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一个补丁 丢了谁的脸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票证经济”的年代,买布要布票,吃饭要粮票,打油要油票,因为物资相对匮乏,大伙经济条件都差,吃、穿、用自然能省就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票证经济”的年代,买布要布票,吃饭要粮票,打油要油票,因为物资相对匮乏,大伙经济条件都差,吃、穿、用自然能省就省。那个年代,衣服破了打个补丁,没什么稀奇,打着补丁的衣服老大穿完老二接着穿更是家常便饭。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们,节水、节电、节煤气的观念在心中深深扎根,因为老人们清楚,是节俭,让大伙迈过了艰难时期的沟沟坎坎。

  如今,时过境迁,经济发展,衣食丰足。衣服破了很少有人会选择打补丁,当然,故意买破洞的乞丐服,追求特殊美感的除外,补丁已成为寒酸、小气的代名词,不仅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更是“没面子”的表征。这一观点与当事老师不谋而合,补丁让她很“丢脸”。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倡导节俭当然不是提倡学生们都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物,然而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的习惯从而传承美德。再说,如今的衣物补丁拥有各种卡通造型,不仅符合孩子审美,还能避免资源浪费。既然孩子穿着补丁衣服,并没有异议,老师的批评反而会招致更多异样的眼光,无疑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小小的补丁,正是弘扬节俭美德的教育良机,岂能因为“丢脸”而轻言放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9686/
1
上一篇随意占绿地难治理 中心妇产外“黑停车”谁来管
下一篇 评论:孩子间逗弄 大人别瞎掺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