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 审批、激励措施或为主因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2014年将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中新网7月24日电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2014年将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而实际上此前就有相关的指导意见出台,尽管多地也相继开展试点工作,但实际登记注册的医师并不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CEO助理杨长青博士今日做客中新网健康频道视频访谈间时表示,审批制度的限制、激励措施不到位,是出现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并预计我国多点执业医师将不超过20%。

  杨长青博士指出,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落实缓慢,较关键的是配套制度不完善,其中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审批制度的限制。“多点执业的出发点是好的,发挥公立医院的人才效能,把服务的能量通过多点执业释放出来。但是之前的审批制度限制很大,不仅需要卫生局的审批,还需要原执业医院院长的签字,这就面临一些很现实的问题,院长让去还是不让去,有多个和执业地点后如何保证本院的工作等。而且医生也有很多问题,提出申请后医院的人怎么看待自己,是否会影响以后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北京市对多点执业制度实行改革,减少了审批的流程,得到了一片叫好声。

  这是不是意味着,消除审批的限制,多点执业制度就可大刀阔斧实施了呢?对此,杨长青博士表示,激励措施不到位,也是影响多点执业推进程度的重要原因。他说:“现有情况下,即使没有多点执业制度,有能力‘开飞刀’、‘走穴’的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因为这个收益可能比多点执业要高得多,所以说多点执业需要一系列配套的保障。”

  杨长青博士分析认为,目前形势下,综合考虑医生在医院执业的收益和多点执业的收益,将来从事多点执业的医师人数不会超过20%。同时,他也表示:“真正有水平的大夫可能不用多点执业,也总会有人请去看病,技术水平达不到的,即使有多点执业的政策,可能也只能在一家医院待着,我们不能期待多点执业解决所有的问题。”(中新网健康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314/
1
上一篇医院单靠医疗收入赔钱 补贴额少医院或难以为继
下一篇 专家: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 关键在市场是否认可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