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每逢周六是谣言高发期 食品健康类谣言较多

1日举办的“辟谣大会”上,嘉宾分享甄别网络谣言的知识。王辉 摄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一场针对如何甄别网络谣言的“辟谣大会”在中山大学举办。此次会议以“天下无谣”为主题,由微信谣言过滤器与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宏博知微联合主办。

每逢周六是谣言高发期 食品健康类谣言较多

1日举办的“辟谣大会”上,嘉宾分享甄别网络谣言的知识。王辉 摄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一场针对如何甄别网络谣言的“辟谣大会”在中山大学举办。此次会议以“天下无谣”为主题,由微信谣言过滤器与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宏博知微联合主办。

    在大会现场,来自中山大学、果壳网、知微以及微信团队的分享嘉宾围绕谣言的分类、谣言的特征、造谣的手法、谣言的情绪、以及谣言的辨别方法,微信对于谣言的整治措施等方面,向现场以及在线市民系统讲解了“关于谣言的那点事儿”。笔者从现场获悉,目前微信平均每天拦截的谣言多达210万次。

    每逢周六是谣言高发期

    在现场分享中,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表示,谣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三类,而在时间轴上发现,每逢周六是谣言散布的高发期,而数字夸大、图片夸张的文章是谣言较爱使用的方式。张志安表示,对伪装“高大上”的所谓“文章”,公众一定要小心辨别。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从心理学角度具体分析了制造谣言的各种手法,他表示,标题显示“惊人爆料”“死亡”“疾病”的,图片用耸人听闻的,并且借助成功人士为目标宣传的文章,很多都是谣言时常出没的地方。

    “从大数据分析来看,谣言具有‘六个面孔’。”知微CEO于霄博士指出,假借,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直击刚需等是谣言传播常常采用的手段。而从数据的分析来看,食品健康方面的谣言较多,但生产谣言易,粉碎谣言难。

    用查出处人名等三招辟谣

    果壳网主编徐来向听众分享了果壳网辟谣的经验。以分辨难度更高的科学谣言为例,分析谣言的传播方式、谣言的来源之后,果壳网经过发现选题、拆解话题、参考文献的过程,开展辟谣工作。徐来说:“查明信息出处,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会这三项本领,就人人有了‘谣言粉碎机’。”

    “谣言虽然难治,但也要一管到底。”微信安全负责人杨光用“死磕到底”来表明微信对于整治网络谣言的态度。他透露,微信平均每天拦截谣言多达210万次。

    杨光提到,无论是联合人民网、丁香园、果壳网开通的微信“谣言过滤器”公众号,还是微信安全中心公众号的设立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开始试点的公众号辟谣合作机制,都表明了微信对于网络谣言绝不姑息的态度。他还提到,网络辟谣是个系统工程,更是社会问题,希望公众与微信一起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得越来越规范。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叶丹

    通讯员 蔡珊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9061/
1
上一篇坚持公益性定位 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下一篇 低头看IPAD颈部受压高3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