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大冶撤县建市20周年的《影响大冶》特刊;喜迎黄石首届园林博览会在大冶举办的园博会系列报道及“乡村园博?生态富民”特刊;推动“两城同创”工作推进的,“文明创建进行时”等系列报道…回首一年来,本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展现了大冶发展栉风沐雨的轨迹,展示了一个活力四溢、奋发务实、日新月异的美丽大冶。
1. 《影响大冶》特刊 市民争相收藏
大冶,取“大兴炉冶”之意,一块古老神奇的沃土,一方浑厚丰饶的热土,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美誉。公元967年建县,1994年2月撤县建市,结束了1037年的县治历史,大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大冶市抢抓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和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的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加快城市统筹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大冶已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较具投资潜力百强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2013年12月,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作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重大战略部署。历史悠久璀璨,发展突飞猛进,未来值得期待!
历史由岁月凝成,辉煌由人民创造。时代影响着大冶,人民建设着大冶又受惠于大冶。2014年是大冶撤县建市20周年,又喜迎黄石首届园林博览会在大冶举办。为纪念这两大盛事,本报特推出《影响大冶》特刊,一为记录20年来社会各界为大冶发展栉风沐雨的轨迹,二为展现活力四溢、奋发务实、日新月异的美丽大冶。
2. 园博会特刊 游园服务指南
9月26日,黄石市首届园林博览会,在大冶市茗山乡盛大开幕,会期为1个月,这也是中国首届乡村园林博览会。园博会主会场位于大冶市茗山乡,占地约5.5万平方米,紧靠杨桥水库。
主会场分为入口景观区、中心广场区、主会馆、生态体验区、乡野风光区、生态花坡观赏区。在原有花田的天然肌理上,主要种植玫瑰花,形成具有艺术化的较美花田。规划在园区内建设10万亩花卉基地,十里苗木长廊,建设“美丽花乡”。市民可徜徉于万亩各色的花海。
园博园展区分为县市区园区和企业展区。县市区园区选址于杨桥水库南,面积约9公顷,共分为黄石展区、大冶展区、阳新展区、黄石港展区、西塞山展区、下陆展区、铁山展区、开发区展区。展区内部主要以当地文化展示为主,结合景墙、雕塑等小型构筑物体现各地民俗特色。企业展区选址于刘福村西,面积约3公顷。共设计30个展示空间。主要以景墙、雕塑为展示主题,展示企业特色文化。
为进一步营造园博会浓厚的氛围,全面展示园博会的华彩和意义,扩大园博会的关注度、影响力,为各地来宾和广大市民游园博做好贴心服务,《今日大冶》特别推出新闻服务特刊《花开遍‘冶’——黄石(大冶)首届园博会服务特刊》。
3. 稀罕系列 市民较热谈资
开辟《寻找大冶稀罕姓氏》栏目。民间的姓氏五花八门,很难统计。没人给中国姓氏一个准确的数目,只能描述个“大概其”。有的模糊其词,说8000多个;也有言之凿凿,说有4100个。除常见姓氏外,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独特姓氏。这些稀有姓氏,较多也几十人,较少的只有一位。让人想不到的是,“姓”也是一种姓氏。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为此,本报开辟《寻找大冶稀罕姓氏》专栏,寻找大冶的稀有姓氏和背后的故事。
开辟《寻找大冶特殊职业》栏目。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职业。这些新兴职业与传统职业并存,有的是闻所未闻的,有的是鲜为人知的,还有一些传统职业,人们虽略知一二,却难以走近。这些职业的共同点是从业人数较少却不可或缺,默默无闻却崇高,我们权且称之为“特殊职业”。
今年10月份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特殊职业揭秘,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尽可能让更多的读者走进这些特殊职业劳动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和感受他们所从事的职业。
4. 寻找古村落 见证人文大冶
开辟《寻找大冶古村落》栏目。古老村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文化之根”,在现代都市的扩张中,古老的石屋、参天的古木、蜿蜒的石板小路,构成一幅幅古朴的乡村风景画。
7月3日起,本报推出《寻找古村落》专栏,与您一同走进散落在大冶的古村落,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田园的烂漫,触摸历史的厚重,聆听道不尽的古老故事。
在随后的日子里,记者深入金湖街办上冯村、保安镇刘通湾、大箕铺镇水南湾、殷祖镇清华堂采访,感受古民居散发出的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古老气息。
开辟《人文大冶》栏目。关注大冶的文化事业发展,见证大冶的文学艺术成就,营造大冶的文化艺术沙龙,培养大冶新生代的青年才俊。5月14日,本报开辟的《人文大冶》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在这里,许多文学爱好者将生活中的感悟随笔,随走随拍的美图美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我们进行互动。很多读者静心悦读大冶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美文,尽情欣赏大冶的美丽风景,零距离接触大冶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其中,推出的《大冶作家集结号》专栏,在大冶文化界引起极大反响。
记者 陈璐 丁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