人会更伤,政策是把双刃剑。

一套1000万的房子,辛苦攒够350万首付,贷款650万,指导价来了,变为800万,只能贷款520万,等于提高了首付480万;

对于有钱人而言,100万真不算什么,这些政策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市区多一个厕所能多出上百万,依然争抢双卫,其实一家就拿几口人,双卫真的重要吗?是钱多人傻吗?不是,是上海有钱人太多。

整体而言,如果指导出台,买卖双方会处于胶着状态,成交量和价格都会在暂时下降,但买的人需求在哪放着,他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反而会更加急迫,比如上学,婚房。卖方或者置换的人,现在1000万的房子不可能按800万去卖,出租也是一种收益;

短期看好像价格下来了,但没有成交量的价格就不具有参考意义。长期看,任何有使用价值且具备了稀缺性物品,他的价值一定会在价格上反映,延缓需求的释放,不过是为下次的上涨积蓄能量,越限越涨的的情形会再现,房产犹如高速风驰的列车,行驶了20年,不可能立即抱死,只能用时间换空间;

不过未来城市涨跌有别时代也将开启,但仅仅是政策因素,而是人口结构导致需求的改变。

上海是最具有吸引人才的城市之一,每年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加入,企业总部的汇聚,为这座城市舔砖加瓦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带来更多年轻的活力;更高的收入让上海的房价变得更有支撑,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让上海房产交换更加频繁,更加具有流动性,这也是判断一个城市未来房价走势的最简单逻辑,人,年轻人流入还是流出。

人的命运,

跟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比如我们月浦人,

八十年代进入宝钢时,

附近有许多人羡慕我们。

当时,大型国企效益好,

宝钢又是好上加好,

所以进入宝钢以后,

可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但后来,上海出台了新的政策,

动迁或拆迁,成了一些老百姓发家的机会。

我们月浦老街当时拆迁时,

每家每户分到的都是60平方米的小房子,

而且结构与房型不好,

所以许多人感到不理想。

但现在月浦附近的许多镇,

拆迁都分到了好几套大房子,

所以许多人靠拆迁成了有钱人。

我有一个同事,

家里在原来的刘行地区,

他拆迁后分到了八套房子,

每个月光靠房租便能很舒服的生活。

我们在一起聊天时,

他常常说,月浦人最吃亏,

在宝钢辛辛苦苦地干了几十年,

还不如杨行刘行一带多分一套房子。

我听了只能苦笑。

但事实确实如此。

我原来住月浦老街,

一套老房子面积接近二百平方,

如果按现在的拆迁政策,

最起码可以分到三套公房。

现在月浦房价4万以上,

一套房子市场价4百万以上,

如果晚拆迁几年的话,

我不用工作便可以躺平了。

想想人生真是一场梦,

宝钢建在月浦,给月浦人带来了什么?

是好事?还是坏事?

唉,真是百感交集。

刚刚成交,22684人围观,上海市宝山区塔源路300弄196号1_3层联列住宅#宝华北岸郡庭#小区房子,以低于评估价118.4万元的价格起拍,总价475.6万元成交!

该房产面积198.27平方米,有4人报名参与,经过2轮的激烈竞拍,最终C2051以最高价胜出23987元一平方,相当于市场价7.69折成交

拍卖标的详情

1、拍卖对象: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塔源路300弄196号1_3层联列住宅,3层,建筑面积:198.27平方米,联列住宅,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73.67平方米,不动产权证号:沪(2019)宝字不动产权第029071号

2、房产状态:住宅性质,已腾空,无户籍信息,无租赁,有抵押

3、评估价:5920000元,起拍价:4736000元,保证金:470000元,增加幅度:20000元,起拍均价:23887元/平方米,成交价:4756000元,均价:23987元/平方米

