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陷入贫困不甘落后,用勤劳双手演绎非凡人生 “鸭司令”张远波脱贫记

■本报记者 周万榜 文/摄


  在恬静的河畔、翠绿的山坡旁,“嘎嘎”声响彻还地桥镇马石村山间。循声望去,鸭棚里的张远波正吆喝蛋鸭觅食。他一边赶着鸭群,一边向记者介绍:“我现在有2000多羽蛋鸭,去年纯收入3万多元。”
  
  儿女突患疾病
  家庭陷入贫困
  
  1998年,张远波与还地桥镇板桥村女青年胡丽娟走入婚姻殿堂。婚后夫妻俩十分恩爱,一年后儿子出生,2003年又喜得一女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夫妻俩陪伴着孩子们成长。
  为了让家里生活变得更好过一些,2004年,张远波夫妇决定把儿子留在家里让两位老人照顾,带上女儿前往浙江打工。经过一年的打拼,孩子不断茁壮成长,自己也存了点钱,过年回家便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过得十分舒适,笑容常挂嘴边。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刚刚读完小学的儿子和活泼可爱的女儿,突然行走不便,在黄石、大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正在上学的儿子和上幼儿园的女儿只能辍学躺着家中。
  这场儿女突患疾病的灾难,让这个幸福家庭突然没了生机。“那段时间天天以泪洗面,跑遍大江南北,只为能让孩子的病好起来。”张远波背着儿子,胡丽娟抱着女儿四处寻医问诊。
  经上海一医院诊断,两个孩子患的是先天性肌肉萎缩症,该病目前在国内没有治好的先例。得知这一结论,张远波夫妻如遭五雷轰顶。“我们始终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又带着孩子北上北京、南下广州继续求医。然而,经过专家复诊,最终结论与上海医院诊断一样。
  面对这一不幸消息,张远波夫妻只好带着孩子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远波为两个孩子前前后后花费了30万元,其中20多万元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一场疾病变得一贫如洗。
  
  借助扶贫东风
  重操旧业脱贫
  
  张远波夫妇不仅负债累累,而且每天还要在家里照顾两个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孩子,不能出远门打工,甚至连镇上都去不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同手铐一般,把他们夫妻俩紧紧地锁在家里,彼时的他们只能在村里守着几亩庄稼地。
  2014年,市民政局与还地桥镇马石村结对帮扶。工作组驻村后,对全村21户贫困家庭调查摸底,将张远波列入重点扶贫对象。
  为帮助这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共谋精准脱贫之策,商量通过培育贫困户“造血”功能,帮助这个家庭走上脱贫之路。交谈中扶贫干部了解到,张远波有养蛋鸭的经验,于是,一条养蛋鸭的脱贫道路就此在张远波面前铺开。
  在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不仅为他落实了场地,还帮他从银行贷款5万元,他自己也从朋友那里借了5万元。资金和场地解决了,张远波迅速行动起来,搭建鸭棚,买回1000羽鸭苗,开始重操旧业。
  久未养殖的他,初期遇到了些许困难,鸭苗的存活率不高。他便查阅养殖书籍和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养殖的鸭苗成活率逐步提高。
  刚解决完鸭苗存活率的问题,鸭蛋销售又成了新的难题。张远波的妻子胡丽娟,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不管是寒来暑往,每天挑着鸭蛋沿村叫卖。驻村工作组也多方联系,帮助他们接订单拉客户,市场才慢慢打开。
  现在,胡丽娟还学会利用电商平台,在抖音上向网友展示自己的养殖场、制作咸鸭蛋的过程吸引网友,不少网友纷纷私信胡丽娟购买鸭蛋。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张远波的养殖场也逐步走向正轨,蛋鸭也由开始的1000多羽,发展到现在2000多羽,全年纯收入有3万多元,张远波成功摘下“穷帽子”。
  世事难料,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饲料进不来,鸭蛋卖不出去。不仅产蛋率下降50%,而且还有上万枚鸭蛋积存库房,急得张远波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驻村工作组得知该情况后,及时上报市民政局。该局高度重视,组织200多名职工献爱心购买鸭蛋;市委机关食堂和还地桥镇食堂也购买了他家的鸭蛋,解决了疫情期间销售难的问题。
  每当晨曦初露之时,在鸭场可以见到张远波和他爱人胡丽娟忙碌的身影。“只要勤快点,多干点,钱就会越赚越多。”苦尽甘来的“鸭司令”张远波说起以后的日子,信心满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40949/
1
上一篇市烟草专卖局 开展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行动
下一篇 老城区里掀起文明新风尚――东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纪实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