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总说“实话”的人情商很低

[db:摘要]

说真话,被视为是善良的表现。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穿皇上没穿衣服的小孩子,历来都被人赞誉为天真纯良的代表。可是,如果一个人总是说实话,不免显得太过刻薄。
钱钟书年轻时从清华毕业,教授都希望他留在研究院进修,可他居然直言不讳:“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后来他要离开西南联大,临走时还要说“西南联大外文系根本不行”,举出几个教授说他们“太懒”“太笨”“太俗”,到较后他跟西南联大也是不欢而散的。
连钱钟书自己都说,当年太狂狷刻薄。钱钟书虽然才华横溢,但也因为总说实话而吃了不少苦头。更不要提一般的人,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做的尽是损人不利己的事。
别人家刚出生的宝宝,你非得指出婴儿多皱纹显丑,估计你连满月酒都没得喝。朋友圈里有人晒个图,你非得指出用过美图秀秀,你说多了人家也对你取关了。
有人说: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总说出别人难堪的实情,把别人置于尴尬之中,无论如何也不是心里装着别人的表现吧?你心里装不下别人,也不要期望别人心里装得下你了,这是等价交换的法则。成熟的人,把握说实话的分寸,看得穿,不说破,顾全了别人的面子,也成全了自己的智慧。
就像季羡林先生所说,做人就应该“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是坚守自己的底线,就像谭咏麟的歌里唱道:“宁愿一生都不说话,都不想讲假话欺骗你。”真话不全说,是为了保存自身,就像辛弃疾的词:“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真话不可不说,但一定不能说得太过分。其中的分寸掌握,需要生活的历练。
《春秋谷梁传》里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这不失为其中一种法则。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面对自己尊重的人,谈论他们可羞耻的地方与过错,并不是你的责任。见贤思齐,严己宽人,可不说的还是不要说。
非得要说的时候,不要公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真实往往丑陋,顾及别人的名声,真话应该只对当事人说。即使要说,委婉地说。
鲁迅为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作序的时候,对小说赞誉非凡。但鲁迅后来说,序言中说小说“叙事写景胜于描写人物”,其实就是说描写人物并不怎么好。可见,说实话的较高境界,不是总说实话式的刻薄,而是同情他人式的菩萨心肠。
说话很难,拿捏该说什么话更难。不说实话未必是袖手旁观,尽说实话也可以是小肚鸡肠。而无论我们说不说实话,背后的思维都应该是:我们什么时候能不说错话。
网友 原来的样子 推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43752/
1
上一篇两颗心的距离
下一篇 老屋印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