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别把人性强加给动物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前阵子大火的《熊出没》有句台词:熊就该有个熊样。然而,不少人“热心过度”,让熊、海狮、猩猩这些动物,竟然逐渐有了“人样”。最新的例子是湖南卫视《奇妙的朋友》,这档打着名人客串饲养员与动物交朋友的真人秀,所做的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前阵子大火的《熊出没》有句台词:熊就该有个熊样。然而,不少人“热心过度”,让熊、海狮、猩猩这些动物,竟然逐渐有了“人样”。较新的例子是湖南卫视《奇妙的朋友》,这档打着名人客串饲养员与动物交朋友的真人秀,所做的事情却没有逃开训练动物为人表演的窠臼。收视率飙升的同时,既引发了普通观众对动物憨态可掬的美好想象,也被动物保护者套上“伤害动物、错误示范”的大帽子。把动物当成人看待,真的错了吗?

  在关爱环保无所不在的当下,上述问题一经抛出,立即引爆了网络和舆论对节目衍生出来的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如何保护等话题的热烈讨论。从节目表面来看,苛责它似乎有些过激,毕竟自开播以来,明星饲养员为了小猩猩操碎了心,不是外出去买衣服就是给它们挠痒痒。而胡杏儿与海狮Susan“日久生情”,更是让对方哭成泪人,还“贴心”去亲吻胡杏儿。在镜头的展示下,配上煽情的音乐和“神字幕”。那一刻,观众很容易被“动物的通人性”感动。不过在动物保护专家看来,上述“关爱”根本是过犹不及——小猩猩在自然状态下不需要衣服,给它买衣服完全是人类的一厢情愿,而给小猩猩挠痒痒,不但对其无济于事,人本身还容易被交叉感染。至于海狮的“眼泪”,那其实只是一层在眼球表面形成的膜,主要起到隔绝海水保护眼睛的作用,与感动本身无关。

  为什么我们会津津乐道于“拟人化”的动物节目?无论是寄托情感,还是出于保护精神,当动物被赋予“人性化”的色彩,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旦动物有了人性,人与动物间好像就自然而然架起了不说自明的“深情”。但我们站在“拟人化”的角度去看待动物时,实则将后者被迫拖进人类的思维中。动物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天差地别,同样的行为,对人类是无伤大雅,对动物则是不见血的伤害。例如在自然界中,大象通过四条腿承重,但在训练大象两腿站立,向人类鞠躬时,违背了其自身的身体构造。又比如海洋动物亲吻、拥抱等在海洋馆表演中常见的行为,其本质也是一种受训后的应激动作,如果观众用人类的方式解读它,十之八九就是错的。观众看得到动物的通人性,却看不到背后训练时的反动物性。

  动物权利理论在国外的这种探索已经相当多,但在中国,仅仅是学者在这十年来在理论上提出来的一个前沿的设想。野生动物不从属于任何人,而是大自然的恩赐。了解了这一点,才让看上去温馨的动物节目多了那么一丝伪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4068/
1
上一篇丁香花园突关张预订婚宴泡汤 酒店行为构成欺诈
下一篇 评论:嫌乘客腥 缺些文明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