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据说,古时有一个叫“祟”的怪兽,每到除夕便出来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被吓哭,接着还会头疼发热。人们生怕“祟”出来祸害孩子,于是三十晚上家家亮着灯,大人也坐着不睡觉,不敢合眼来“守祟”。“祟”“岁”谐音,即为“守岁”。后来有人发现,将包着铜钱的红纸压在孩子枕头底下,枕边会迸发道道闪光,“祟”兽便不敢近前了,铜钱“压祟”逐渐流传,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后来,有的用红绳穿着铜钱给孩子,还有的拿红纸包裹百枚铜钱,形式多种多样,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与祝福。
压岁钱并不在多少,关键是烘托节日氛围,表达对孩子的良好祝愿。而新闻中的熊孩子口无遮拦,与其批评小孩太不懂事,倒不如反思一下一些家长的攀比之风、功利心态。逢年过节,一些大人喜欢拿红包份子钱相互攀比,有意无意也就影响了孩子。远的不说,春节刚过,姥爷给了多少,爷爷出了多少,类似的话语往往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金钱观念与亲情关系有了影响。小孩子童言无忌,钱多钱少,挑肥拣瘦。如何引导,才是关键。红包厚薄并不意味着关心疼爱程度,别让压岁钱偏离了孩子的情感轨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