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5日电(健康频道 袁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至今年上半年,连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分析人士认为应关注社会资本需求,从而保证医疗机构融资改革的可操作性。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CEO助理杨长青博士在做客中新网健康频道视频访谈时表示,如果从整个社会医疗发展考虑,制定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病患的利益。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 关键在市场是否认可
“病患的角度是较重要的,社会资本之所以能跟医疗结合,是因为它有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和想法,否则只是为了逐利,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杨长青认为,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实施,较终应从社会的健康需求来考虑。而不该只是从买方角度思考投资者的权益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不仅仅是做投资和做医疗的人要这么想,其实所有的人都是供给方,真正决定供给方是否有价值的,是病人和社会。所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社会、病患的需求。从全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才符合一个群体的内在发展规律。” 杨长青如是说。
此外,原卫生部等部门在2010年年初曾发布16个公立医院改革联系试点城市名单,同时提到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杨长青表示,目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主要有新建、并购、联营、托管等方式,要想获利,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市场的认可和老百姓的信任。
“解决供给不足,较好的办法是增加。原来有三个医院,社会资本再办三个医院供给能力就翻番了,所以这是个渠道,新建。” 杨长青说,此外还有收购,并购等途径,包括现有的民营医院,私立医院等,而能否带来新的模式,提高现有医院的产能或者服务的效率,或者降低成本也应成为关切重点。
其实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还有更加复杂的形势要面对。其中,杨长青较看重的是老百姓信任与否。“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个问题就是获得老百姓的认可。第二是专业水平的问题,有没有这个实力给别人看病,专业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办医遇到的根本的问题就是老百姓或者说市场认不认可。”
此外,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目的是改善医院现状,提高服务水平,吸引病人,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也有不少医院只顾“圈钱”,不愿付出。而投资者往往看重市场控制权、经济利益等,双方的利益如何平衡?在社会办医、多元投资的情况下,怎么平衡医疗的公益性和资本的逐利性?杨长青表示,医疗偏离了公益性很危险,但是不考虑成本和管理的话,它又不可持续。因此需要有一个机制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寻求平衡。他认为,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政府主管机关确定一个标准,然后符合这个标准的留下,不符合的要出去,但是这个过程有两种办法,一个是让市场自己来做,政府确立一个标准之后,符合这个标准的留下,不符合的走,但是这个走不是政府这么砍,不是拉郎配的组建集团,而是让市场自由选择,医院作为主体要把责任担起来。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2014年将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日前,这一举措终于先在北京落到实处,从今年8月起,在京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门槛进一步放宽,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另外,多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医疗机构的法人、负责人等管理人员也可以多点执业。杨长青则做出预测“我国多点执业医师将不超过20%。”
杨长青博士指出,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落实缓慢,较关键的是配套制度不完善,其中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审批制度的限制。“多点执业的出发点是好的,发挥公立医院的人才效能,把服务的能量通过多点执业释放出来。但是之前的审批制度限制很大,不仅需要卫生局的审批,还需要原执业医院院长的签字,这就面临一些很现实的问题,院长让去还是不让去,有多个和执业地点后如何保证本院的工作等。而且医生也有很多问题,提出申请后医院的人怎么看待自己,是否会影响以后的发展。”他认为,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北京市对多点执业制度实行改革,减少审批流程,得到一片叫好声。
这是不是意味着,消除审批的限制,多点执业制度就可大刀阔斧实施了呢?杨长青博士认为,激励措施不到位,也是影响多点执业推进程度的重要原因。“现有情况下,即使没有多点执业制度,有能力‘开飞刀’、‘走穴’的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因为这个收益可能比多点执业要高得多,所以说多点执业需要一系列配套的保障。”
杨长青博士分析认为,目前形势下,综合考虑医生在医院执业的收益和多点执业的收益,将来从事多点执业的医师人数不会超过20%。同时,他也表示:“真正有水平的大夫可能不用多点执业,也总会有人请去看病,技术水平达不到的,即使有多点执业的政策,可能也只能在一家医院待着,我们不能期待多点执业解决所有的问题。”(中新网健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