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看综艺电影抢跑银幕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自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用5天的拍摄时间换来7亿票房后,中国电影产业又为国际同行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综艺电影”。这种模式最新的代表作正是红遍全国的《奔跑吧兄弟》,看看每家影院两个厅起步、每50-60分钟一场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自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用5天的拍摄时间换来7亿票房后,中国电影产业又为国际同行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综艺电影”。这种模式较新的代表作正是红遍全国的《奔跑吧兄弟》,看看每家影院两个厅起步、每50-60分钟一场的排映规模吧,三天捞金2亿的阵势,一时间让《霍比特人3》《熊出没》这样的成熟品牌电影望而却步。

  当中国的电影人苦心摸索20年,还没能完全把握观众口味时,电视界的同仁们却捷足先登。一部《爸爸去哪儿》,刷新了电影人的三观,也让观众知道原来电影还可以是这样的。当时不少业内人士放话出来,称该片只是走了狗屎运,观众不可能一而再地进影院看一档综艺节目。但事实证明,有时候“推测”往往不靠谱,《奔跑吧兄弟》在2天拿到1.7亿的情况下,首周末3天应该接近2.5亿,总票房4亿起步有了保障,给了那些唱衰“综艺电影”的人一记耳光。受这种利好因素的影响,随后或许还有《十二道锋味》《舌尖上的中国》《我是歌手》等接踵而至……当综艺节目组团杀入电影界时,我们很难忽略它们作为一种新类型的存在。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业界人士又要痛心疾首,不知道电影艺术的底线在哪里,固执地认定这种“超音速”的加工,显然不能算作一部真正的电影。可反观我们目前的市场上,那些连故事都讲不圆、满身硬伤的影片都能蒙钱,面前这些制作相对精良、节目模式成熟的综艺电影又有什么退居的理由呢?对于市场来说,有需求才会有买卖。“综艺电影”这种模式的成功,表明中国电影市场需要这种特殊的血液。节目制作方仗着雄厚的观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关注度,用较快的时间将电视节目打造成一部“大电影”,把市场的余热转换成票房。如果从影视产业上的产出比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既然平庸的国产电影挠不到观众的high点,那么也就别怪“综艺电影”钻了市场的空子。从此以后,已经没人能阻止“综艺电影”登堂入室,成为华语电影里面的一个特殊类型。

  比起国外泾渭分明的影视行业,将电影做成综艺的延伸,打通电影和电视的界限,似乎成了中国电影独有的探索。其实“综艺电影”并没有走捷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只是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观众”,我们需要让观众有更多元的电影作品去娱乐和审美,而这些不只靠“综艺电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3104/
1
上一篇评论:你吐的是痰 丢的不光是脸
下一篇 评论:"挖洞"人大代表不能一辞脱身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