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春天到来,许多人开始担心这会加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病情,以至于谈“春”色变。春季精神疾病的多发到底有哪些原因?是否与气候相关?为了解更多关于精神卫生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王汝展院长。
春季是精神疾病
王汝展院长指出,目前,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病和复发不仅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密切相关。在春季,天气转暖,使代谢进入旺盛期,导致体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发生变化,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和精神活动上的变化,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促使精神疾病发病或复发。不管什么原因,作为一个流行病学的事实,提醒人们春季是精神疾病发作或复发的高峰期,特别是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病人,其家属更要做好预防,避免病人发病,发病后要及时治疗。
有资料显示,20-40岁的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压力,焦虑、心理紧张的状态需要及时调整,否则就会演变为精神疾病。此外,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青少年,受物质依赖、网络依赖困扰的人群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特有的各类精神和行为问题,在日常接诊的门诊病人中均较为常见。“目前,我中心除接诊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疾病患者外,还接受酒精依赖、睡眠障碍、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和治疗。”王汝展说。
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和躯体健康与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决定的。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病,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自制力,不会主动求医,其家人常存在羞耻感,往往讳疾忌医,同时也受到一定的社会歧视,因而就诊率、治疗率普遍较低,这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三方面早发现
精神行为异常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王汝展院长表示,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危害,但精神疾病是可防可治的,而且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将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与效果。
首先,表现的是意志行为方面的问题。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学生成绩一直不错,平时勤奋、好学,但近期无明显原因变得不愿上学、被动懒散了,此时有些家长或是老师就认为孩子不想上学、偷懒是思想问题,但其实这很可能是孩子早期精神方面出现问题的表现。
其次,就是情感与交流方面的问题。在亲情方面的交流会淡漠一些,父母体会不到孩子对他们的依恋性,和亲人的距离越来越疏远。
第三,个人在个性方面发生明显变化,那就更应该留意他是否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往往一般人不易及时发现这些,或是根本就不愿意往这方面想。
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较好效果。
王汝展表示,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方法。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重性精神病人有一部分是可以痊愈的,但其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病程、治疗的反应、病前的性格、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等。
防止“被精神病”
仍是工作重点
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精神卫生法》至今已有近两年的时间,《精神卫生法》对于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有段时间,有关“被精神病”问题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吸引了社会关注的眼球。所谓“被精神病”,是指把正常人错误诊断为精神病人,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对此,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王汝展院长明确表示,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未经法律授权,任何人不得侵犯。要防范“被精神病”问题,首先,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制观念,依法执业;在主观上须转变以病为本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施行无病推定原则。其次,在收治患者时应贯彻执行精神障碍住院治疗自愿原则。第三,在诊疗方面,应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自主决定权。第四,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逐步改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