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威虎山还是不是那座山

电影只要逻辑上大体合理,就不算犯规,尤其是艺术之规。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韩晓波 最近,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3D》正在热映,有关它的各种议论也是屡见媒体。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但不论看法如何,评论者的思维方式都差不多:大家都在进行

  电影只要逻辑上大体合理,就不算犯规,尤其是艺术之规。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韩晓波  较近,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3D》正在热映,有关它的各种议论也是屡见媒体。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但不论看法如何,评论者的思维方式都差不多:大家都在进行对比——有的人拿它和同名的现代京剧“样板戏”相比,比主题思想、比剧情结构、比人物形象;也有人拿它和好莱坞大片相比,特别是与007系列相比,指出来里边包含的各种好莱坞商业片的英雄主义元素;还有人拿它直接和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相比,指出它的情节这被挪用了,那被张冠李戴了,等等。

  这些观点固然都有一定根据,但是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仅仅是一部电影,它要遵从的是电影的艺术规律。而小说《林海雪原》遵从的是文学创作的规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遵从的是戏剧和戏曲的艺术规律。这三种艺术规律是不同的,它们各自的表现手段也必须是完全不同的,更主要的是,它们背后的审美趣味、美学观点也是不同的。虽然它们的大致情节都一样,主要人物的姓名也一样,但它们首先是完全不同的艺术门类,把它们进行横向比较,有些方面可以比,比如主题思想,比如人物性格;但有更多的东西是不可比的,尤其在表现手法方面。

  对于如今五六十岁的人来说,当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尤其是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分量超重的文武老生,唱念做打样样精彩至极。就连座山雕的一系列土匪黑话,比如“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也经过口口相传,成为尽人皆知的口头语。剥离极左年代强加于戏剧的一些政治元素,剩下的艺术价值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只要一看到《智取威虎山3D》这个电影名字,人们不把它和京剧往一块儿想,那是不可能的。经过与“样板戏”的宏大叙事来比较,有的所谓评论文章得出电影反映的是“一个治安问题”这样的令人哭笑不得的结论。我倒宁愿相信这是因为评论文章的作者太想博出位以上位而导致的,而不好意思说此公对艺术完全是个门外汉。

  京剧里很多表现手法,特别是程式化的手法,是不可能照搬到电影里来的,比如较普通的“亮相”,无法想象它如何用在电影表演当中。戏曲中的舞蹈和武打动作都很夸张,求神似不求形似。而电影首先要求就是“像”,要写实,不能写意,形不似不可以。戏剧的念白也与电影道白差别很大。反过来,电影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蒙太奇、长镜头、各种电脑特技等等,也是戏剧舞台上不能使用的。或者说,电影有很多的武器,没有适当的情节作为平台,是使不上劲的。比如,按照小说原著,威虎山地势并不险峻,主要是九群二十七地堡交叉火力设计得好,真正的鹰嘴峰天险出现在攻打奶头山许大马棒的章节中。电影为了充分展示镜头语言的威力,特意将奶头山的情节移植到了威虎山,从而营造出战士用大绳从鹰嘴峰荡到威虎山上一棵大树这样的情节,颇似蜘蛛侠。又如把原著中没有的(同时京剧中也没有)日本人留下的军火库、坦克、飞机都安在了威虎山,显然也是为了向好莱坞大片靠拢。这些改动均无历史依据,纯粹是为了电影手段而搭建的平台,但是它只要逻辑上大体合理,就不算犯规,尤其是艺术之规。

  电影就是电影,综合艺术,视觉为首,娱乐功能,寓教于乐。这是每个欣赏电影的人都必须明白的艺术常识。不要因为差不多的手段在邦德片里也出现过,不要因为除恶扶弱的通俗主题经常出现在西部片里,就把它贴上“山寨”的标签。电影只要价值导向正确、情节结构合理、表现手段高明,就是好电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9693/
1
上一篇评论:互联网思维不是神也不是鬼
下一篇 评论:土鸡蛋换名画 拿什么当筹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