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石新业 绿色生态为民

核心提示 取舍有度绿为先。2014年,黄石用行动作答! 八园六带、五边三化、关停五

  核心提示
   
  取舍有度“绿”为先。2014年,黄石用行动作答!
  八园六带、五边三化、关停五小、园博盛会、森林城市、商贸升级……细数这每个词语,我们都能从中读出绿色GDP的份量。
  以生态为笔,将绿色作画。 一年来,黄石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脚步一次比一次壮美;环境之变、城市之变聚少为多,聚小为大,城市生态建设渐入佳境。绿色之中,我们看到了来年的希望——
    
  接力新园博

  冬日晨曦,大冶茗山乡,薄雾氤氲。秀丽的杨桥水库脚下,万亩玫瑰园内,仍有不少游人来踏踪寻芳。而在今年10月,这里上演过一场盛大的黄石首届园博会,吸引了数十万游人徜徉玫瑰花海。赚了个盆满钵满的杨桥村村民吴合林,趁冬闲正忙着扩建“农家乐”。他满心期待:明年的玫瑰,会吸引更多游人。
  从“铜草花”到“玫瑰花”,黄石用生态绿色诠释着城市转型发展的漫漫足迹。即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两山”之论,正是黄石对发展之道的毅然抉择。
  今年早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被明确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黄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壮丽蓝图中,生态自此被列入显要位置,这彰显出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园博会的举办,正是引领全市生态建设的漂亮“组合拳”。去年“十一”,主题为“生态黄石”的2013园林花卉展览会在铁山北纬30度广场举行,这里原是一片工矿废弃地,
  千余劳动者经过40多个日夜的奋战,硬是在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创造了“石头上开花”的奇迹。
  园博搭台,生态唱戏。有这样一组数据:在今年黄石首届园博会1个月的开园时间里,共吸引了外地游客近60万人以及乡村自发入园参观的游客40余万人,不仅创下了入园参观游客突破100万人的记
录,更实现了近2.8亿元的旅游收入。
  的确,生态是较大的民生。本届园博会不仅是黄石的首届园林博览会,放眼全国,它还是中国首届乡村园林博览会。它是一次实现美化农村、富裕农民的园博会,是围绕生态产业发展、带动生态旅游发展的园博会,更是实现“四化同步”、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有机融合的园博会……
  园博会的“接力跑”,这并不是终点。如今,阳新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明年即将开幕的全市第二届园博会。2016年,在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黄石还将承办全省瞩目的湖北省首届园博会。那时,这座城市将会拥有更多更美的绿色风景。
   
  着力新商贸
    
  9月29日,武商黄石购物中心开业时人潮涌动。
  不少商业人士感叹,武商黄石购物中心将推动黄石商贸业走向一个新高度,包括建筑的地标性、商品的高端性、消费的时尚性、功能的多样性和服务的品质性。当然,这些“大手笔”也带给市民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光灰的城市”、“水泥的马路”……黄石市民曾用这些戏谑的词语称呼过自己居住的城市。原因无他,因为黄石三大产业比例失调,特别是商贸服务业的落后状态,一度让黄石的城市形象黯然失色。
  而今天,当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却惊诧地发现,这些“帽子”早已成为历史——
  眼下,武商购物中心、摩尔城等项目建成开业,万达广场、沃尔玛、大润发等项目顺利推进,苏宁易购等知名品牌签约落户,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建成运营,成功获批全国内贸流通改革和发
展综合试点城市,加之原有的新百百货、黄石国贸、大北京广场、红星美凯龙生活广场……
  至此,由黄石大道、颐阳路、交通路、武汉路、天津路、南京路等构成的新商圈已逐步形成,在这个区域内,人们衣食住行的全部需求,都可以得到“一站式”满足。黄石商贸圈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市民感叹:我们的新生活越来越“洋气”了!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业,是一座城市繁华的象征,同时,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支柱。走进黄石城区,随处可见的专卖店、连锁店、特许加盟店遍布大小街道。据市商务委初步统计,2014年我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0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05家,第
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好风凭借力,黄石的商贸业找准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快尹家湖中心商务区、花湖后河堤物流商务区、下陆东钢商贸服务区的建设;完善胜阳港市级主中心,团城山、黄金山、黄石港副中心的商贸
服务功能;推进武汉路、南京路、交通路等特色商业街集聚发展,培育灵乡、还地桥、富池、龙港等特色商贸镇……
  从贫瘠到繁荣,黄石正生机勃勃地向着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城市迈进!   
    
    角力新生态

  冬日的黄石虽有几分寒意,但城区的公园依然花开不败、绿意盎然。
  12月27日,周末,在邻水的磁湖北岸景观带内,市民们的户外活动正进行得热火朝天,人们或独自慢跑、或成群聚会,以健康的方式享受着假期生活的快乐。
  如今的黄石,从城市到农村,树林绿化随处可见,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绿色”已不仅仅是“养眼”的视觉传达,而是我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生态环境是“生命线”,必须守护。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年来,加快生态黄石建设的共识在不断凝聚,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也犹如浩荡东风,拂遍黄石城乡——
  6月30日9时51分,大冶市大箕铺镇,一声闷响,凯宇冶金公司的烟囱轰然倒地,从这一刻起,黄石全境再无“五小”企业。关停全市“五小”企业战果累累:行动期间,共炸毁烟囱39根,拆除电力设施和生产设备3452台(套),拆除厂房17.7万平方米,清运废料39.7万吨……虽说将减少200亿元的GDP产值,但黄石义无反顾!
  绿化、美化家园。今年我市全面启动城区边、集镇边、干道边、长江边、湖泊边植绿工程。今年,我市完成植树造林和“五边”区域绿化14万亩,新增改造城区绿地面积125公顷,超额完成全年人工造林10.8万亩的总任务。启动“八园六带”建设,建设山地生态公园8个、生态景观带6个,新增改造绿地面积60公顷。
  有破必有立,在治理生态欠账的同时,将生态修复当作生态立市的重要一环。我市启动近百亿元资金,修复治理辖区内327个开山塘口、5万多公顷石漠化荒地。今年起逐步关停沿江、环湖等重点区域80%以上的矿山,并将大冶湖水面积从60平方公里恢复到75平方公里。
  破污染之源、立生态之旗,“加强山体保护”、“实施水体净化”、“防治大气污染”……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举措成效非凡,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超过300天,新增级绿色矿山2家,磁湖水质明显好转,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幽林人小憩,伴鸟话家常。”黄石绿色崛起再出发,城市绿的生机也将更加奔放! (记者 廖巍巍 王若梦)

--- 1 2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9864/
1
上一篇黄石新政 简政放权惠民
下一篇 大冶2014年财政收入完成近60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