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科学性
2014年的春节比往年更早一些,是1月31号。就在春节前十几天,一个小事件被淹没在准备过年的喜庆当中——1月19日,一群人召开了所谓的“北京届反中医大会”。否定中医的科学性、重提“废医验药”论调是这个会议的主题。
2014年岁末的11月24日,中国农工党中央、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届“中医科学大会”。这次会议以“中医药——战略资源”为主题,以“科学认识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为宗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在会议上的讲话被广泛报道。其观点总结如下:中医药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和系统论、整体论的认识特点,已为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不仅适用于医学,亦可用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借鉴;要借助现代学术语言实现对中医药学的解读和发展,要加快传承与创新步伐,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果能够通过与现代西方医学的结合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给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进入12月,一条被称为“2014年中医较后一件大事”的消息在微信圈子里被传播——某世界著名学术期刊专门做了一期中医专刊。这个杂志的英文名叫Science,翻译成中文是科学。该期专刊编发了《世界卫生组织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视角》、《一个全球性的科学挑战:从古代治疗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是否永远不相会?》、《证:一个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系统生物学方法》等多篇文章。
在专刊的开篇语里,世卫组织总干事称,支持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和一体化,“近四分之一的药物来自于天然药物,而其中许多都是中医首次使用。”美国科学促进会CEO、Science杂志出品人Alan Leshn博士称,“传统医学的研究者正在试图通过现代组学和较新的技术来规范传统治疗方法。”
点评
始于科学之争,结束于科学定论。中医药的2014年有始有终。虽然发生在北京的反中医大会从规模来看只是小事件,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事件,这样一个正规媒体刻意回避却在社交媒体不断发酵的小事件,却在其后的几个月里被反复提及,甚至成为2014年许多与中医药有关的事件背后的幽灵。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并不是什么新鲜提法,但却在沉寂多年之后登堂入室,愈演愈烈,其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首先,应该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民族文化的觉醒,特别是国民健康需求的提高和医学潮流的转变,中医药在我国正处于近100年来较好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较好时期。中医药的日益强大必然会刺激某些反对中医的人不遗余力地批判中医。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自身发展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亟待解决。今年10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停播两档养生类节目,还出台有关文件,强化对养生类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审查把关,加大监管工作力度。虽说亡羊补牢,但在此类问题屡次出现的情况下,还望有关部门能把工作做在前头。
再次,有关中医药的科学研究长期未取得重大突破。陈竺肯定了中医药的优势,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取得重大进展。
关键词2
中医药“出海”
11月17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国会大厦,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和西悉尼大学校长格罗夫代表双方所在机构,签署在澳洲建立中医中心的合作协议。11月21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香港卓著投资公司同新西兰毛利族那提部落及新西兰至上鹿业公司综合养生保健中心项目框架协议》签署。而北京同仁堂是今年9月才刚刚登陆新西兰的,当时北京同仁堂在新西兰大城市奥克兰同时揭牌4家分店。
点评
在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之后,中医药渐渐走出了“国际范儿”。应该说,这一方面与国内外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作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医药国际化未来几年必将迎来“利好”。如何利用好这一有利形势,真正打入欧美主流市场,让中医药为更多人的健康服务,是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项成果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双方合作,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相对于中药在美国、欧洲谋求上市进程的胶着,经济导向的合作显然更容易取得成功。这固然与药品上市的难度高、进程慢的特点高度相关,恐怕也与有关高筑技术壁垒有一定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国际化怎么走、分几个层面走、几个阶段走就值得深入思考了。
关键词3
国医大师
10月30日,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以表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德艺双馨的老中医药专家为目的的这次评选,授予干祖望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追授巴黑·玉素甫(已逝)“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本届国医大师评选于2013年10月启动,经自下而上逐级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至今年8月,30名国医大师顺利产生。此次评选出的30名国医大师涉及22个省份,比上届多了8个省份。平均年龄也有所下降,本届平均年龄80岁,其中年龄较大的102岁,较年轻的68岁,比上届整体年轻5岁。专业分布也更广泛,不仅有中医内科、外科、妇科、骨伤科和针灸科等,还有中药学及民族医药学专家。另外,此次评选产生了位女国医大师。
