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刘煌庄:中国诗词之村的故事

[db:摘要]

本报记者 刘婧 文/摄

保安镇茶山村刘煌庄被誉为“中华诗教基地”、“中国联教基地”,有着“中国楹联文化之庄”之称,近千人的湾子涌现出诗词楹联爱好者100多人,而且妇孺翁妪皆能写诗作对。
走进刘煌庄,刚准备进村,就被村前一块牌匾所吸引,上面写着“借问诗家何处有,牧童笑指刘煌庄”的诗句,似乎在向外来人诉说着自己跟诗词这之间密不可分的缘分。
在村里的诗词培训学校里,门两侧写着“教留守妇孺学习诗词曲,让休闲翁妪推敲义理章”的对联。在这里,刘煌庄诗词代表刘正祯、刘道汉述说着刘煌庄诗联繁华背后的故事。

村民自发出版《刘煌庄诗词选》

刘正祯告诉记者,该庄文化历史深远,从家谱记录可以得知,先祖时期就已经开始写诗,明代建庄以来,庄上很多老人都在写诗,形成规模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10多个村民劳动之余互相“唱和”诗取乐,后来加入者越来越多,于是自发成立了“村民诗词创作社”,作品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
在参加完2010年大冶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动员会之后,以刘道汉、刘正祯为首的村里一些老人和刘煌庄理事会开会商议,决定将家乡创建成“中华诗词之庄”“中国楹联文化之庄”。
同年,在经过一系列的筹备之后,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正式建成,村民们的诗词创作开始走向规范化。为了创办这所培训学校,当时刘正祯、刘会炎等10个平均年龄70岁的村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学校的所在地以前是村里闲置的小学。
刘正祯他们向镇政府提交建议后,镇政府表示支持将这个地方拨给他们使用,满院的杂草、灰尘经过刘正祯一群人手把手的改造,终于变得干净整洁,再加上村里人的帮忙,这块地方终于被投入使用。“当时的课桌椅都是村里的姑娘刘剑琴捐赠的。”刘正祯感激地说道。
也是在2010年,刘煌庄出版了本书籍《刘煌庄诗词选》,这本诗选将刘煌庄古人和今人写的优秀诗词整理合并起来,由刘友凤免费捐印。“我们村多年来从没间断过、不停的有人写诗,村里光清代末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就有105人,解放后也有8位诗人出版过相关的书籍。”刘正祯回忆道。
刘正祯就是那8位诗人其中的一位,刘正祯是村里有名的“诗圣”。8岁时,他就开始接触诗词,至今创作诗词近千首,引导了村里的诗词创作之风,还是首个出版诗词集的村民。据了解改革开放前该村就有诗人39人,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也有诗人50人,《刘煌庄诗词选》一书中还有当时是小学生的作者写的作品。诗词选集诗800多首,于2011年正式面市。

闲置小学办起楹联培训学校

2010年,刘煌庄办起免费的培训学校。当过中学语文老师的刘会炎和退休医生刘道汉都是诗词爱好者加上刘正祯等人纷纷义务走上了讲台。后来,学校陆续有了8名老师。刘德福是镇上一所中学的校长,在这里学会了“唱诗”,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都教给了村民们。
虽然分文不收,但这些老师都非常认真,不仅制定了教学计划,每次上课前都会碰头讨论、认真备课。他们告诉记者,因为喜欢,所以快乐。刘会炎年事已高,每年暑假上课时,一讲几个钟头,汗流浃背,十分吃力。可是他说:“能为传承文化做点事情,很有意义。”
该培训学校自开办以来,就分为两个班种。一种是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少年班”;一种则是以成年人为主的“成年班”。这两种班的不同之处在于,少年班只在寒暑假开课,平时不授课。而成年班只要是对诗词楹联有兴趣爱好愿意学的,年龄、性别不受限制均可报名,分散辅导不定时授课。
学校的教室墙壁上贴着课表,每年寒暑假,老师每天都会为村民和孩子上课。2012年暑假,课堂上讲的是律诗的平仄,还有几十首优美的唐诗。刘煌庄一直有吟诗作对的传统,2011年还被授予“荆楚诗词之村”的称号。农闲时,村民们常聚在一起,用诗词和对联来赞美劳动、幸福生活。#p#分页标题#e#
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员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到4个月,学员们就创作诗词200余首,楹联30余副。刚开始,该培训学校的学生都是本村村民,之后由于该村获得众多头衔,据刘正祯称从2013年开始,就有不少周边村庄的人都慕名而来刘煌庄学习诗词。
村里本来就有写诗贴对联的传统,一听说可以免费学写诗词大家都很积极。 “这些爱好者中,上至七旬老者,下至十多岁的孩童,不分男女老少”。刘正祯介绍,因为诗词楹联文化氛围浓厚,近千人的湾子涌现出诗词楹联爱好者100多人。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挂上自创或者求一副村中其他村民自创的春联挂上,年年都不重样。

多次摘回国家级楹联金字招牌

刘煌庄光女诗人就有十几人,不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五朵金花”,据悉,这个名字较开始是媒体叫出来的。五朵金花顾名思义,就是五位有代表性的写诗很棒的女诗人,她们是刘兰菁、刘惠芬、刘惠芳、刘翠霞和刘金玉。其中有3人是老师、1人是医生,还有1人是银行会计,原本就有不错的文化水平。
2010年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成立后,她们5人参加了培训班,因为有较高的文化起点,所以入门后稍加点拨,就进入了诗词的殿堂。从那时起到现在5人已有五、六年的诗词历史,其中有人写了几首诗词,有人写了十几首诗词,内容多为描绘人物、花卉及友谊。“就女诗人而言,这5位的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每次村里一有活动经她们的父母通知,她们就一定会回来。”刘正祯眉笑眼开的说。
除了五朵金花外,还有老年组的刘幼军、刘松涛、刘道汉、刘会炎、刘宗藩、刘正祯和刘建福所组成的“七君子”以及中年组的刘绍军、刘汉中、刘德福、刘俊、刘广等诗人,这些足以说明刘煌庄从不缺爱诗写诗之人。这些年,该村集体出版诗联专著3部,2010年的《刘煌庄诗词选》、2011年的《刘煌庄楹联选》和2015年的《刘煌庄诗联》。
多年来,共投稿刊登在《中华诗词》、《诗词家》、《诗词世界》、《诗国》等国家级、省市级中国诗词刊物上的作品共有482首。并在2011年——2014年间,先后荣获“中华诗教基地”、“中国联教基地”等多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和“中国楹联文化之庄”、“荆楚诗词之村”等荣誉。 
之后引发全国各地诗词楹联界的注目,不时过来考察和学习,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都来过两次。此外,广西政协、潜江市相关人员也来过刘煌庄访问。每次有客人过来,刘煌庄的吟唱队就用楚剧、黄梅戏和老腔老调来吟唱自己创作的诗歌,这是刘煌庄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传统,很受客人的欢迎。
谈到如今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他们接下来的计划会是什么时,刘正祯和刘道汉直言,能走到现在这一步是热爱家乡的思想支撑着他们,努力的把这些荣誉和牌子争取过来,拿到之后他们的压力也很大,因为如何保存和保护这些荣誉变成了他们新的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131688/
1
上一篇“寻求救国安邦真理” ——吴玉章的革命故事
下一篇 刘家云:一位检察官的文学情结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