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读《曾国藩家书》的几点启示

[db:摘要]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张国良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是修身齐家治国典范。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的一致拥戴,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到同治10年前后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其立志之论甚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成为为人处世及当下政企管理之圭臬。特别是《曾国藩家书》中的修身篇所选的家书反映了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内在修为。较近,在空闲时间,认真阅读了《曾国藩家书》。阅读之余,认为对后人启示颇多。
  
  启示之一:
  严格自律意识,以防立廉 
  曾国藩在《致澄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写道:“我自从己亥年在外把戏,至今以为恨事,将来万一作外官,或督抚,或学政,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比钧饵也。渠若到任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以满其欲。故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感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将来若作外官,京城以内无责报于我者。澄弟在京年余,亦得略见其概矣。此次澄弟所受各家之情,成事不说,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曾国藩在写给其弟弟的信中要求他的弟弟要自律,做到洁身自好。
  
  启示之二:
  加强品德修养,以德养廉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与朱冥》中写道:“益望读书守已,敦朴诚,去机械,毋怀赊望,知足知止,苟合苟完全。‘以善养人,以德服人’,此谣近似迂阔,实切要也。如此则昌大将更无矣。吾兄远识,何待喋喋相贡,然亦刍荛之献也。”
  曾国藩在写给朱冥的信中强调的是以善养人,以德服人。
  
  启示之三:
  正确看待权力,以公促廉 
  曾国藩在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中写到:子初上时,余意恐犯不测之威,业将得失祸福置之度外矣。不意圣慈含容,曲赐矜全。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利矣。然此后投折奏虽多,亦断无有似此折之激直者。此折尚蒙优容,则以后奏折,必不致或触圣怒可知矣。诸弟可将吾意细告堂上大人,毋以余奏折不慎,或以戆直干天威为虑也。
  曾国藩在这里所说的就是要力除流弊,公而忘私。
  
  启示之四:
  坚持摒弃私欲,清贫守廉 
  曾国藩在《谕巡捕、门印、签押三条》第二条中规定:“不许收受银礼。凡自爱者,丝毫不步苟取于人。凡收人礼物,其初不过收茶叶、小菜之类,渐而收及鞍马、衣料,渐而收及金银、古玩。其初不过投赠之情,渐而笑索授意,渐而诛求逼勒,贿赂公行,皆始于此。嗣后我巡捕、门印、签押,务各自爱,不准收受丝毫礼物。即茶叶、小菜、至亲密友赠送微物,若非禀明本部堂再三斟酌者,概不准收。倘有隐瞒收受者,重则枷号棍责,轻则递解回籍。”
  曾国藩所言的,就现在来说,就是要摒弃私欲,清贫守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063913/
1
上一篇读书的四种境界
下一篇 寂寞旅途书相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