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离乡不离党 党旗别样红

[db:摘要]

本报记者  蔡丽琴

金牛镇驻汉正街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7月,现有正式党员46名,预备党员7名。2015年12月,在各级党委的关心下,汉正街党支部升格为党委。从而翻开了汉正街党委党群服务的新篇章。

从弱小走向壮大  从管理转向服务

非公党建要想出色开展并深入人心,党委成员的团结协作尤为重要。原支部书记周才炎十分重视党性原则下的团结,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经常走访交流求同存异,重大事情召开党委会议和党员大会,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从而使广大党员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参与党内活动热情高涨,积极支持党委工作的开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牛籍在汉经商务工人员日趋增多,在外流动人口的权益需要更多的保障,群众遇到困难,开始尝试寻求党组织的帮助,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也开始发挥出来。周才炎带领原支部一班人以此为契机,将服务的范围从当初的几名乡友、几户商家逐步辐射到在汉所有金牛籍经商务工人员。
汉正街党委的发展历程,便是由一开始仅能满足党员教育管理逐步走向服务于流动在汉人口,这既是落实上级精神,更是为了让流动党员和群众异地有“家”。“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让流动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发挥组织作用  服务在汉党群

有困难找组织,这在汉正街党委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党委扎实服务群众的集中体现。2012年年初,流动党员卢兴明患重病,党组织上门慰问。通过详细了解病情和家庭情况,送去慰问金1000元并协助解决了合作医疗费用报销事宜。卢兴明去世后,党委成员和在汉党员又分别上门慰问、安抚亲属,帮助料理丧事。
2015年9月,在汉商户卢斌的孩子需要从汉阳转到汉口读书,因学校开课在即,拒绝接收,得知情况后,周才炎立马与学校及教育部门沟通,补办相关手续,孩子顺利地入学,没有耽误学习。同时,在汉人员子女考上大学的,党组织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家庭有困难的,帮助解决学费问题,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在异地也能顺利入学接受教育。
还记得2000年,在汉经商的青年石利刚开办的服装厂失火了,工厂设备、产品全被烧毁,房东还提出6万元赔偿款,石利刚眼前一片漆黑。得知情况后,当时的党支部一班人赶赴现场,找到街工委协调。几经周旋,房东终于将赔偿款降到1万元。随后,当时的党支部又号召全体党员捐款10万元,不到一个月,他的新厂就开工生产了。石利刚激动地说:“我今年能翻身,全靠党支部。”

支持公益事业建设 
建成服务型党组织

汉正街党委成员虽身在外地却不忘家乡建设,积极为家乡献计献策,回家乡投资发展,大力支持家乡建设。在外党员虽然忙于经营,多在武汉定居,回家机会少,但只要家乡有困难,都能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高河村新农村建设缺乏资金,党员严开国知道情况后,出资30万扶持植树造林400多亩,硬化道路2公里,整修塘堰5亩,让高河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村容村貌极大改善;胡胜村道路硬化工程资金有缺口,工程成了半拉子工程,村里找到党员范永宁,他二话不说,就拿出2万元用于修路,并积极发动在汉党员集资,在大家的共同支持下,村里的道路终于全面硬化,村民出行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自从金牛镇驻武汉汉正街党支部成立以来,大冶市委组织部、金牛镇党委对他们的工作予以大力扶持,亲临现场指导工作,为党员送去党建读本。通过上党课帮助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累计拨付党建活动经费10余万元,支持党组织开展活动。在上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2月,汉正街党支部升格为党委。如今,驻汉党委一班人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在汉的党员群众的 “家”更稳固了,在汉经商务工的党员群众工作经营更有保障了,服务群众和回报家乡、社会的态度也更加坚决了。#p#分页标题#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997107/
1
上一篇四大变化惠及全市参保职工
下一篇 市政协召开 第二十三次常委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