4、均价比:二手房|评估|成交=31176元/平方米|29858元/平方米|23987元/平方米=1|0.958|0.769

5、周边配套:附近有宝山10路、宝山86路、宝山89路、地铁1号线、3号线、7号线等

房子不良性分析

有抵押信息,需要解押后才可以过户

特别提醒

欠费情况:截至2021年3月,物业管理费欠费约为15525元(物业费为2.9元/月/平方米);水费欠费31.1元;电费无欠费;燃气费欠费未知

竞价成功确认书

处置单位: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

标的物名称:上海市宝山区塔源路300弄196号1_3层联列住宅

公告时间:2021/03/31 16:19:15

开始时间:2021/05/17 10:00:00

结束时间:2021/05/20 10:01:04

用户姓名陈煦涵通过竞买号C2051于2021/05/20 10:01:04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于xxx平台开展的“上海市宝山区塔源路300弄196号1_3层联列住宅”项目公开竞价中,以最高应价胜出。

该标的网络拍卖成交价格:¥4756000(肆佰柒拾伍万陆仟元)

这套房产位于宝华北岸郡庭小区,于2012年建成,月浦商圈,物业费2.9元/平米/月,绿化率50%,二手房均价31176元/平方米,容积率1.37。评估均价:29858元/平方米,成交均价:23987元/平方米,这个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如果你参与竞拍,这个价格你会考虑吗?欢迎留言评论交流!#上海头条##上海身边事##二手房#

#上大房产#

目前整个宝山区涨幅最大的无疑是上大地区了。

附近相关配套也慢慢起来了,上周六也就是8月27号城市山姆超市开业。

7-15双地铁,自带南大产业,学校,医院!未来18号线二期,20号线!然后南大智慧城也在建设中,加上宝山上大地区本来就是价格低洼处!

从房价增速上也能看出,上大平均增速12%,其次共康,而大华只有5%,淞宝,罗店,月浦就更弱了!!

去崇明旅游,

发现岛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至今留在乡下以务农为生的,

几乎都是些上了年龄的老年人。

崇明人去了哪里?

我在一家民宿借宿时,

询问了当地的几个老农民,

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

崇明的年轻人不愿意务农,

稍有经济实力的,便买房去了上海。

这种现象跟江浙地区的农村有点相似。

我每年都要去浙江的一些地方玩,

发现浙江山区的居民也是以老年人为主,

年轻人都去了经济发达的城市生活。

这是中国农村城市化后的一种普遍现象。

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

岛上土地肥沃,空气新鲜,

已经被上海市政府规划为生态岛。

但这样一来,工业发展就受到了限制。

而年轻人愿意务农的人又少,

开办农家乐又没有浙江自然条件好,

所以他们向往大都市的繁华生活。

崇明人大范围买房离开海岛,

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

当时上海缺少出租车司机,

许多吃苦耐劳的崇明人便积极报名,

到了上海的各家公司开“差头”。

这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

时间长,需要起早摸黑,

有时忙得连上厕所都没时间,

到了半夜还要将车交给搭班的司机。

他们每天赶回岛上时间不允许,

所以许多司机便在宝山地区借房居住。

那个时候上海房价还相当低,

后来有许多崇明人赚了钱,便陆陆续续在宝山附近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近几年,崇明农村拆迁的地方多了,

有不少人拿了钱后直接到上海买房,

农村的年轻人就更加少了。

在我们月浦,

有许多新村都居住着崇明人,

他们有的工作在上海,

有的读书生活在上海,

已经不准备再回岛上居住了。

崇明人热情好客,

根本不像传说中的是刁民。

我楼下的李阿姨帮儿子带孩子,

每次从崇明回来,

都会带许多土特产,

分送给楼上楼下的邻居。

这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刁民?

崇明人相互之间还比较团结,

有时在新村的小花园里碰到他们,

见他们一起用乡音聊天,

吃吃甜芦粟,讲讲崇明活,

感觉他们快乐的“奥气话依”。

邻家奶奶癌症晚期。

她不想去医院了,她说,这回阎王爷已经在催她上路,没必要再去折腾了。

她的儿子经济条件不太好,下岗后一直在一家私企打零工,拿最低工资。

还好她有一套房子,可以传给儿子。

一套上海的房子,面积不大,但很值钱。

静安寺附近,房价在十万以上。

为了这套房子,两个女儿却颇有微词。

邻家奶奶一共有三个子女。

儿子很孝顺,对母亲照顾的无微不至。

两个姐姐偶尔也会买一点东西,去看望母亲。但日常照顾都是弟弟夫妻俩。

儿子问医生,母亲的病还有希望吗?

