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马艳红
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地铁站、街道和建筑物的某一角落,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类似消防栓、标示心型图案和“AED”英文的红色装置。它就是用来抢救心律失常患者的“救命器械”自动心脏复率除颤仪。七八年前,我国大陆一些机场也少量配置了AED,但是一直少人问津。这个现象,让人不禁想到医疗器械的可及性问题。
对于医疗器械,人们较在意的很可能是这些方面:能否以可负担的价格,安全地获得对症且高质量的产品,并能方便地获知合理使用该产品的信息。实际上,这就是医疗器械的可及性。只要“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被认可,医疗器械的可及性就非常必要。
借鉴药品可及性的理念,医疗器械可及性应该涉及地理、经济、技术等方面,而且这种医疗器械首先应该是基本医疗器械,也就是比其他医疗器械更重要的医疗器械。
今天,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很多慢性疾病提高了保障力度,在宏观政策调整下,药品价格下降了不少。但是,像AED这样用于急救的医疗器械,社会覆盖率和人群知晓率还很低。
“在疾病诊治尤其是突发性、猝死性疾病的救治中,一些医疗器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应该针对能有效救治重大疾病、经济效益比较优的医疗器械建立基本医疗器械制度和相应评价标准,以便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患者获得救治。”北京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多年来在各地奔走呼吁这样的理念。记得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对记者说,“讲基本医疗、基本药物,也应该有基本器械。对于高档医疗设备,医疗保障政策不可能完全覆盖,但是对基本医疗器械应该全覆盖。并且这类保障政策应该倾向于国内企业,以促进民族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和进口医疗器械价格降低”。
但是,对于医疗器械可及性的关注,目前局限于个别医生和企业的小范围之内。
作为消费者,您是否对医疗器械可及性引起关注了呢?如今,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对药价十分敏感,却很少研究一下检查收费中含有的信息。实际上,患者在医院首先接触的医疗产品很可能就是医疗器械,小到压舌板、棉签、体温计、镊子、听诊器、注射器,大到医学实验室检验仪器、大型医学影像诊疗设备等。在医疗费用收据中,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费用往往占很大一部分。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一些检查项目收费居高不下,尤其是涉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项目收费动辄成百上千。在一些地方,大检查、高收费导致医疗成本大幅增加。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可及性事关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和研究一下医疗器械可及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