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从心灵鸡汤到过度营销,再到各种美食、自拍刷屏,相信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且对此嗤之以鼻。日前,一则名为《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的帖子在微信和微博中出现,其中列出的26条礼仪规范让网友争相转发,部分条款引起大家的共鸣。
心灵鸡汤使人乐观积极,但群转群发难免厌烦;俊男靓女晒自拍、宝爸宝妈照幸福本是生活乐事,看多了也会乏味。再加上商业味十足的各种推介突袭朋友圈、一连串的面膜信息扑面而来,宛如贴吧恶意灌水。不仅看着没劲,还让朋友之间的感情多了些物欲,少了点纯洁。又不好意思屏蔽,无聊加无奈,只能默默忍受。26条礼仪规范中的部分条款比如“每天发帖数量保持在10条以内,避免刷屏打扰朋友圈”“宣传本公司产品及转发客户软文,每周不超过3篇”等,恰好切中了朋友圈的这些“弊病”,与众多小伙伴的感受“不谋而合”。
那么,用各种“框框”给朋友圈加把锁不就行了?恐怕没那么简单。朋友圈已不再是熟识的朋友之间单纯的交流平台,圈子在扩大,亲戚、同事、客户,甚至还有仅仅一面之缘的人。在这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关系圈”中,刷屏与被刷,点赞与被赞,是社交的需求,也是人脉的拓展,为人们相互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纽带。成员增加,圈子里的信息量自然陡增,本身是好事。我们的心态至关重要,鸡汤也好,自拍也罢,中意的瞅瞅,无聊的略过,这才是我们的阅读初衷。然而,用生硬的“框框”给予限制,在技术上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未免有些上纲上线,太较真了。比如“朋友在朋友圈的评论应及时回复”“对美图秀秀过的照片要假装评论‘你皮肤真好’”,机械地点赞,教条地回复,显得做作和呆板。
甭管网友编撰的礼仪规范有没有可操作性,都体现了他们对虚拟社区的关注,希望朋友之间的交流有着真切情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朋友圈毕竟是虚拟的,也不过是我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如果各种鸡汤成了你的“阅读包袱”,点赞红包成了情感障碍,肯定是你看得太重、想得有些复杂了,同时对其产生了依赖。面对纷纭芜杂的信息,还是看淡些吧,别让朋友圈把自己圈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