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创新驱动 迈向国家级高新区

本报记者 程正林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工业园区则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去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科技投入达到9000万元。截至2014年6月,该区企业专利总量达到1734件。 开发区不仅开展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研引导与成果推广,还推进企业产学研合

本报记者  程正林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工业园区则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去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科技投入达到9000万元。截至2014年6月,该区企业专利总量达到1734件。
开发区不仅开展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研引导与成果推广,还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企业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有科技型企业4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30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21.5亿元;正在为创建“高新区”努力奋进。

指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专利

“我们的尾纤系列产品全国排名前三,光固定衰减器国内排名”,大冶经济开发区晨信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余钢介绍,他们公司十分注重科研投入,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他们科研投入力度也在逐渐增加,仅去年投入大约在1000万左右,还在武汉光谷设立研发中心。而科技投入产值丰厚,2014年公司实现营收约1.3亿元。
科技创新给企业注入发展动力。“此前,我们公司产值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余钢介绍,公司将继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创新发展是企业和开发区的共识,去年,开发区科技资金投入32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2014年,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科技投入达到90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现有科技型企业4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30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21.5亿元,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3亿元。2014年,该区企业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17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5亿元。
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该区积极为企业申报项目创造条件,宣传科技政策,指导申报科技项目、专利。去年帮助区内7家企业申报了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级科技项目2项,升级科技项目13项。到2014年6月,该区企业专利总量达到1734件,按类型分:发明208件,实用新型237件,外观设计289件,已授权为406件,其中发明为50件,实用新型205件,外观设计205件。

与20家高等院校建合作关系

  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依靠科技发展壮大,开发区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优化创业环境。
“不仅有政策方面的支持,给我们免费提供500平米的办公场地,还给我们申请科技资金35万元补助”。入住开发区孵化器的黄石炫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文勤介绍,因为项目投产前期大量需要资金、场地投入,孵化器帮扶给他们解决了大难题,使他们创业梦想成为现实。去年,开发区出台《大冶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暂行管理办法》,目前已经吸引一批高精尖企业入园创业。现已引进金欣环保、舜禹膜材料、友创科技等25家科技型企业,其中9个项目是黄石市市级科技项目。
开发区把科技创新的孵化,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科技创新势头发展越来越好。如今,该区搭建9创新平台,其中,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2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个,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实施创新人才计划,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聘用院士4人,百人计划人才2人,全区现有博士10人,硕士、中级职称人员5930人。建成5个投融资平台。
去年,开发区征集企业技术难题10项,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实美科技、舒嘉科技等7家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理工等开展合作,建立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的全面产学研合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8项,联合开发项目6项,委托开发项目5项,开展技术转移10项,目前,开发区有32家规模以上企业与20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些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为开发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培育了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转型升级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工业设备用换热器”和“生活电器用压缩机”是开发区节能换热装备产业的两大板块。工业设备用换热器产品有9大类别、14个系列、2500多个品种,是工业全领域换热器供应商;生活电器用制冷压缩机已经开发出13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型号,是国内外知名品牌冰箱、冰柜、冷饮设备压缩机供应商。我国艘航母的换热装备就是产自开发区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40年的发展,该区高速节能换热装备产业逐渐加快创新步伐,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同行业顶级水平,产业规模聚集,发展快速稳健。
在发展传统产业同时,开发区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以来,该区按照高新产业园区发展的定位,紧抓大冶首批列为资源枯竭试点城市的利好发展机会,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大战略转移任务,用创新发展的思路改造传统产业,在招商上把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首选,使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明显的成效,现已经形成了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集群。
现有的三大主导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以劲牌公司为主的饮食饮品产业,产值达到63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端节能换热装备为主。2012年被省厅列为“湖北省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高新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以山力公司为主的13家铝材生产企业,已是湖北、国内第三大铝型材料生产基地。

十三五”规划向级经济开发区迈进

  改革创新是发展必由之路。开发区围绕“级高新区”目标,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推动开发区的跨越、科学发展。2013年,开发区全面启动创新改革,通过了《大冶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全面实施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战略》,理顺“五大机制、四项机制”,解决好体制内的不畅通问题,支撑长远可持续发展。同时,按照“高速、廉洁、清晰有效”配置领导班子,激发活力,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效能。
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指出了园区未来创新发展的定位:按照高新区的战略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加快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入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大冶高新区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引领示范能力,努力将大冶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
未来几年内,园区创新发展将着力打造“以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环保节能、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新兴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产业”的“321”产业格局,打造中部地区极具特色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健全区域创新创业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设立大冶高新区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研究院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并试行股权激励机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建立大冶高新区联盟年度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加快推进品牌示范区建设,推进商标战略,支持园区企业创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创新促进机构建设,推进大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设立专利技术展示平台,强化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推介、科技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能力。
同时,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5000万元大冶高新区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组建3-5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以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方式支持区内主导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支持有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融资和民间资本开展创业投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462/
1
上一篇及时清除市民生活垃圾
下一篇 80后妻子欲卖新房救夫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