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立冬以来,一场冷空气又带来了寒冷,此时很多人喜欢吃热腾腾的火锅来驱寒,通过食补来“贴膘”的人也不少。不过专家提醒,目前这个季节,大吃大喝尤其是过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很容易导致痛风发作。
跖趾红肿热痛或发痛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约有痛风患者1500万人,其中200多万痛风患者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慢性肾盂肾炎等疾病。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中尿酸持续升高,发病表现为足拇趾关节、踝关节及指关节等部位红肿,且伴随有针刺、刀割般的疼痛,多数患者还会伴发高烧。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需要终身控制治疗。痛风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将家族中有无痛风病史作为判断某人是否易患痛风的主要因素。
痛风发病“重男轻女”
爱康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城指出,从发病人群来看,痛风这一疾病更加青睐男性。痛风大多在30-40岁以后发病,其中男性患者的比例可能高达95%。男性患者血尿酸通常高于女性,而且同样尿酸水平的患者中,男性痛风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女性。
专家强调,痛风这一疾病和饮食关系很大,痛风更青睐男性,这无疑也和很多男性应酬多、而且习惯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临床上发现,肥胖的人易患痛风,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
不过,痛风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张城告诉记者,在诊治痛风患者当中,他们接诊过一个9岁小学生痛风患者,每天都要吃肉,不爱喝水,尿酸达到600多。
尿酸高不等于得了痛风
尿酸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项身体指标,它同血压、血糖、血脂、体重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他表示,尿酸高只能说明得了高尿酸血症,不等于得了痛风,这是人们对尿酸的一种误解。
门诊经常有病人告诉他自己得了痛风,仔细一问,原来是体检发现尿酸高,自己给自己诊断为痛风,还到药店去买药吃。实际上血液中的尿酸高只能说明得了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前期。通常20个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就有一两个发展为痛风。绝大部分高尿酸血症只要注意调理生活饮食习惯,多喝水,尿酸慢慢会降下去,也就不再得痛风了。一般健康人体检后出现尿酸高要找到原因,比如喝水少了,一段时间吃含嘌呤的食品多了,都可能出现短暂的尿酸高,间隔一到两个星期可以去复查,仍有异常再进一步检查。如果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肥胖者,再有尿酸高,就应积极治疗,避免发展为痛风。此时应从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入手,先纠正体内代谢紊乱,而不是吃药。
饮食有“黑名单”
专家还提醒,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才可开始活动。
不过,卧床时要抬高患肢,较好用冰袋冷敷发病关节以缓解疼痛,同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在患病期间还要注意保暖,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苏打。此外,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饮食也有“黑名单” 痛风患者要牢记。冬季饮水少、排汗少、尿酸沉积等因素使得痛风容易发作。肉类、火锅等高嘌呤食物摄入量的大增,更增加了痛风发作概率。专家列出“冬季饮食黑名单”:烧烤、海鲜、啤酒、牛羊肉火锅、豆制品、烤鱼、藜蒿、韭菜等食物也易诱发痛风。
预防痛风发作,专家提醒人们,首先不能暴饮暴食,要注意保持理想体重。其次,也不要大鱼大肉,要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限制嘌呤类食物(如动物内脏等)的摄入。
警惕痛风的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痛风发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
痛风患者平时服用降尿酸药可以促进痛风石的溶解,但如果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服用降尿酸药,不仅对控制病情无益,反而会使组织内的痛风石溶解形成晶体,加重关节的炎症。此外,痛风发作时患者血中白细胞会增高,出现类似感染的表现,但这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不宜使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
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一些患者虽然血液中的尿酸可能降到正常,但肾脏、关节表面及组织间隙中还会有常年沉积下来的痛风石,在溶解过程中可诱发痛风发作。
误区三:痛风石只要服药就能清除
早期形成的痛风尿酸盐结晶可以通过降低体内尿酸盐含量而溶解,但附于关节内或日久形成的痛风石单纯依靠内科治疗是无效的。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关节,可采取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再次发作。
专家提醒痛风患者,在发作期间及刚刚缓解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关节表面有痛风石,剧烈运动会造成关节软骨的磨损。