医生说,最多活一年,

所以花再多的钱也是浪费。

儿子征求母亲意见,母亲说不看了,这样的苦日子,多活是多受罪。

儿子便遵从母亲的意愿,放弃了继续治疗。

但他的两个姐姐有想法。

她们指责弟弟,你拿了房子,就应该积极的去为母亲治病,否则就是不孝。

结果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被一意孤行的姐姐们送去了医院。

结果花了二十多万在头顶上开了一刀。

母亲的病自然无法痊愈,

拖了一年多,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她埋怨自己的女儿,

说她们不该逼着弟弟送她去医院。

一年多的化疗,她受尽了痛苦,还害得儿子欠下了一笔债。

两个姐姐觉得受了委曲。

她们感到母亲有偏心。

但弟弟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姐姐心态不好,是妒忌母亲把上海的一套房子全给了他一个人。

母亲去世后,姐姐与弟弟大吵了一架。

现在她们与弟弟一家也不来往了。

大家觉得姐姐的做法对不对?

她们家到底谁才是尽了孝道?

最近路遇“小苏北”。

“小苏北”姓陈,是我几十年前曾经的同事。我刚进单位时分到了他所在的班组。

我对组里每个人都客客气气的,拆了包“红塔山”香烟,每人发一支。

工作等一天,师傅对我谆谆教导:“那个陈苏北你离他远点,苏北人,料不好,翻脸比翻书还快。”他又道:“我祖籍绍兴,上海人都习惯叫绍兴人为绍兴师爷,做师爷的都是有身份的。苏北人在上海,不是澡堂子搓背的就是扦脚的,再就是马路边上挑个担子剃头的,最好的也就是杀猪的。”

我不知怎么应对,唯唯诺诺,点头如捣葱。

师傅的话,不可不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同于父亲发话了。

可我心里是不认同的。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出生地的好坏不等于人的好坏。我也没见着监狱里关着清一色的苏北人,杀头枪毙的也不全是苏北人。雷锋式的好人苏北也很多,上海人人渣也不少。前几年,一个本地人强奸一女孩给拉去毙了。

所以,背地里无人时,我悄悄给他递根烟,他笑笑,朝我点点头。

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调其它地方去了。也巧了,那么多年从来没碰到过他。

这次路遇他,我吃一惊,问道:“你咋在这里?”我听说他住市区闸北那里。

他说道:“一言难尽,儿子收入低,买不起房,我把闸北的房子给他结婚住了。这里房价低,买到这儿了。怎么样,到我那去坐坐?″

我随他进家。两室一厅,其中一间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上题“苏文斋”。寓意苏北文人的书屋。

进去一看,靠墙一排书柜。房中间一张大桌子,桌上文房四宝。桌上铺着一张 宣纸。

我问他:“你练书法?”

他道:“退休后,到区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现在 造诣颇深,你看我获得的奖状。”他拿出几张奖状还有几个奖杯,又拿出几张他认为的得意之作。

他说:“你拿几张去,以后老值钱了。‘’

我问道:“何以见得?”

他说:“搞书法的人,活着时写的再好也不值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有个老头,写了一辈子,穷得叮当响。有次国家搞书法展,他斗胆拿几幅去,郭沫若一看,惊为天人之作。后来拿到日本去参展,疯了日本书法界。可惜一激动,没几时就乌呼了。现在他的纸论平方尺卖”

我笑侃他:“你比王羲之写的好?”他说:“差不多少。”我正喝茶,一口水喷到他脸上。

我问他:“那要等你死了才值钱?”

他又道:“真的,你比我年轻,我肯定比你先死,你拿几张去先别急着卖,捂它几年,到时,可能一张纸好换一套房。”

我手一抖,茶杯没拿稳,摔地板上了。说道:“猪拣大的杀,人又不是论年龄死。”

我又问他:“要捂几年?”

他认真的道:“到你孙子头发白。”

两个人同时笑的泪流满面。

我对他说道:“不要不要,留着等你孙子发财吧,告辞告辞。‘’

这次见他,我对他刮目相看。

什么苏北人上海人到处都有文化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86727/
1
上一篇潍坊公积金(潍坊公积金贷款利率)
下一篇 呼和浩特市海亮(呼和浩特市海亮广场美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