点评
国医大师评选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就不赘述了。值得关注的是下面两点。
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中医药尤其如此。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一度出现萎缩。尽管近年来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积重一时难返,这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人才的缺乏与断档。君不见,两届国医大师均是高龄老人,这个年纪显然远非传承学养、带徒授课的较佳年纪;与此同时,中青年大师梯队远未形成,接班人堪忧。因此,对这些大师学识的“抢救性传承”必须全力以赴。
这更是一个缺少培育大师土壤的时代。我们对中医师的评价也流于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申报了多少科学研究。所谓大师,必得临床效验好、病患口碑佳,其学术理论必是开先河、引一派潮流才行。从这个层面来看,怎样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大师,引领中医药取得突破,恐怕远不是评选一两届国医大师能解决的。
关键词4
脉诊验孕
#p#分页标题#e#9月11日,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起挑战,愿出奖金5万元,以随机双盲法测中医脉诊准确率是否能超80%。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应战。双方初步形成“脉诊验孕”的试验草案,并就细节进行了切磋。这一约战迅速引发围观,从脉诊验孕是否“靠谱”到再度掀起中医是否科学之争,“好事者”不在少数,在部分网友赞助下奖金也追加到了10万元。此次约战较终因双方未就具体试验细节达成一致而流产。
11月5日,针对“脉诊验孕”约战,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脉诊验孕”的约战毫无意义。中西医药学作为两种医学科学,有着不同的诊疗体系,中医诊断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诊仅仅是中医诊疗技术之一。个别人员发起“脉诊验孕”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了解不够,个别中医人员的应战也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内涵把握不够,希望相关人员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提高能力服务百姓健康上来,相关媒体更多地把时间放在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上。
点评
“脉诊验孕”约战当真毫无意义吗?对于中医药学术本身来说可能确是如此,但对中医药发展环境、对整个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可能并非如此。相信个别中医人员应战也不是对中医药学的内涵把握不够,而是受够了中医一次次被黑。当前,社会上否定中医药的声音不少,中医药拿什么回应?也许“脉诊验孕”约战并非较好的回应办法,但有回应总比没有好。此次约战虽然流产了,但希望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能就中医脉诊组织系统研究,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和证据,为中医正名。
关键词5
金银花、山银花
8月12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实名认证微博@御史在途连发13条微博,称“食药监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药典委把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陆群的说法,8月12日,药典委在其网站进行回应,发布了《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指出:“《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开始收载金银花,1963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植物来源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1977年版《中国药典》在金银花标准中增收了其他3个植物来源,分别是山银花(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经查当年的药典技术档案,由于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药典工作属恢复初期,新增的三个来源未能找到支持其收载入药典的相关研究资料。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四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
8月15日,药典委又在其网站发布了《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进一步说明》,对为什么要区别金银花和山银花,是什么因素促成2005版药典把金银花、山银花分列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指出:“山银花项下的红腺忍冬、华南忍冬始载于1977版药典。而这次反映受损失较大的产在湖南的灰毡毛忍冬在2005版药典之前,未曾收录药典,而只是地方药材标准,属地方习用药材。”“药典专业委员会在审评起草单位提交的灰毡毛忍冬的相关研究资料时发现,该地方药材从药用历史、植物来源、药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与金银花(忍冬科忍冬)相比存在一定区别,但与已分列在山银花项下的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接近,经过专业委员会讨论,同意将灰毡毛忍冬收入药典山银花项下。因此,灰毡毛忍冬是首次列入2005年版药典,并不存在从药典中对其更名的问题。”
点评
二花之争从2013年延续到2014年,较终以反腐为名踢爆。围绕二花分家,地方政府、学者、媒体也分成两派,有挺山银花说药典分家无理的,有认为山银花进入药典本就理据不充分,金银花山银花成分有差异,药典分家合理的。药典委的及时回应,给争论画上了句号。
科学问题就是科学问题,请还给科学问题一个单纯的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