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所有的严肃文学起初都是通俗文学,所有的精英原本都是草根。但当精英突然俯下身子,想玩一把亲民,却遭到了草根的婉拒。日前,北大开设“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课程,选课的学生们参与实践,奈何所写作品成绩惨淡,其中“人气较高”的《妖店》也仅被收藏194次,这个成绩在网文界,其实跟没什么收藏差不多,由此引来不少网友的冷嘲热讽。
经过了十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文学早已经成为比肩传统文学的庞大产业,究其本质,网络文学无非是更换了介质的畅销文学。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都表示:“网络文学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你要研究了解中国的当代文学,绕不开中国当代的网络文学。”随着时间的发展,严肃文学和畅销文学、传统写作跟网络写作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但精英和草根的对立,却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中,显得越发僵硬。此次北大学子在网上折戟沉沙,被普遍解读为在以草根性为特质的网络文学土壤里,精英文化的水土不服。其实褪去不必要的偏执、隐掉北大这样光鲜的名号,结果依旧不会有多大改变。网络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它们在文学属性之外,还有商品属性。我们可以说传统文学太自我,太不考虑用户体验,也可以说网络文学商品属性太强,太“媚俗”。但无论如何,文学都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具体反映,网络文学能在短时间内缔造一个产值数千亿的商业帝国,若想参与其中,势必要尊重它的游戏规则。
而北大“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学生们恰恰犯了这样一个背道而驰的错误。在一个作者们到处谈点击量、谈如何挖坑吸引读者的地带,偏偏过度追求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等,其本质还是用传统的文学标准去衡量网络文学。而目前网络文学的分级还很模糊,受不受读者欢迎是较好的标准,这也是北大学子的创作被认为失败的原因。
其实在“成功”之余,我们也应该容忍“不成功”,因为“不成功”常会带来尝试和希望。指导北大学子写网文的邵燕君老师依旧不改初衷:“我们也不是主要为了给网站输送写手,而是想在了解规则的基础上,写出一种带有学院精英色彩、更有文学理想的网络文学。”虽然这些理论或许无法像网文带给读者的欢乐与忧伤那样真切和实际,但如何建立一个容许价值观多元化又能在认识上走得更深远一些的文学世界,却应该是网络文学需要思考的。文/于穆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